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

马洪波
摘要数控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业竞争的一种先进手段,高职院校顺应社会趋势发展,广泛开设数控技术相关专业。本文通过笔者的多年教学经历、企业调研,结合学校资源情况,构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助推产、教、学互赢的局面实现。
关键词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本论文支撑: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数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Z0123的阶段性成果。
0引言
我院设立的数控技术专业,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与社会、企业、地方经济紧密结合,通过与牡丹江等离子体物理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牡丹江迈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设置,共同编制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训指导特色教材,共同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生在学校和企业流动交叉学习,专业理论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验证,同时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得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认可,毕业生在社会工作中岗位适应能力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1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出,以一重集团、齐重数控装备公司和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建设我国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目前黑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机遇良好,首先国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已经出台,政策保障是发展前提;其次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省要重点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为机电行业提供发展空间和机遇。所以加快数控人才的培养,对于富民强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使得国有机械制造企业、民营加工制造企业对数控人才需求急剧增多,需要大量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维修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操作工、维修工、编程员等,为数控技术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2数控技术专业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及对毕业生的回访,结合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确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岗位(群)如下表:职业岗位名称职业岗位描述职业资格证书普通机床操作工识读零件图纸,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按规范操作普通机床(普车、普铣、钻床等),加工出单件和批量的合格工件。车工、铣工、钳工中、高级证书数控机床操作工根据零件图纸及加工工艺卡,按规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零件,并对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级证书数控机床编程员识读零件图纸,根据加工工艺要求,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传入机床进行程序调试,加工出试切件并优化程序,指导操作工完成批量加工任务。数控工艺员、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级证书、CAD/CAM设计师证数控加工工艺员根据机械零件图纸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加工工艺路线,编制加工工艺文件。数控工艺员、CAD/CAM设计师证、AutoCAD使用能力证书数控机床维修工根据数控机床使用的现场工作环境,对数控机床产生的机械、电气故障进行维修,做好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工作,并具备数控机床改造的基本能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钳工、维修电工中、高级证书产品质量检验员根据零件图纸及技术要求,正确选用量具,进行零件的质量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AutoCAD使用能力证书、钳工中、高级证书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
根据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及培养目标,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调研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开发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强化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工具量具的使用、数控机床操作、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制定、数控机床维修等能力。以企业真实零件的加工和机床维修的典型实例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转化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学习项目设计,5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学习,最后1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由设备操作、程序编制、工艺设计到数控机床维修的岗位能力培养,即“精编程、熟操作、懂工艺、会维修”的岗位能力提升过程,构建了“岗位能力递增5+1”的人才培养模式。
3.2课程体系框架
通过专家研讨会和行业、企业的职业领域调研、职业岗位调研、职业工作任务调研,明确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资格的要求,按照“精编程、熟操作、懂工艺、会维修”的指导思想,以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根据企业生产工作流程,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递增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别由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专业技能训练组成。
课程设置紧随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多轴、高速、高精等内容引入教学,使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前沿技术。
课程体系体现了人才成长的进阶规律,专业方向课程学训一体,实践课程体现生产性实训,并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4教学组织实施
4.1教学方法和手段
(1)现场教学。将核心课程从课堂移到专业实训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拥有校办企业的教学资源的优势,在真零件、真环境、真岗位等真实情境下,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现场的工件生产及检测,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2)开放教学。开放式教学资源(实训室、教学课件、教案、案例分析、习题、任务单,实施计划、学习指南等),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的潜在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工作和学习”的合一。
4.2学习成绩考核评价
(1)课程考核。每学期确定3~4门必修课程为考试科目,采用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技能培养,注重过程考核、项目考核,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其余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考查成绩。
(2)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实践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的进行,体现出日常教学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让学生对岗位更加熟悉。按照学院毕业考核要求,必须获得两个及以上的职业证书才可以毕业。
4.3校企合作的开展
(1)企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我们采用“岗位能力递增5+1”的模式培养学生,即前5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学习,最后1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认可下,最后1个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按照准员工身份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定期到企业工作岗位中了解学生在岗工作的情况,并与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带班师傅共同管理、共同教授学生专业方面的技能。由于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对于企业来讲,储备优秀人才,长期发展的人力资源得到保障。由于这些学生到企业实习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认可,社会反响很好,声誉很高,全国各个企业陆续到我院招聘人才,就业形势良好。
(2)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积极利用学院的技术力量和实验设备,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应用难题。
5结束语
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通过研究 “岗位能力递增5+1”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共创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能充分运用校企双方优势,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缩短产学差距,提升职业教育功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世红. 浅谈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09(6).
[2]魏林.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改革,2013(3).
