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张一伦
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形式融合到了很多其他艺术门类中,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影艺术,是与音乐联系最紧密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艺术是1908年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利西奥托·卡努杜在巴黎创立了第七艺术俱乐部,并在同年发表了著名的“第七艺术宣言”,这也是最早将电影定义为第七艺术的理论。电影艺术形成之初是以画面的形式出现的,并没有任何声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默片”。“默片”只是由镜头组成,电影中只有人物、画面、场景、故事内容等。但是,由于无声的形式显得单一并且感染性不强,一些电影在影片的开头或结尾处加入一些与电影主题相符的音乐,使得影片同时兼具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特点,让影视作品的表述力和感染力更强。19世纪20年代,电影艺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愈加蓬勃,电影也从“默片”的形式转向了“有声电影”,但是电影音乐却没有伴随着居中人物的语言,场景的声响的出现而被取代,反而得到了更加巨大的发展。两者在相互的作用下开创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的加入对电影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对于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更是其他辅助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分为人物造型、人物情绪、人物性格三个方面,下面本文就电影音乐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进行简单分析与概述。
一、 电影音乐对于人物造型塑造的作用
在电影艺术中,人物往往是电影构成的主体,而电影人物呈现给观众最直观的就是造型。造型主要包括穿着、表情、言谈举止等,这些要素的构成让人物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符合剧情需求,也更加具有戏剧性,同时也与人物的内在性格等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人物。从另一角度来看,实际上人物的造型也是反映人物内心的手段之一。但是,作为单一的画面,观众虽然能够清晰地辨别出人物的造型特征,但一些造型所要传递的内容却并不能够通过人物语言或是旁白等表现出来,即便表现出来也不够有深度。为了弥补此间的不足,电影音乐的加入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电影人物的穿着是外在表现最为明显的表现,不同的穿着决定了居中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故事发展的阶段。例如在电影《教父》中,男主角维多克里昂在出场时穿着一身黑西服,手拿雪茄,表情严肃甚至略带阴暗,此时与之相匹配的电影音乐《教父华尔兹》用大提琴、圆号等深沉又略带伤感的音色充分的刻画出了人物造型下阴郁又深邃的特征。这段音乐的使用让人物的造型有了符号感,即便人物不在电影画面中出现,只要音乐响起,观众则会不由自主的在脑海中出现男主人公的形象造型。其次,人物的表情也是人物造型直观表现的形式之一。由于电影艺术中的人物需要演员进行角色扮演,为了能够达到表达剧情思想的目的,演员的表情或是形象特征要与剧中人物相近或是相符,所以电影音乐的融入能够更加加深表情的含义甚至可以成为某个人物的名片。例如香港喜剧片《功夫》里面斧头帮帮主出场后,为了凸显人物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演员总是带有邪恶的笑容,配上交响音乐《我不入地狱》,既显得阴暗狡诈,又显示出了作为一个黑社会帮主的权威与地位。音乐采用了打击乐作为背景凸显帮派的规模和气势,而小号演奏的旋律则让主人公的特点灰暗又不失诙谐的特点表达出来。最后,电影中人物的造型也会通过动作来进行表现。动作是人物造型变化特点最明显的特征,电影作品中人物的标志性动作配以音乐则能够让原本普通的动作带有标志性甚至是含义性。例如电影《黄飞鸿》中李连杰扮演的黄飞鸿,他的标志动作再配以《男儿当自强》的音乐能够淋漓尽致的将黄飞鸿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进而让电影人物动作和音乐都具有了明显的标签型。只要听到电影音乐《男儿当自强》就能想到黄飞鸿标志性的动作和英雄的形象,相反,只要看到黄飞鸿的动作或是模仿这一标志性动作则能够想到音乐《男儿当自强》。
电影中的人物造型是直观的,但是很多时候在这些单纯的造型下是很难把思想表达出来的,音乐形象造型只是平面的,而加入了电影音乐的加入则让造型更加立体,也让造型更具有深意,同时也让电影与电影音乐得到了相互的影响。
二、 电影音乐对于人物情绪塑造的作用
在电影中,人物的情绪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它既体现在心理活动的变化、思想情感的表达等内在方面,也直接体现在表情和动作等方面。例如,当一个人带有欢乐的情绪时他的外在表现形式往往是手舞足蹈,表情多是笑容满面,而带有负面情绪时往往会表情沮丧、咬牙切齿,甚至面目狰狞。在电影中这些情绪的表现是生活情绪的一种提炼和升华,再配合语言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共鸣。在情绪中的表情或动作是与上文提及的造型中的表情和动作有一定区别的,造型中的表情和动作是为了突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而产生的,这些动作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也可以是带有一定的艺术性的,它们的存在往往具有某个人或是某类人的标签性。而人物情绪中的表情和动作是需要与剧情的发展有着必要的联系的,具有一定的短暂性和情景性。为了深化电影中人物情绪的表现力和思想,电影音乐的加入让各种情绪发生在各种场景中变得更有共鸣感,因为音乐所包含的高度抽象概括能力能让实际存在的客观表情和动作引人遐想。例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男主人公在少年时,由于身体残疾受到其他朋友的欺负,当他被同学追打时,阿甘通过最为普通的伤心、愤怒的表情表现出来。但是当珍妮大喊让阿甘快跑时,阿甘的表情逐渐由愤怒转为了自信和坚定,在飞速奔跑的过程中阿甘的支架逐渐脱离,从亦步亦趋到自由飞速,让观众感受到阿甘人生的真谛。此时电影音乐采用了竖琴,让整个场景的气氛变得充满梦幻性。原本平淡无奇的追逐场景,在梦幻的音乐概括下,使得阿甘坚毅的性格和跑出一片未来的剧情更加自然的表现出来,也让后续跌宕起伏甚至有些离奇的剧情变得更加合理,带给观众真实性。再如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经典桥段,1900演奏了一首“Enduring Movement”,在这段斗琴的场景中,电影音乐史通过主人公的演奏呈现出来的,整首钢琴曲时长不过1分30秒,但是在快速的演奏下配合所有观众那整齐划一的呆滞和1900几近痛苦的表情下让这首作品的演奏难度和令人震惊的演奏场面得到极致的扩大,也让1900这个原本普通的钢琴演奏家变得带有英雄性甚至他的成功能够代表一个阶级的胜利。
