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迪伦马特剧作《老妇还乡》的怪诞风格

    姜燕

    【摘 要】迪伦马特是很擅于运用怪诞手法进行创作的剧作家,《老妇还乡》这部作品较好地体现了迪伦马特剧作的特点,他的剧本写出了现代人生存环境的荒诞,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人在这种生存状态下所面临的选择。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来剖析迪伦马特作品的怪诞风格的喜剧美学范式。

    【关键词】迪伦马特;老妇还乡;怪诞风格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39-01

    迪伦马特是瑞士的戏剧家、小说家,是布莱希特叙事戏剧的重要追随者,是继布莱希特之后最伟大的德语戏剧家。在戏剧上,受到了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和意大利戏剧家皮兰德罗的影响,对表现主义很有兴趣,在哲学上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影响。他不相信世界可以改变,只相信作为个体在这个世界上能保持自己的人道本质,认为世界陷入混乱不堪的状况,只能采用怪诞、扭曲的方式来表现和阐释它。

    《老妇还乡》根据克莱尔回乡复仇的这个情节线展开故事,45年前,怀着伊尔孩子的克莱尔,被贪钱的伊尔无情的抛弃,她深受奇耻大辱离开了家乡居伦,而今作为亿万富翁的她回到了家乡,这座贫困破败不堪的小城期盼着她的回乡能给他们带来财富,然而这位“慷慨大方”的克莱尔赠给小城的10亿巨款的交换条件就是处死伊尔,她要用钱来买回公道。起初城里的居民们出于人道主义传统拒绝了这个交换条件,然而在贫困和金钱面前终究抵抗不了金钱的诱惑,摈弃人道,倒向了金钱,为了10亿巨款最终一起杀死了伊尔。全剧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和法律一文不值的丑恶现象,同时也揭露了伪善,虚伪,自私等人的陋性。

    全剧一开始描写居伦的贫穷:从市长等人的穿着寒酸和市政厅只剩下一架破打字机等,可以看出迪伦马特对于居伦城贫穷的描写推向了极端,就让观众不会进入到正常的情境和逻辑中,这就是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剧本的基调或者说是风格——怪诞。剧本最后全城的人一起合谋杀死了伊尔,包括伊尔的太太和他的子女,在深知伊尔处境的前提下,不仅没有半句的安慰和关心,取而代之却是沉浸在物质享有的欢乐中,把人物的坏推向了极致,这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由此可见怪诞是一种扭曲变形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在反应。由于迪伦马特受到了表现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他在剧中把客观世界变成了他主观幻想,并把这种主观幻想进行了扭曲,推向极致,这也是表现主义的一个特征。其次,在剧本中除了克莱尔、伊尔、托比和罗比、柯比和洛比外,其他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名字,都是类型化的人物。迪伦马特把这个剧本定位为悲喜剧,他认为“在当今世界,一种悲剧所赖以存在的肢体齐全的人类共同体的整体已经是属于过去的时代了,因此通过人的死亡再现整体和谐的古典悲剧已经不复存在。”这个剧本让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一种荒诞喜剧精神,这种喜剧精神在本质上又体现了悲剧的本质。称其为悲剧是因为:克莱尔从她被伊尔抛弃到沦为妓女而又成为亿万富翁的过程都是悲惨的,尽管她最后是复仇成功了,但也只是在地中海守着伊尔的尸体度过余生。伊尔这个人物在剧中一开始如果还是个喜剧性人物的话,那么在贵妇抛出10亿交换他命的这个诱饵后,他就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了,他从前为了金钱害人,最后又死于金钱。剧本的最后居伦城在贵妇的10亿“资助”下,变得欣欣向荣,可城民们的正义和道德已经被吞噬,他们的灵魂已经被金钱腐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城市都是完蛋的。这种悲与喜,现实与幻想结合的怪诞表现手法,带给观众思考,从而引出了作品沉重的主题。

    全剧的怪诞风格还体现在:一、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方面:如克莱尔是个摔不死的人,假腿、象牙做的手等都颇具有怪诞色彩;二、剧中人物语言和行为的自相矛盾性和重复性:如城民们从拒绝克莱尔的交换条件到最后的接受;牧师让伊尔不要只看到肉体的死亡,要相信灵魂的不死而后又劝伊尔赶快逃离居伦城;而在语言和行为的重复性上,在第二幕的最后一段戏和第三幕听众会的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二幕的最后一段戏中,居伦城的全体城民在车站围住伊尔,说是给伊尔送行,实质是阻止伊尔离开居伦城,大家的台词一直在“我们本来就是老朋友”“祝你一路平安”“快上车去吧”重复着,把口是心非的人性暴露无遗。;三、假定性的表演手法,剧中的男人甲乙丙丁又演剧中的人物,又演剧中的树、小鹿、布谷鸟等。迪伦马特不但将真实的人物心理置放与非现实的背景中,同时又通过人物的言行制造出一种将悲伤、滑稽、恐怖混为一体的气氛。

    迪伦马特不但在戏剧创作中追求一种怪诞风格,同时在理论上对怪诞风格进行了探索。怪诞能够反映世界的真相。迪伦马特的作品用夸张的人物形象和虚构的故事情节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事物在舞台上加以扭曲变形,从而使包含在现实中的真相显现出来了,而且怪诞能引起观众的不安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廖可兑.西欧戏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