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石斑鱼设施养殖试验
崔兆进+赵春龙+赵海涛+高晓田+杨超臣+崔正桥
摘 要:主要介绍了美洲黑石斑的养殖场地选择、苗种运输以及实验养殖情况,最后通过不同养殖场的养殖状况得出比较合理的养殖美洲黑石斑的养殖技术,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养殖美洲黑石斑的正规化,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关键词:美洲黑石斑;设施养殖;水源水温;苗种运输
美洲黑石斑鱼原产于加拿大东南和美国东岸近海及墨西哥湾水域,2003年由青岛三高大菱鲆有限公司引入我国。近几年来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了美洲黑石斑鱼亲鱼驯化、培育、促熟、采卵、人工授精、苗种培育、成鱼设施养殖等研究,现将设施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1 试验场地选择
水质质量评价标准适用的水产养殖区。三个试验场为启民养殖公司、宏发养殖公司和再生养殖公司。
2 苗种来源
启民养殖公司2011年6月30日从黄海所天津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基地购进平均规格为5.5 cm美洲黑石斑苗种2万尾。宏发养殖公司、再生养殖公司两场的养殖苗种(规格5.5 cm)均由本课题组提供。
3 苗种运输
美洲黑石斑苗种运输采用开放式帆布桶及泡沫箱内装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运输的方法均可。
3.1 使用帆布桶运输
苗种运输前停食两天,池水温度降至15 ℃,帆布桶水温为12 ℃时,即可装苗运输。车载纯氧气罐充氧,每立方水体可装运5~6 cm苗种3 000~4 000尾。运输途中保持平稳,防止剧烈颠簸,以免造成苗种损伤。
3.2 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运输
苗种运输前停食两天,苗种运输采用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运输的方法,塑料袋容量为10 L,装水1/4~1/3,池水温降至15 ℃ , 塑料袋水温为12 ℃。装鱼苗后充足氧气,扎紧袋口放入泡沫箱,用胶带纸将泡沫箱封口。每袋装苗60尾(体长5~6 cm),保温车运输。
4 养殖密度
养殖期间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和水质条件,适时合理调整养殖密度。通常养殖密度不超过10~13 kg/m3,各阶段养殖密度见表1。
表1 美洲黑石斑不同规格的养殖密度
规格/g
50以下
50~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以上
密度/尾·m-3
80~100
60~80
55
50
45
40
30
25以下
5 日常管理
5.1 水质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应密切观察流水、充气、摄食状况、游动情况等。每日下午排水时用刷子轻推池底,借助排水时水流形成的旋转力量,将池中的残饵和粪便随排水带出养殖池。每隔一个月倒池一次,清除池底和池壁上沉积和附着的污物。养殖条件:溶解氧4 mg/L以上,光照1 000~1 500 lx,水温15~28 ℃,pH为7.8~8.0,盐度为12‰~31‰。
5.2 饵料及投喂
养成过程中以投喂硬颗粒饵料(鲆鲽饵料)为主、鲜活饵料为辅。当鱼体长10 cm以下时,投喂冷冻卤虫+配饵,逐渐驯化到投喂配合饵料。饵料的投喂次数、投喂量需要根据鱼的摄食情况、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15 cm以下的苗种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15 cm以上的苗种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即可。工厂化养殖美洲黑石斑,当水温低于15 ℃时,鱼的摄食量减少,应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及投喂量。
5.3 筛选分池
由于美洲黑石斑互相残食严重,应按大小分档饲养,一般每1个月筛选一次。筛选前停食一天,使鱼处于空胃状态,以减少操作时对鱼体的伤害。筛选操作要细心、轻快,尽量避免鱼体受伤。筛选后对鱼体用浓度为5~10 mg/L的土霉素进行药浴3 h以上,或放入淡水中30 min,然后换到海水养殖池中,防止病害发生。美洲黑石斑两年的养殖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美洲黑石斑鱼养殖情况
地点、时间
苗种
规格/cm
养殖天数
/d
规格
大
中
小均重/g
比例/%
均重/g