三、 电影音乐对于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
电影的剧情决定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发展,这种矛盾是需要每个剧中人物都有符合电影环境的性格的。电影人物的性格是贯穿在电影始末的,随着剧情的变化,人物的造型、表情、动作都会产生变化,但是这些都是围绕着个人性格来展开的,不同性格的电影人物所具备的造型、表情、动作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展开的。但是,人物性格只有在某些造型、表情、动作的前提下才会呈现出来,如果没有语言或是场景的衬托,实际上很难表达准确,同时性格也具备很多的不确定性。电影音乐的加入则会对于电影人物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容纳各种情感的载体,通过不同音乐的音调、旋律和节奏能够让性格在抽象化的表达方式下变得具象起来。每一类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与之相匹配的音乐。在电影《有话好好说》中,李保田扮演的人物张秋生原本是一个性格懦弱的普通老百姓的形象,在主题音乐《有话好好说》出现时伴随着场景可以看出,人物性格特征在音乐展现下注定是一个“倒霉蛋”的形象,而荒诞的剧情和摇晃的摄影方式更是让人物的性格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影音乐中除了直接跟画面匹配展现人物性格之外,还可以对画外的人物进行性格的呈现,让画面更具想象性。例如电影《教父》中,《教父华尔兹》在第三次出现时,伴随的场景是律师威逼电影导演让强尼担当男主角的片段。音乐的开始出仍然是平静舒缓,随着剧情的发展音乐逐渐加强,电影画面也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此时的音乐并不仅仅是针对该场景,更多的是呈现出了画面外男主角的残忍、冷酷的手段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格特征。
电影通过短时间内要将人物的性格、戏剧的冲突甚至是深层思想等传递给观众是十分不易的,而具有抽象性和陈述性特征的音乐的加入,能够让电影具备多层次的思想传递方式,让人物的性格更加贴近生活,更易被观众读懂。
四、 电影音乐特性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将音乐应用到电影中来形成的电影音乐,实际上在某些角度上已经淡化了音乐的独立性特征,但是却将原本并不突显的功能性特征进行了强化。电影音乐依附于电影这个母体,并将母体中很难通过画面、语言表达出的情感、氛围、环境、剧情的衔接等很好的呈现出来,这不仅让电影画面更具艺术性,也让电影画面更具说明性。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于润洋曾经在他的论文《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中指出:“如果说一般音乐美学的核心问题是探讨音乐艺术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特殊的本质的话,那么电影音乐美学的核心问题,则是电影音乐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音乐门类的特殊本质。”[1]由此看见,实际上,电影音乐的特殊性就在于他的不完整性和指向性。这些电影音乐所具有的特性在电影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影音乐的不完整性。电影音乐并不像纯音乐那样必须具有完整的结构或是旋律,电影音乐所是根据电影剧情和主题的要求来对人物的形象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的。它可以是整首作品,可以是音乐片段甚至可以是单纯的音符组合。因为在电影中,人物的形象是随着电影画面跳跃的,跟剧情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从属关系。电影音乐根据人物形象的变化也是需要变化的。例如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作曲家为电影配上了专门的带有印度风格的音乐,导演还别出心裁将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思想和人物形象。男主人公兰切睿智的形象和他的同学法罕在音乐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音乐也独具特色,兰切的音乐风趣又不失大气,色彩明亮积极,反面人物的音乐也很符合剧中小肚鸡肠、诙谐笨拙的形象特征。由此可见,电影音乐的不完整性可以说是与纯音乐最大的区别之处,配合以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变化更加具有说明性和感染性。
电影音乐的指向性。电影音乐目前来看大多都是根据剧情和人物形象的需要进行的原创编配。在同一部电影中,人物的形象是需要有戏剧冲突的,指向性的电影音乐特点尤其在展现人物形象时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电影《赌神》中,周润发扮演的男主人公一出场时伴随着标志性的衣着打扮、面部表情和动作,在配合以经典的音乐马上让人们在脑海中映射出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直至今天,只要这段音乐响起,即便不在呈现影像画面,也会联想到某些大人物出场的场面情景。
在电影艺术中,人物仍然是电影构成的主体,而人物的形象更是能够直接的体现出剧情发展和冲突的关键。电影音乐的加入既对人物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说明性,更有其他附属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时间艺术所特有的延展性,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双重的刺激下产生遐想和对剧情思想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