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东晋谢氏家族墓志书法及其史料价值
马亚青
摘 要:自西晋禁碑令后,墓志这一石刻形式逐渐取代了碑刻。“永嘉之乱”爆发后,朝廷南渡,随之进入东晋。在南北文化及新书风的影响下,东晋的铭石书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墓志,在当时门阀制度下,出现有家族墓志,比如王氏、谢氏、李氏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唯有陈郡谢氏。谢氏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因此,谢氏家族墓志的研究对于魏晋南北朝史是极为重要的。旨在已出土的东晋时期谢氏墓志基础上,探究其家族墓志书法,研究其在史学、书法上的价值。
关键词:家族墓志;书法风格;史料价值
一、谢氏家族墓志整理
出土最早的是《谢鲲墓志》,于1964年出土于南京市南郊戚家山。东晋谢氏家族墓志除谢鲲外,南京市南郊司家山也在1984~1987年间陆续出土的4号墓出土《谢球墓志》《谢球妻王德光墓志》,5号墓出土《谢温墓志》,6号墓出土《谢珫墓志》。据此可判断此地为谢氏家族中谢攸一支的家族墓志。笔者对谢氏家族墓志做了一个整理,如图表1:
二、谢氏墓志书体特征及书法风格
就目前出土的谢氏家族墓志看,《谢鲲墓志》处于东晋早期,《谢温墓志》《谢球墓志》《谢球妻王德光墓志》和《谢珫墓志》处于东晋晚期。早期和晚期的谢氏墓志书法特征差别较大,东晋早期的《谢鲲墓志》书体为隶书,并且基本延续曹魏、西晋隶法;而东晋晚期的谢氏墓志书体为隶书,但刻写草率,并带有楷式。
(一)隶书——基本延续曹魏、西晋隶法
基于上述特征的谢氏墓志是《谢鲲墓志》。从笔法上看,运笔挺劲,撇、捺的收笔向上翻挑,比如“泰”字、“史”字;撇笔保留着“折刀头”的形态,比如“幼”字最后一笔撇画、“在”字;
长横的起笔已经不是“折刀头”状,而是斜截如楷式,比如“康”字、“子”字(同时长横收笔处是向上翻挑,比如“年”字、“真”字。从结构上看,字形方扁规整,横长竖短,取横势,左右对称的竖画呈“相背”的态势,比如“山”字的左右两竖、“息”字的上面两竖。字与字大小适中,结构稍有些松散,但结体谨严。从书体上看,是隶书,但有个别字具有楷书样式,比如“中”字、“墓”字。字体方正,有楷法。从风格上,上乘汉碑风格,开合有度。
(二)隶楷——隶楷兼备、刻写草率
这一类书风的谢氏墓志处于东晋晚期,它们都是单刀直刻,刻写志文草率。从书体上看,隶楷杂糅;从章法结构上看,这四方墓志字体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结字多欹侧状,虽然刊刻水平不如之前的墓志工整精细,但风格更奔放。
《謝温墓志》墓志文字属楷书体,书写随意,字体大小不一,显得凌乱,不易辨认。
《谢球墓志》(图2)中,志文字体大小不一,间架结构和笔划随意,通篇书体看上去有一种漫不经心的草率。整体楷书风格明显,但依旧体现出一些隶书特征,有着较为“自由”的布白、分行安排,并无太多矫揉造作之感。
《谢球妻王德光墓志》(图3)志文共29字。值得一提的是,王德光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孙女。刊刻的文字笔画厚重,结体方正,楷书体式,但还保有一些隶书笔势。文字大小不一,参差错落,风格朴厚古拙,但新意十足。
《谢珫墓志》志文均书写在整齐的方格内,规整有序,楷书体清晰端正,结体方整,文字大小统一,刻写自然,笔划稳重、有力,表明东晋晚期至南朝时期,书体发展已进入成熟的楷书阶段。
三、谢氏墓志志文史料价值
现出土的东晋谢氏家族墓志一共有5方,按纪年顺序,分别为《谢鲲墓志》《谢重墓志》《谢温墓志》《谢球墓志》《谢球妻王德光墓志》《谢珫墓志》。下面是整理谢氏家族墓志释文以及对本家族的补充考释:
1.《谢鲲墓志》译文:
晋故豫章内史,陈[国]阳夏,谢鲲幼舆,以泰宁元年十一月廿[八]亡,假葬建康县石子岗,在阳大家墓东北[四]丈。妻中山刘氏,息尚仁祖,女真石。弟褒幼儒,弟广幼临,旧墓在荧阳。
墓志记录谢鲲曾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内史,但《晋书》却无明确记载,仅记东海王越辟他为转参军时,“鲲以时方多故,乃谢并去职,避地豫章”。墓志又具体记载了他的妻子、儿女和弟弟的姓或名字,而史书除其子尚有传外,均无记载。《晋书》没有说明谢鲲的生卒年代,仅记载了“卒官时,年四十三”,此志明确记谢鲲死于东晋明帝司马绍时泰宁元年十一月廿八日。另外,从墓志中还可以看到,谢家的祖坟在今河南,谢鲲因为东晋政权偏安江左而无法归葬荧阳(现河南荥阳),故只得“假葬”建康。