[3]顾京.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4]南玲玲. 高职数控技术紧缺人才的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5).(02)摘要数控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业竞争的一种先进手段,高职院校顺应社会趋势发展,广泛开设数控技术相关专业。本文通过笔者的多年教学经历、企业调研,结合学校资源情况,构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助推产、教、学互赢的局面实现。
关键词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本论文支撑: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数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Z0123的阶段性成果。
0引言
我院设立的数控技术专业,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与社会、企业、地方经济紧密结合,通过与牡丹江等离子体物理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牡丹江迈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设置,共同编制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训指导特色教材,共同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生在学校和企业流动交叉学习,专业理论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验证,同时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得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认可,毕业生在社会工作中岗位适应能力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1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出,以一重集团、齐重数控装备公司和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建设我国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目前黑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机遇良好,首先国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已经出台,政策保障是发展前提;其次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省要重点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为机电行业提供发展空间和机遇。所以加快数控人才的培养,对于富民强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使得国有机械制造企业、民营加工制造企业对数控人才需求急剧增多,需要大量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维修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操作工、维修工、编程员等,为数控技术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2数控技术专业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及对毕业生的回访,结合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确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岗位(群)如下表:职业岗位名称职业岗位描述职业资格证书普通机床操作工识读零件图纸,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按规范操作普通机床(普车、普铣、钻床等),加工出单件和批量的合格工件。车工、铣工、钳工中、高级证书数控机床操作工根据零件图纸及加工工艺卡,按规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零件,并对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级证书数控机床编程员识读零件图纸,根据加工工艺要求,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传入机床进行程序调试,加工出试切件并优化程序,指导操作工完成批量加工任务。数控工艺员、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级证书、CAD/CAM设计师证数控加工工艺员根据机械零件图纸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加工工艺路线,编制加工工艺文件。数控工艺员、CAD/CAM设计师证、AutoCAD使用能力证书数控机床维修工根据数控机床使用的现场工作环境,对数控机床产生的机械、电气故障进行维修,做好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工作,并具备数控机床改造的基本能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钳工、维修电工中、高级证书产品质量检验员根据零件图纸及技术要求,正确选用量具,进行零件的质量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AutoCAD使用能力证书、钳工中、高级证书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
根据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及培养目标,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调研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开发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强化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工具量具的使用、数控机床操作、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制定、数控机床维修等能力。以企业真实零件的加工和机床维修的典型实例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转化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学习项目设计,5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学习,最后1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由设备操作、程序编制、工艺设计到数控机床维修的岗位能力培养,即“精编程、熟操作、懂工艺、会维修”的岗位能力提升过程,构建了“岗位能力递增5+1”的人才培养模式。
3.2课程体系框架
通过专家研讨会和行业、企业的职业领域调研、职业岗位调研、职业工作任务调研,明确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资格的要求,按照“精编程、熟操作、懂工艺、会维修”的指导思想,以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根据企业生产工作流程,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递增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别由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专业技能训练组成。
课程设置紧随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多轴、高速、高精等内容引入教学,使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前沿技术。
课程体系体现了人才成长的进阶规律,专业方向课程学训一体,实践课程体现生产性实训,并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4教学组织实施
4.1教学方法和手段
(1)现场教学。将核心课程从课堂移到专业实训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拥有校办企业的教学资源的优势,在真零件、真环境、真岗位等真实情境下,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现场的工件生产及检测,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2)开放教学。开放式教学资源(实训室、教学课件、教案、案例分析、习题、任务单,实施计划、学习指南等),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的潜在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工作和学习”的合一。
4.2学习成绩考核评价
(1)课程考核。每学期确定3~4门必修课程为考试科目,采用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技能培养,注重过程考核、项目考核,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其余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考查成绩。
(2)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实践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的进行,体现出日常教学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让学生对岗位更加熟悉。按照学院毕业考核要求,必须获得两个及以上的职业证书才可以毕业。
4.3校企合作的开展
(1)企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我们采用“岗位能力递增5+1”的模式培养学生,即前5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学习,最后1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认可下,最后1个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按照准员工身份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定期到企业工作岗位中了解学生在岗工作的情况,并与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带班师傅共同管理、共同教授学生专业方面的技能。由于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对于企业来讲,储备优秀人才,长期发展的人力资源得到保障。由于这些学生到企业实习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认可,社会反响很好,声誉很高,全国各个企业陆续到我院招聘人才,就业形势良好。
(2)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积极利用学院的技术力量和实验设备,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应用难题。
5结束语
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通过研究 “岗位能力递增5+1”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共创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能充分运用校企双方优势,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缩短产学差距,提升职业教育功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世红. 浅谈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09(6).
[2]魏林.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改革,2013(3).
