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放存取出版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的实践

    陈健+朱亮亮

    

    [摘要]在国内外开放存取出版风起云涌的背景下,社科网也进行了社科论文开放存取出版的实践,探索过程可谓艰难曲折,本文拟通过总结发展过程和实践中的问题,与开放存取出版界的同仁们共同探索中国开放存取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开放存取出版;社科网;人文社科论文

    [作者简介]陈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朱亮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副主任。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

    一、背景

    开放存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出版是由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它的特征是把经过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用户可以非营利性免费获取使用,而无需考虑版权和授权的限制,从而打破学术交流中的人为壁垒。

    OA出版促使学术成果更快、更广泛、更自由地传播;使用者可以免费获取文献资料;学术交流突破版权、地域、时间的限制,在网络上无障碍地展开;学术成果通过网络传播,有利于文献资料成果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推动了知识的创新。显然,OA出版模式推动学术信息和学术成果进入一个低成本传播的良性循环系统。

    1. 国际环境

    OA出版从一诞生就受到科技界和出版界的高度关注,OA出版模式受到全球科技工作者、学术出版机构、学术团体、科学基金的欢迎和积极参与,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

    国外OA出版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迅速发展,尤其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很大进展,比如英国伦敦的生物医学中心BMC、英国牛津的学术期刊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SPARC、美国的公共医学信息中心PMC、美国的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印度开放获取期刊门户OpenJ-Gate和瑞典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OAJ等。在社会科学领域方面,建设比较领先的有德国研究协会(DFG)资助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开放存取平台和美国的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社会科学研究网的预印本库)等。

    这些OA平台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OA平台获得很大的成功,有的论文平台因首发论文的学术水平高、学术质量过硬,短时间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比如英国BMC和美国PMC。

    2. 国内环境

    在国外OA出版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中国的科学界和出版界都开始研究讨论并实践这种新的出版模式,在国内陆续建立科技类OA平台。目前公认比较有影响力的科技类OA平台有:奇迹文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香港科技大学开放存取机构知识库等。随着平台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奇迹文库都开通了社科论文板块,社科研究成果的OA出版也进入了实践领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以下简称“社科网”)也开始着手凭借自身优势酝酿社科论文的OA出版工作。

    二、缘起

    社科网是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下建设的为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的专业性门户网站,以服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社科研究管理、服务人文社科资源及成果推广应用为宗旨。社科网进行社科论文OA出版是其内在发展的要求,并且有先天的优势。

    首先,网络学术出版服务是社科网的重要工作内容。人文社科成果推广应用就涉及在网络上进行成果出版服务的内容,科研成果网络出版是社科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次,网络学术出版服务是社科网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社科网自2001年开始建设,至2007年已经成为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门户网站,在人文社科领域获得相当的优势和影响力,社科网在科研管理软件、科研项目管理、人文社科新闻资讯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者和社会的广泛好评,进一步充实网站内容,完善网站服务功能,实施学术出版服务是其发展的客观要求。

    再次,社科网进行网络学术出版服务是实施科研管理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社科网除了进行人文社科成果推广应用,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承担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电子期刊出版工作。教育部社科司要求每一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都必须有一份期刊,没有刊号的基地,必须在社科网建立一份电子期刊并派专人定期维护。150多家重点研究基地中有60多家没有正式的期刊号,这些基地纷纷在社科网建立了电子期刊。基地建立的这60多种电子期刊及论文由基地期刊编辑、社科网在网上出版,论文免费发表、传播、使用。基地在线电子期刊成为社科网进行论文OA出版的基础。

    最后,网络学术出版服务是网站承办单位的发展要求。社科网是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下,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承办的一个网站。随着数字出版市场的蒸蒸日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也提上了日程,如何将社科网的优势与出版社优势相结合,进行数字出版工作成为出版社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社科网通过分析自身优势,提出了建设“社科论文开放存取平台”的设想,得到了出版社的认可。同时,通过社科网工作人员的努力,“社科论文开放存取出版平台”项目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社科网的网络学术出版服务正式成为出版社数字出版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论文OA出版在社科网的发展

    1. 起步期。2001~2006年,社科网的论文OA出版以基地期刊网络出版为主,论文质量有一定的保障,但论文数量有限,每种期刊一年1~4期,每期2~20篇论文不等。教育部对基地期刊没有制定更具体细致的规则,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各基地重视程度不一样,有些基地非常重视这份电子期刊,严格参照纸质期刊出版流程运作,有些基地则长期无人管理,这就造成了基地期刊发展极不均衡的局面。

    2. 发展期。2006年底至2009年,社科网完善了“在线期刊”栏目,并筹划建立了“论文在线”栏目,论文网络出版服务在社科网全面展开,并获得了一定的口碑。

    2006年,社科网建立了“论文在线”栏目。2008年,通过社科网平台,社科网团队大力宣传“OA出版”“论文在线”“在线期刊”等概念和栏目,社科网论文OA出版的知名度迅速提高,“论文在线”投稿率也迅速提高,论文出版服务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欢迎。有会员反映:“论文在线”解决了他们科研成果发表的难题;“论文在线”免费发表学术论文,非常值得称赞;“论文在线”对期刊论文发表收“版面费”是个冲击。在此期间,“论文在线”还得到了OA出版理论界的重要代表——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黄如花教授的极大肯定。她将自己及其团队的论文成果打包发给社科网编辑,请编辑代为上传。这些行动是对社科网OA出版的极大肯定,鼓舞了社科网编辑们的士气,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3. 停滞期。2010年,经过几年的发展,社科网论文网络出版服务的老用户虽然仍然在持续不断地支持社科网,但新用户的发展却停滞不前,发展遇到了瓶颈,新用户的投稿率创新低。