2.《谢重墓志》译文:
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长史豫州陈郡阳夏县都乡吉迁里谢重,字景重,隆安三年已亥六月二十二日丙午薨,以七月九日癸酉葬。
谢据之孙谢重的墓志志文虽然简单,却很重要,从中可以得知谢安家族故乡的准确地点为豫州陈郡阳夏县都乡吉迁里。通过志文,我们知道,谢重,字景重。谢据之孙,王胡之之外孙,谢朗之子。晋太元十七年(公元392年)谢重为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会稽王司马道子的长史。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已亥六月二十二日丙午逝世,当年秋八月九日癸酉安葬。
3.《谢温墓志》译文:
晋故义熙二年丙午岁九月……右将军、会稽内史□□。
志文记载:谢温,字长仁,卒于义熙二年,同年葬于丹阳郡江宁县牛头山,祖父谢攸,官职散骑郎,祖母庾氏,颖川人;父亲谢璵,母亲卫氏,河东人;伯父谢珫,豫宁县开国伯;叔父谢球,为辅国参军,这些内容在相邻的6号墓——谢珫墓志中有更详尽地记述,二者可互相引证,而史籍无载。
4.《谢球墓志》译文:
侧面志文如下:
晋故辅国参军豫州谢球安曆丹杨郡牛头山
正面志文如下:
晋故辅国参军豫州陈郡阳夏县都乡吉迁里谢球,字景璋,年卌一,义熙三年三月廿六日亡……球妻琅琊王德光,祖羲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父焕之,海盐令。球息女令□,息男元。
《谢球墓志》是唯一一个出土于东晋时期的有“王羲之”这一名字的墓志。
谢球的父亲散骑郎谢攸,并未出现于史籍,而祖父谢奕则在史书中有相应的传记。在谢球墓志中称谢奕有四子,而《晋书》重则并未记载谢攸其人,仅记载其有三子。其中提到的娶妻琅琊王氏的义兴太守谢渊以及“靖,太常卿,夫人颍川庾氏。叔玄,车骑将军、会稽内史”,和史书记载并无差异,按照长幼排列,谢攸应该是谢奕次子。故而出土谢球墓志之后,史书中疏漏谢攸支系的空白便获得了弥补。
在谢球墓志之中,还对河东卫氏、同郡袁氏、谯国桓氏、颍川庾氏、琅琊王氏、陈留阮氏等众多世家大族和谢氏联姻的情况有所记载。其中提供的如此复杂的姻亲关系,给东晋门阀制度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具备价值的资料。
5.《谢球妻王德光墓志》译文:
谢球妻王德光以义熙十二年六月四日亡,以其年七月廿五日合葬球墓。
根据《谢球墓志》的志文记载“球妻琅琊王德光,祖羲之”,可知王德光是王羲之的孙女。
6.《谢珫墓志》译文:
刘宋前散骑常侍、海陵太守谢珫之墓志:都乡吉迁里(隶属豫州陈郡阳夏县)人谢珫,字景玫,…….
……豫宁、建昌、南康等地的爵位都被削除。
《谢珫墓志》是迄今为止发现六朝砖墓志中文字最多的。通篇对墓主的家庭背景做出了详细的介绍,主要内容是其先人的诸方面情况。在《谢珫墓志》中大量记录了家世先祖和当时的士族豪门之间的联姻通婚情况,包括和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留阮氏、河东卫氏、太山羊氏、陈郡袁氏、东阳殷氏、高平郗氏等家族,这显然是炫耀先祖、家族的具体体现,但对于研究当时的婚姻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结语
综上,谢氏家族墓志书法风格由隶书偏向于隶楷,早期的《谢鲲墓志》属于隶书,但起笔处呈现出方折状,这与汉隶的蚕头相差就比较大,但整体的风格还属于隶书,而东晋后期的谢氏墓志书风就相对奔放,隶楷兼备,刻写草率,这跟当时社会书风以及刊刻工藝等有着极大关系。根据墓志的志文内容,我们可判断出当时士族豪门间通婚的情况,并且判断出谢家祖坟在今天河南荥阳,由此可知当时士族南迁,偏安于建安(南京),故假葬于南京。东晋时期的谢氏家族墓志在书法及史料价值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房玄龄等著.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3]南京博物馆.南京南郊六朝谢珫墓[J].文物,1998,(05):4-14;15-18.
[4]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戚家山东晋谢鲲墓简报[J].文物,1965,(06):34-36.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