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
车昭 韩杉 曲成远
【摘要】随着人们疾病的不断发展,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其中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已经超过了原有的烈性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进一步提高重症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必须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因此需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关键词】重症心血管疾病;心理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01
1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惊慌恐惧
患有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常都是受到突然的刺激和意外从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从而进行入院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对自身的疾病状况、病情发展、危险因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对自己疾病的不确定性仍然会产生惊慌恐惧的情绪[1]。特别是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会具有胸闷的症状,容易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加重的情况。
1.2 ?焦虑急躁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乏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这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另外该疾病在治疗的过程时间比较长,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在长期卧床治疗的同时会大大影响心理状态。
1.3 ?孤独压抑
进行重症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时候需要将患者安排在心电监护的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护理,虽然能够及时的处理患者的突发状况,但是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外,重癥监护室严格控制探视的人员和数量,所以患者长期处于一个孤独的状态,这样会造成患者产生孤独压抑的情绪。
1.4 ?依赖性增强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自身的心脏功能受到疾病的影响会产生一定功能上的损害,所以患者很难进行生活自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会产生自信心下降的情况,各种事情都会依赖其他人,从而缺乏一定的治疗信心。
2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2.1 ?树立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
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要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在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必须要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耐心的解答问题,树立一个良好的护理人员影响,争取获得患者的信任。
2.2 ?做好床前护理教育工作
首先要指导患者学习相关疾病的知识,并且帮助患者树立一个正确的治疗态度,保证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同时还要向患者传输情绪、心理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解决自身的心理压力,尽量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其次,还要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宣传教育,让患者明确自己在治疗期间应该具有的态度和正确行为[2]。
2.3 ?及时做好说服开导工作
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针对性的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辅导和关注。另外对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身体情况变化进行仔细的分析,同时还要适当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4 ?避免负面刺激和影响
患有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多的情况,所以患者的心理都比较敏感。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在治疗的时候不可以向患者进行不良情绪的传输,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治疗和亲友探视的时候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以免给患者产生更大的刺激,不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
2.5 ?要善于忍让和克制
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准确的了解,如果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了言语激烈,护理人员要适当的忍让,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言语冲突刺激患者的病情恶化。如果患者的行为不规范,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进行劝解,避免出现言语激烈的情况。首先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情绪激动的时候避免与患者进行正面接触,同时还要适当的对患者进行关心,让患者将自己的心理情绪表达出来,等到患者情绪稳定之后在进行进一步的教育[3]。其次,如果护理人员无法说服患者,可以请护士长等人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这样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最后护理人员也要关注自身,如果遇到不讲理的患者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 小 结
总的来说,对于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临床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而且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而且心理特点复杂多样,更需要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患者不良心理的发生,从而促进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秀娟.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302-302.
[2] 车 ? 驰,杜以利.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2):136-137.
[3] 何 ? 佳.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理特点与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7,4(18):109-110.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