比例/%
均重/g
比例/%
启民养殖公司2011年
5.5
226
250
8
150
43
100
49
再生养殖公司2012年
6.0
365
670
28
425
52
280
20
宏发养殖公司2012年
6.0
365
900
32
586
45
326
23
6 两家不同条件的养殖场对比实验
2012年在昌黎县宏发养殖公司和再生养殖公司分别采用卤水加淡水(井水)养殖、自然海水养殖两种养殖模式进行了美洲黑石斑的养殖试验。据研究表明美洲黑石斑在水温15~28 ℃生长良好,随着温度上升,生长速度加快。宏发养殖公司的养殖场拥有地下冷水、热水井,通过地下水和自然海水调配使养殖水温常年保持在16~28 ℃。而再生养殖公司的养殖场由于没有高温地下水,冬季养殖水温只能控制在12~15 ℃。而基于两家养殖场冬季养殖水温差异,我们在养殖试验中发现,150 g以下的幼鱼在水温低于15 ℃时生长缓慢,低于12 ℃时鱼苗虽然正常摄食,但是食物消化缓慢,基本停止生长,从而影响了其养成效果;另外,在本次养殖试验中发现,用自然海水养殖美洲黑石斑鱼体容易患寄生虫病害。
因此,在河北省沿海进行美洲黑石斑的养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冬季的养殖用水温度,如果打1 000 m左右的热水井,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用卤水井+淡水井的养殖模式保证了一年四季美洲黑石斑的适宜生长温度(16~28 ℃)。2012年在宏发养殖有限公司用卤水井+淡水井(两次砂滤)的养殖模式进行了美洲黑石斑的养殖试验,养殖效果显著。5 cm的苗种养殖一周年,有1/3左右的鱼达到1 kg以上。卤水+淡水养殖模式节水节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14-11-21)
摘 要:主要介绍了美洲黑石斑的养殖场地选择、苗种运输以及实验养殖情况,最后通过不同养殖场的养殖状况得出比较合理的养殖美洲黑石斑的养殖技术,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养殖美洲黑石斑的正规化,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关键词:美洲黑石斑;设施养殖;水源水温;苗种运输
美洲黑石斑鱼原产于加拿大东南和美国东岸近海及墨西哥湾水域,2003年由青岛三高大菱鲆有限公司引入我国。近几年来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了美洲黑石斑鱼亲鱼驯化、培育、促熟、采卵、人工授精、苗种培育、成鱼设施养殖等研究,现将设施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1 试验场地选择
水质质量评价标准适用的水产养殖区。三个试验场为启民养殖公司、宏发养殖公司和再生养殖公司。
2 苗种来源
启民养殖公司2011年6月30日从黄海所天津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基地购进平均规格为5.5 cm美洲黑石斑苗种2万尾。宏发养殖公司、再生养殖公司两场的养殖苗种(规格5.5 cm)均由本课题组提供。
3 苗种运输
美洲黑石斑苗种运输采用开放式帆布桶及泡沫箱内装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运输的方法均可。
3.1 使用帆布桶运输
苗种运输前停食两天,池水温度降至15 ℃,帆布桶水温为12 ℃时,即可装苗运输。车载纯氧气罐充氧,每立方水体可装运5~6 cm苗种3 000~4 000尾。运输途中保持平稳,防止剧烈颠簸,以免造成苗种损伤。
3.2 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运输
苗种运输前停食两天,苗种运输采用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运输的方法,塑料袋容量为10 L,装水1/4~1/3,池水温降至15 ℃ , 塑料袋水温为12 ℃。装鱼苗后充足氧气,扎紧袋口放入泡沫箱,用胶带纸将泡沫箱封口。每袋装苗60尾(体长5~6 cm),保温车运输。
4 养殖密度
养殖期间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和水质条件,适时合理调整养殖密度。通常养殖密度不超过10~13 kg/m3,各阶段养殖密度见表1。
表1 美洲黑石斑不同规格的养殖密度
规格/g
50以下
50~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以上
密度/尾·m-3
80~100
60~80
55
50
45
40
30
25以下
5 日常管理
5.1 水质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应密切观察流水、充气、摄食状况、游动情况等。每日下午排水时用刷子轻推池底,借助排水时水流形成的旋转力量,将池中的残饵和粪便随排水带出养殖池。每隔一个月倒池一次,清除池底和池壁上沉积和附着的污物。养殖条件:溶解氧4 mg/L以上,光照1 000~1 500 lx,水温15~28 ℃,pH为7.8~8.0,盐度为12‰~31‰。