[3]顾京.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4]南玲玲. 高职数控技术紧缺人才的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5).(02)摘要数控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业竞争的一种先进手段,高职院校顺应社会趋势发展,广泛开设数控技术相关专业。本文通过笔者的多年教学经历、企业调研,结合学校资源情况,构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助推产、教、学互赢的局面实现。
关键词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本论文支撑: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数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Z0123的阶段性成果。
0引言
我院设立的数控技术专业,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与社会、企业、地方经济紧密结合,通过与牡丹江等离子体物理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牡丹江迈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设置,共同编制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训指导特色教材,共同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生在学校和企业流动交叉学习,专业理论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验证,同时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得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认可,毕业生在社会工作中岗位适应能力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1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出,以一重集团、齐重数控装备公司和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建设我国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目前黑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机遇良好,首先国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已经出台,政策保障是发展前提;其次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省要重点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为机电行业提供发展空间和机遇。所以加快数控人才的培养,对于富民强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使得国有机械制造企业、民营加工制造企业对数控人才需求急剧增多,需要大量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维修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操作工、维修工、编程员等,为数控技术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2数控技术专业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及对毕业生的回访,结合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确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岗位(群)如下表:职业岗位名称职业岗位描述职业资格证书普通机床操作工识读零件图纸,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按规范操作普通机床(普车、普铣、钻床等),加工出单件和批量的合格工件。车工、铣工、钳工中、高级证书数控机床操作工根据零件图纸及加工工艺卡,按规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零件,并对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级证书数控机床编程员识读零件图纸,根据加工工艺要求,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传入机床进行程序调试,加工出试切件并优化程序,指导操作工完成批量加工任务。数控工艺员、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级证书、CAD/CAM设计师证数控加工工艺员根据机械零件图纸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加工工艺路线,编制加工工艺文件。数控工艺员、CAD/CAM设计师证、AutoCAD使用能力证书数控机床维修工根据数控机床使用的现场工作环境,对数控机床产生的机械、电气故障进行维修,做好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工作,并具备数控机床改造的基本能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钳工、维修电工中、高级证书产品质量检验员根据零件图纸及技术要求,正确选用量具,进行零件的质量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AutoCAD使用能力证书、钳工中、高级证书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
根据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及培养目标,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调研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开发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强化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工具量具的使用、数控机床操作、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制定、数控机床维修等能力。以企业真实零件的加工和机床维修的典型实例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转化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学习项目设计,5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学习,最后1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由设备操作、程序编制、工艺设计到数控机床维修的岗位能力培养,即“精编程、熟操作、懂工艺、会维修”的岗位能力提升过程,构建了“岗位能力递增5+1”的人才培养模式。
3.2课程体系框架
通过专家研讨会和行业、企业的职业领域调研、职业岗位调研、职业工作任务调研,明确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资格的要求,按照“精编程、熟操作、懂工艺、会维修”的指导思想,以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根据企业生产工作流程,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递增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别由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专业技能训练组成。
课程设置紧随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多轴、高速、高精等内容引入教学,使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前沿技术。
课程体系体现了人才成长的进阶规律,专业方向课程学训一体,实践课程体现生产性实训,并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4教学组织实施
4.1教学方法和手段
(1)现场教学。将核心课程从课堂移到专业实训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拥有校办企业的教学资源的优势,在真零件、真环境、真岗位等真实情境下,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现场的工件生产及检测,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2)开放教学。开放式教学资源(实训室、教学课件、教案、案例分析、习题、任务单,实施计划、学习指南等),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的潜在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工作和学习”的合一。
4.2学习成绩考核评价
(1)课程考核。每学期确定3~4门必修课程为考试科目,采用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技能培养,注重过程考核、项目考核,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其余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考查成绩。
(2)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实践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的进行,体现出日常教学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让学生对岗位更加熟悉。按照学院毕业考核要求,必须获得两个及以上的职业证书才可以毕业。
4.3校企合作的开展
(1)企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我们采用“岗位能力递增5+1”的模式培养学生,即前5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学习,最后1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认可下,最后1个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按照准员工身份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定期到企业工作岗位中了解学生在岗工作的情况,并与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带班师傅共同管理、共同教授学生专业方面的技能。由于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对于企业来讲,储备优秀人才,长期发展的人力资源得到保障。由于这些学生到企业实习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认可,社会反响很好,声誉很高,全国各个企业陆续到我院招聘人才,就业形势良好。
(2)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积极利用学院的技术力量和实验设备,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应用难题。
5结束语
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通过研究 “岗位能力递增5+1”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共创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能充分运用校企双方优势,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缩短产学差距,提升职业教育功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世红. 浅谈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09(6).
[2]魏林.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改革,2013(3).
[3]顾京.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4]南玲玲. 高职数控技术紧缺人才的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5).(02)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