    4. 创新期。2011~2012年,在对社科网资讯等栏目改版后,编辑们又对“论文在线”和“在线期刊”进行了改版,梳理论文发表流程,让流程更顺畅,使用更方便,用户界面更亲切,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用户投稿。

    同时,社科网以“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开放存取平台建设”为题,申报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以“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开放获取出版平台”为题,申报海淀区文化发展专项基金项目补贴。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申报和运作,为论文OA平台的建设找到政策和资金支持。最终结果是,“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开放存取平台建设”进入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但未获得任何资金或其他支持;“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开放获取出版平台”也未获得海淀区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项目补贴,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以失败告终。虽然争取资金支持的努力没有成功,但策划编辑们借此对社科论文OA平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继续在创新路上摸索。

    四、论文OA出版发展中的问题

    社科网论文OA出版平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总是不温不火,没有获得突破性的发展,笔者认为内外部的因素都不容忽视。从内部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制约了平台的发展。

    首先,社科网的主要优势在科研管理和社科资讯,作为学术平台的吸引力不足。社科网承担着教育部社科司科研管理的职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是社科网用户的主力。同时,社科网在人文社科研究、人文社科活动、社科人物、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新闻稿件多,基本每日都有新的资讯上网,能够全面反映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繁荣发展的现状。从几大搜索引擎搜索社科网的关键词来看,用户以新闻资讯和科研管理类关键词搜索为主。

    其次,社科网缺乏专业的期刊论文编校团队。网站编辑团队的学科专业以管理和文学专业为主,学科有局限,而且都没有学术论文编校的工作经验,学术水平和工作经验都不足以承担学术论文的编校工作。编辑与科研人员进行学术沟通少,对研究成果的把关、改进和提高起不到编辑应有的作用,与学术期刊论文编辑在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条件下,网站的论文发表模式是文责自负,只要论文内容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属于学术范围内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且符合“论文在线”的投稿要求,基本都能发表。

    最后,社科网论文OA出版的一个重要支撑内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期刊的建设也不尽如人意。基地期刊本来是有政策保障的学术出版内容,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却遭遇到执行困难。基于现有的评价体系,重点研究基地的成果在传统期刊上发表能获得更大正式的认可,因此,基地研究人员在电子期刊上投稿的意愿不强,也无心对电子期刊进行进一步的运作。截至2012年底,能够做到定时定期更新的期刊不足20种,年新发论文总数不足150篇,基地期刊的影响力还较弱,基地期刊停滞不前,更无法对“论文在线”起到推动作用。

    从外部条件来看,最重要的原因是论文OA出版与现有学术评价体系无法接轨。从现有论文评价体系来看,论文的发表数量、被引次数、期刊影响因子等因素还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同行评议、社会反响等因素在评价中起到的作用很小。

    其次是OA出版模式的接受度和社会环境也不足。虽然OA出版这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它毕竟不是主流。学者有成果要发表,首先想到的还是传统期刊。同时,如果作者先在OA平台上发表,又将论文投到传统期刊,传统期刊采用稿件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从OA平台上把已发表的电子论文撤下,将传统期刊作为论文原发单位。这对OA平台是比较致命的打击,高质量稿件的流失影响了平台的学术水平,也影响了平台的学术吸引力。

    最后,社科论文OA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知识产权问题,社科论文一旦在OA平台上发表,极易被剽窃,社科论文的剽窃比科技论文的剽窃更难定性。社科论文除了显而易见的剽窃,还有观点的剽窃、不规范的引用等难以界定的行为,所以科研人员对有重要创新学术成果发表的途径比较谨慎,一般不会以OA平台为首选。

    同时,人文社会科学是软科学,与科技类论文具有很大的差异。社科论文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实验数据少,在论文价值的评价上容易见仁见智,要做到公正有很大的难度。

    五、论文OA出版模式发展的探讨

    作为论文OA出版的实践者,除要加强自身建设,理顺论文OA平台的流程,在建设中实施严格的论文编辑管理、同行评议外,还需要与OA出版研究人员一起宣传OA模式,为论文OA出版模式的发展培育土壤。但是,论文OA出版模式的发展有赖于整个社会环境和社科评价体系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以下几个重要因素的发展情况能决定OA出版发展的进度。

    首先,最重要的是OA出版论文能否得到学术研究管理部门的成果认可。目前,OA出版的论文还未得到一般的发表认可,不能作为正式的科研成果上报到学术研究管理部门。如果能得到认可,科研人员就不必千军万马挤传统期刊这座独木桥,大可从容淡定地选择OA出版平台。学术研究管理部门对OA平台上发表的论文予以认可,在评价、评奖等活动中与传统论文同等对待,将是OA出版平台建设的重要推手。

    其次,客观、公正、有说服力的OA论文跟踪引用评价系统的建立是OA模式纳入学术评价体系的必要条件。在OA出版平台上发表的论文无法纳入现有的传统出版引用评价体系,OA平台又没有建立起有说服力的评价体系,论文成果的影响和效果就没有清晰、客观、值得信服的描述或者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建设的进度决定了OA出版模式被纳入学术评价体系进度。

    最后,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是OA出版模式发展进度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社科网社科论文平台发展既没有得到资金的青睐,也没有得到政策的支持,难以吸引优秀的成果资源到平台上来首发,结果是平台上发表的作品学术水平有限,很难找到具有代表性学术水准的作品,也难以得到学术机构对平台成果的政策认可。

    从目前来看,社科论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OA出版之路还很远,OA研究者和实践者任重道远。

    [1] 初景利,李麟. 国内外开放获取的新发展[J]. 图书馆论坛,2009,29(6):83-88.

    [2] 赵蕴华,姚长青,郑佳. 国际上主要国家开放存取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1):28-31.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