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的思考
骆清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企业的经营实质在于以最小的利益获得最大收益,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在实际发展中,并不能按照企业经营发展的本来规律自然的成长。过多的社会责任让国有企业失去了经济主体的本能,会计核算的目标难以实现,所以笔者通过文章,对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的出现问题的加以阐述,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几点思考,其中如何通过加强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运行效率,将是文章讨论的关键。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核算;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国有企业地位有其特殊性,每个企业都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际却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社会责任,使得国有企业不能按照自身的意愿选择发展。企业的使命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多的社会责任,使得企业的管理目标受到干扰和牵制,会计核算的目标无法明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受到限制。当前情况下,如何通过加强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运行效率,将是本文讨论的关键。
一、目前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国有企业会计的基础核算不规范、失真
1.历史原因。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国家拥有企业的所有权,所有权拥有者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他们希望得到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企业的经营者更注重眼前利益,对企业的经营发展缺乏长远考虑,往往与所有者的理念相冲突,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公允,甚至失真。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规范核算起步较晚,国家在会计基础方面投入的关注还不够,大部分的企业会计还停留在核算阶段,还没有上升到管理层面,纵观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有几十年的历史,而截止到目前,我国共颁布了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如何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使我国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将是我们今后会计工作值得深究的问题。
2.现实原因。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和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性,对于同一项经济业务,会计人员只能在准则的框架下进行处理,准则的应用是远远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新行业出现时,短时间很难用现行的会计准则和核算规则与其高度匹配,现实情况下,只能沿用既定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业务进行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与会计实践的差异。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真实有效的反映会计信息,对经济业务进行公允评价,而此种情况下,显然是难以做到契合的。
(二)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内控制度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监督力度不足
1.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能否有效执行,需要政府、社会与单位内部自身的监督,只有三者进行紧密的配合,内控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三方的执行标准及管理力度不一,很难在实践中达到合三为一的效果。
2.内控会计制度的执行和评价缺乏完善的体系,制度的规范只是浮于表面的规章制度,规范制度的目的性在经济活动中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制度约束机制存在监控查处难,单位交易活动或多或少不合常规行为屡禁不止,内控制度的真正实行任重而道远,而对这项制度的执行效果该由谁认定,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对内控结构的认识阶段,而且大部分在套用西方已有的模式,我国对内控制度的构建还仅仅涉及制度领域,对于内控制度有效性的研究还较少,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还仅仅存在于,内控仅仅是规章制度,一本书,一份文件,比起对于经营生产、技术开发的投入,对于内控制度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虽然近些年,有些企业也建立了企业内控制度,但是制定的制度脱离实际,执行的人员本身风险意识淡薄,执行的力度浮于表面。
(三)国有企业会计队伍建设亟待提高
企业的会计信息需要通过会计人员经过会计核算体现,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企业对某项经济业务记录的程度,是否公允、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特别是对一些需要估计、推断未知事项的会计处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的认识差异,很容易造成计量的结果与实际的情况相去甚远。而我国的会计规范核算工作起步较晚,会计基础工作人员过剩,高精尖人员还存在较大缺口,从业者除了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也需要改进、有些会计从业者道德素养存在缺失,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往往晚节不保。
二、针对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不足和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加强国有企业会计的基础核算的规范性、从源头堵住失真的可能性
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对于属于公益性的国有企业,进一步明确其经营目标成者赋予其社会职能,彻底将其纳入事业管理,避免因为盈利性改变其本该履行的社会职能,功力化的目标逐渐淡化,让利于民才是其应该具备的国家职能。
其次,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进一步政企分开,改制资产重组提上日程,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独立自主的经营主体,摈弃短期行为,注重长远规划,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盈利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属于垄断性的行业,进一步发挥其经济主体的作用,积极鼓励其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得以立足,在竞争中得到尊重,真正的做大做强。
最后,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国外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比较健全,行业标准和规范也日趋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还不能完全适应会计实践的需要,国家要加大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修正和完善,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会计核算的准则、政策也应该跟上步伐。行业会计准则、行为规范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现阶段执行的会计制度还是2006年颁布的,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准则有修订有补充,但是还远远不够。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应该重视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根据会计实践的需要,统一修订内部核算办法,细化核算内容并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体系健全的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对于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和执行过程进行规范。企业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水平,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审核就应当引起重视,定期对固定资产、工作合账、应收及应付账款核查,做到账实、账证、账账、账表相符,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
(二)完善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内控制度评价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制度的目的在于执行,制定的制度要能够执行,会计工作的执行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加强管理层的思想教育,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真正的发挥作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衡内部权力,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企业的经理直接领导,职能越位,监督架空、职责不清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按照《公司法》和国企改革改制的指导精神,明确企业内部的组织框架、职能、职责、权利、义务等,使企业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化、规范化。
其次,不相容的职权必须分离,账、钱、物分开管理,科学设岗,各司其职,各项会计工作分工合作,不能由一人经办,必须两人以上办理,互相监督,比如现金与印鉴章不得由一人持有,定期轮岗,防止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合同的订立,实行会签制度。资产的管理建立工作台账、从取得、使用到报废,严格按照审核流程。应收账款的追收确立时间表,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材料办公用品采购事前报备,经相关领导签批后方可进行采购。
最后,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与检测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针对企业的重大会计核算事项建立相应审批、备案、检查监督制度。政府、社会和自身单位的监督要逐步统一,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企业应该配备专职的内审人员,定期对单位进行审计、核查及资产盘点。部门与部门之间加强合作交流与沟通。定期展开联合行动。
(三)加强国有企业会计队伍建设
首先,企业应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以最低的人力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现代社会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会计核算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的专业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优秀的会计人员多集中在集团中部,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力量比较薄弱,不利于展开会计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对会计队伍,我们可以分类化管理、定编定岗,凡进必考,选择那些业务素质高,道德情操好的会计工作者,为组建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于一些新增业务、模棱两可的业务处理,可以组织专门的研讨会,开诚布公的进行交流学习。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可以汇总集团,由集团统一向专家进行咨询请教。作为会计人员自身来讲,应积极参与社会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考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最后,会计人员还需要不断的增强的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认真学习我国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关知识,廉洁自律,老老实实做人,好好做账,不做假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