5.2 饵料及投喂
养成过程中以投喂硬颗粒饵料(鲆鲽饵料)为主、鲜活饵料为辅。当鱼体长10 cm以下时,投喂冷冻卤虫+配饵,逐渐驯化到投喂配合饵料。饵料的投喂次数、投喂量需要根据鱼的摄食情况、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15 cm以下的苗种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15 cm以上的苗种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即可。工厂化养殖美洲黑石斑,当水温低于15 ℃时,鱼的摄食量减少,应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及投喂量。
5.3 筛选分池
由于美洲黑石斑互相残食严重,应按大小分档饲养,一般每1个月筛选一次。筛选前停食一天,使鱼处于空胃状态,以减少操作时对鱼体的伤害。筛选操作要细心、轻快,尽量避免鱼体受伤。筛选后对鱼体用浓度为5~10 mg/L的土霉素进行药浴3 h以上,或放入淡水中30 min,然后换到海水养殖池中,防止病害发生。美洲黑石斑两年的养殖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美洲黑石斑鱼养殖情况
地点、时间
苗种
规格/cm
养殖天数
/d
规格
大
中
小均重/g
比例/%
均重/g
比例/%
均重/g
比例/%
启民养殖公司2011年
5.5
226
250
8
150
43
100
49
再生养殖公司2012年
6.0
365
670
28
425
52
280
20
宏发养殖公司2012年
6.0
365
900
32
586
45
326
23
6 两家不同条件的养殖场对比实验
2012年在昌黎县宏发养殖公司和再生养殖公司分别采用卤水加淡水(井水)养殖、自然海水养殖两种养殖模式进行了美洲黑石斑的养殖试验。据研究表明美洲黑石斑在水温15~28 ℃生长良好,随着温度上升,生长速度加快。宏发养殖公司的养殖场拥有地下冷水、热水井,通过地下水和自然海水调配使养殖水温常年保持在16~28 ℃。而再生养殖公司的养殖场由于没有高温地下水,冬季养殖水温只能控制在12~15 ℃。而基于两家养殖场冬季养殖水温差异,我们在养殖试验中发现,150 g以下的幼鱼在水温低于15 ℃时生长缓慢,低于12 ℃时鱼苗虽然正常摄食,但是食物消化缓慢,基本停止生长,从而影响了其养成效果;另外,在本次养殖试验中发现,用自然海水养殖美洲黑石斑鱼体容易患寄生虫病害。
因此,在河北省沿海进行美洲黑石斑的养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冬季的养殖用水温度,如果打1 000 m左右的热水井,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用卤水井+淡水井的养殖模式保证了一年四季美洲黑石斑的适宜生长温度(16~28 ℃)。2012年在宏发养殖有限公司用卤水井+淡水井(两次砂滤)的养殖模式进行了美洲黑石斑的养殖试验,养殖效果显著。5 cm的苗种养殖一周年,有1/3左右的鱼达到1 kg以上。卤水+淡水养殖模式节水节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14-11-21)
摘 要:主要介绍了美洲黑石斑的养殖场地选择、苗种运输以及实验养殖情况,最后通过不同养殖场的养殖状况得出比较合理的养殖美洲黑石斑的养殖技术,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养殖美洲黑石斑的正规化,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关键词:美洲黑石斑;设施养殖;水源水温;苗种运输
美洲黑石斑鱼原产于加拿大东南和美国东岸近海及墨西哥湾水域,2003年由青岛三高大菱鲆有限公司引入我国。近几年来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了美洲黑石斑鱼亲鱼驯化、培育、促熟、采卵、人工授精、苗种培育、成鱼设施养殖等研究,现将设施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1 试验场地选择
水质质量评价标准适用的水产养殖区。三个试验场为启民养殖公司、宏发养殖公司和再生养殖公司。
2 苗种来源
启民养殖公司2011年6月30日从黄海所天津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基地购进平均规格为5.5 cm美洲黑石斑苗种2万尾。宏发养殖公司、再生养殖公司两场的养殖苗种(规格5.5 cm)均由本课题组提供。
3 苗种运输
美洲黑石斑苗种运输采用开放式帆布桶及泡沫箱内装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运输的方法均可。
