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困境
彭夏
【摘 要】自从1980年廖乃雄先生作为中国大陆奥尔夫的“第一传人”,首次向中国内地音乐教育界介绍奥尔夫教学法之后,这个西式教学法便受到教育人士的普遍关注和师生的欢迎和喜爱。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和发展,时至今日这种教学法已经演变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奥尔夫教学法。然而,在学校音乐课堂的应用中,却面临着很多的难题和困境。本文以文献的收集和走访一线音乐教师的方法,梳理出了奥尔夫教学法在学校课堂中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中国特色;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42-02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概述和教学过程
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主要包括“声势”教学、节奏旋律练习、音条乐器和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奥尔夫的课程是建立在一种称为元素性风格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和学习的元素性风格与其他音乐学校普遍所采用的主题-逻辑-内容方法的课程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过程”这个词至关重要,关键在于探索和体验。最初探索的音乐要素是极为简单的,几乎以原始粗疏的方式呈现。随着亲身体验的参与,这些要素会逐步地被提炼、升华到更为复杂的探索与体验中去。教学过程有空间的探索、声音的探索、曲式的探索、创造的模仿、个体到合奏(合唱)团和音乐的识读。动作是奥尔夫所有教学法的基础和基石,对孩子们能够歌唱、演奏、随乐舞动才是奥尔夫教学方法的最终目标。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国内发展情况
1980年,廖乃雄与奥尔夫先生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回国后的廖乃雄教授首次向中国的音乐教育界介绍了《学校音乐》(oerff-Schulwerk),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廖乃雄教授作为中国大陆奥尔夫的“第一传人”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做了大量工作,除了撰写相关文章外,还到各地讲学、举办培训班、翻译及创编教材等等。1984年他在上海首次举办了奥尔夫音乐教育讲习班,在这个基础上培养除了第一批奥尔夫教学实验的教师。廖乃雄教授还组织了中国学子远赴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学习。
1993年,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2000年,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建立了网站www.chinaorff.com,目前己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网站,吸引了众多关注教育改革的目光。2002年7月“广州海婴奥尔夫咨询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第一家以奥尔夫命名的文化教育企业。2002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中心”这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并于当年举办“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班”活动,机会两年内举办三期,每期十天。
在我国,将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于1997年率先进行的。该课程开设后,积极引进现代音乐教学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2001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专业主课围绕音乐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思路,确立了音乐教育系的学科定位,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三、在学校音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师资水平分配不均
师资水平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保障,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教师的综合质量要求极高。但是当前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普遍受到“专才”教育的影响,相对综合素质不高,师资分配不均。
“专才”教育即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音乐表演”首次作为一个“专业”被列入在内并具有真正的“合法”地位,在此后的十多年,音乐表演专业迅猛发展,成为高校音乐系(学院)或专业音乐学院位居首位的专业。尤其是在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新版《目录》之后,“音乐表演”专业仍位于音乐类专业之首,在国内开办音乐表演专业的高校已多达一百七十多所。
这种超规模发展使得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庞大,与就业需求及不匹配,所以绝大多数毕业生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分布到中小学或者是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音乐表演”专业到一线教学的工作岗位上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往往像奥尔夫教学法这类的课程是在“师范类”专业的课程中才开设的,称为“音乐教学法”的课程。表演类专业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类知识,有少部分通过一些社会机构的培训或者是再学习,但这只是一部分的教师,很大程度上能够在课堂中应用到奥尔夫教学法的只是少部分教师,没有接受专业培训的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师资水平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二)学生对奥尔夫教学法的接受程度不高
教育观念是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准绳,而作为课堂主导者的学生,他们态度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根据身边从事一线工作的老师们讲述,在幼儿园的课堂中实施奥尔夫还是可行的,学生很配合也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而一直延续到小学部的高年级课堂中情况就不再是那么乐观了,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强烈的自尊感,他们不愿意配合老师去做一些活动,这让老师们很无奈。最棘手的是中学阶段,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面子”,他们甚至认为奥尔夫的活动是一种哗众取丑的行为,而不愿参与其中。
作为一位老师去看待这样不配合的学生,当然是很气愤的。但是如果深入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的根源,或许就不单单只是学生的问题。奥尔夫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法,是将音乐与舞蹈、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交融在一起的教学体系。需要学生有认知奥尔夫的前提和接触的背景,前面也提到了在幼儿园中奥尔夫进行的还是很顺利的而到了中学就是举步维艰的情况,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中学生没有接触奥尔夫的基础,要让他们忽然参与到奥尔夫的活动去,是会让他们觉得奇怪和不适应。对于新型的教学法还是需要一条线的教学,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奥尔夫,那么他们就不会不接受这种教学法,归根到底还是教育分配不均的问题。
(三)学校设备与设施不到位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支柱体系。除了人体、嗓音这个重要的身体乐器外,还有一系列奥尔夫独有的乐器。在奥尔夫教学法中所使用的一整套乐器可以为提供各种各样的音色、颜色、质地的乐器,孩子们也很容易上手去演奏。正如奥尔夫全套乐器所展示的那样,它们包括:音条乐器(木琴、钢片琴、钟琴)、竖笛、鼓和其他鼓衍生过来的打击乐器、木制乐器(响棒、盒梆、木梆、锯琴、木鱼、沙锤、木制摇响器)、金属乐器、弦乐器(吉他、倍低音提琴、中提琴)。
孩子们非常喜欢奥尔夫乐器,在这些乐器上做音乐(进行音乐创作)时,他们会感到非常快乐,教学过程也会简明清晰。但是放在我国,目前的学校设施情况来看这似乎是不太容易普及到的。更何况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在学校本来就处于边缘学科的位置,根本不受校方重视,再加上这还需要任课老师的使用搭配能力和实际操纵能力,所以无形中加重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实施。
这三点问题是目前奥尔夫教学法在学校课堂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情况值得我们关注。作为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前沿问题,本身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潜力,还需要各界教育人士的关注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段晓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3.
[3]李夜雪.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及相应对策[J].艺术教育,2010.
[4]王文俐,韩忠岭.音乐表演专业的现状、性质及课程改革——由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低就业率所想到的[J].人民音乐,2015(5).
[5][加]乔克希.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学(第二版)[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9.
作者简介:
彭 夏(1992-),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