3.1 使用帆布桶运输
苗种运输前停食两天,池水温度降至15 ℃,帆布桶水温为12 ℃时,即可装苗运输。车载纯氧气罐充氧,每立方水体可装运5~6 cm苗种3 000~4 000尾。运输途中保持平稳,防止剧烈颠簸,以免造成苗种损伤。
3.2 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运输
苗种运输前停食两天,苗种运输采用聚乙烯薄膜袋充氧密封运输的方法,塑料袋容量为10 L,装水1/4~1/3,池水温降至15 ℃ , 塑料袋水温为12 ℃。装鱼苗后充足氧气,扎紧袋口放入泡沫箱,用胶带纸将泡沫箱封口。每袋装苗60尾(体长5~6 cm),保温车运输。
4 养殖密度
养殖期间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和水质条件,适时合理调整养殖密度。通常养殖密度不超过10~13 kg/m3,各阶段养殖密度见表1。
表1 美洲黑石斑不同规格的养殖密度
规格/g
50以下
50~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以上
密度/尾·m-3
80~100
60~80
55
50
45
40
30
25以下
5 日常管理
5.1 水质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应密切观察流水、充气、摄食状况、游动情况等。每日下午排水时用刷子轻推池底,借助排水时水流形成的旋转力量,将池中的残饵和粪便随排水带出养殖池。每隔一个月倒池一次,清除池底和池壁上沉积和附着的污物。养殖条件:溶解氧4 mg/L以上,光照1 000~1 500 lx,水温15~28 ℃,pH为7.8~8.0,盐度为12‰~31‰。
5.2 饵料及投喂
养成过程中以投喂硬颗粒饵料(鲆鲽饵料)为主、鲜活饵料为辅。当鱼体长10 cm以下时,投喂冷冻卤虫+配饵,逐渐驯化到投喂配合饵料。饵料的投喂次数、投喂量需要根据鱼的摄食情况、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15 cm以下的苗种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15 cm以上的苗种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即可。工厂化养殖美洲黑石斑,当水温低于15 ℃时,鱼的摄食量减少,应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及投喂量。
5.3 筛选分池
由于美洲黑石斑互相残食严重,应按大小分档饲养,一般每1个月筛选一次。筛选前停食一天,使鱼处于空胃状态,以减少操作时对鱼体的伤害。筛选操作要细心、轻快,尽量避免鱼体受伤。筛选后对鱼体用浓度为5~10 mg/L的土霉素进行药浴3 h以上,或放入淡水中30 min,然后换到海水养殖池中,防止病害发生。美洲黑石斑两年的养殖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美洲黑石斑鱼养殖情况
地点、时间
苗种
规格/cm
养殖天数
/d
规格
大
中
小均重/g
比例/%
均重/g
比例/%
均重/g
比例/%
启民养殖公司2011年
5.5
226
250
8
150
43
100
49
再生养殖公司2012年
6.0
365
670
28
425
52
280
20
宏发养殖公司2012年
6.0
365
900
32
586
45
326
23
6 两家不同条件的养殖场对比实验
2012年在昌黎县宏发养殖公司和再生养殖公司分别采用卤水加淡水(井水)养殖、自然海水养殖两种养殖模式进行了美洲黑石斑的养殖试验。据研究表明美洲黑石斑在水温15~28 ℃生长良好,随着温度上升,生长速度加快。宏发养殖公司的养殖场拥有地下冷水、热水井,通过地下水和自然海水调配使养殖水温常年保持在16~28 ℃。而再生养殖公司的养殖场由于没有高温地下水,冬季养殖水温只能控制在12~15 ℃。而基于两家养殖场冬季养殖水温差异,我们在养殖试验中发现,150 g以下的幼鱼在水温低于15 ℃时生长缓慢,低于12 ℃时鱼苗虽然正常摄食,但是食物消化缓慢,基本停止生长,从而影响了其养成效果;另外,在本次养殖试验中发现,用自然海水养殖美洲黑石斑鱼体容易患寄生虫病害。
因此,在河北省沿海进行美洲黑石斑的养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冬季的养殖用水温度,如果打1 000 m左右的热水井,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用卤水井+淡水井的养殖模式保证了一年四季美洲黑石斑的适宜生长温度(16~28 ℃)。2012年在宏发养殖有限公司用卤水井+淡水井(两次砂滤)的养殖模式进行了美洲黑石斑的养殖试验,养殖效果显著。5 cm的苗种养殖一周年,有1/3左右的鱼达到1 kg以上。卤水+淡水养殖模式节水节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