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写实画派作品的本体语言研究
闫森森
摘 要:艺术家在进行写实油画品创作时,主要是通过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与观众对话的形式,从而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观赏者。本体语言与画种的物性材料特征有直接的关系,由特定的媒介材料构成,形成空间结构形态,能够展现出写实画派作品独有的语言特征。对中国写实画派的发展历程和本体语言分类进行简要的概述,对中国写实画派作品本体语言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关键词:写实画派;本体语言;本体雷同;本体差异
我国的写实油画是对欧洲油画的传承,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我国的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写实油画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创作出了大量有代表性的写实油画经典作品,对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写实画派作品的本体语言由画种的物性特征材料所决定,与其他画种的艺术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特定媒介材料中的空间、形、色结构形态所决定。因此,也将写实画派的本体语言结构称之为“材料本体语言”或“视觉本体语言”。
一、中国写实画派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背景
美术史上通常认为凡艾克发明了油画,油画材质的特殊性导致油画开始在欧洲流行,在明朝时期开始传入我国,在清朝后,正式传入到国内。受时代影响,油画在中国的初期发展阶段处于艰难的发展境况。五四运动后,为油画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西方现代艺术流入中国,油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油画创作开始进入写实阶段,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油画风格和主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受政治影响,主要以具象写实为主。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期,是油画发展的转型时期,先锋艺术市场的诞生,油画创作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了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以新的姿态屹立于新世纪的中国艺术领域[1]。
(二)中国写实画派的成立
写实油画在中国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从事写实绘画创作的人数越来越多,促进了写实油画的发展壮大,使绘画创作以抽象性、古典写实和现实主义写实为主。油画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文化氛围较强的中坚力量,并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写实画派是在2005年成立的,将写实油画推向了发展高峰。
二、中国写实画派作品本体语言分类
(一)材质本体语言
材质本体语言主要是指传统的油画材质媒介物,主要包括画布、画刀、画笔和底料等,这些油画材料大多是由西方传入进来的,要求绘画创作者运用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油画作品绘制。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材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现了对质量和种类的改良和扩充,将更多的新材料引入到油画创作中,但是写实油画家仍然愿意运用传统的油画材料和媒介进行油画创作,展现出了写实油画作品绘制的严谨性[2]。
(二)视觉本体语言
视觉本体语言应用的范围较大,主要是对客观视觉感觉的外围描述,使绘画形式更为细腻化,油画画面语言分为“外形式”和“内形式”两种。写实油画作品的创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是在人们所熟悉的视觉环境下诞生的,依靠空间、肌理、点、线、面等视觉元素为依托,使绘画作品更具画面形态。
三、中国写实画派作品本体语言特征
(一)中国写实画派作品材质本体相雷同
传承和发展是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传承主要是指在前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延续和发展。例如,我国的书法、瓷器和音律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油画诞生于西方国家,为了确保油画能够在我国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同样需要注重对油画的传承,我国的艺术家对西方传统的油画技术和油画材料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并且学习西方最古典的油画创作方法,追求油畫创作的“纯正性”,对确保油画的完整性和物质感有了较深的体会。我国的写实画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创作写实油画作品时对油画材料的选择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在王沂东的油画《阳光与我同行》中可以看出,油底平滑工整,为物象的细节刻画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且实现了对三合油和亚麻油的混合运用,使物象更具真实性,所用的画笔主要以软毛的西方古典传统画笔为主,运用薄涂罩染技法进行层层刻画,确保了作品刻画的细致入微[3]。
另外,中国传统的写实画派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循基本材料标准要求,要求创作艺术家需要掌握高超的创作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油画带动了化工行业的发展,一些艺术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运用综合材料,但是综合材料的使用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材质,需要建立在传统材质的基础上,就写实画派作品材质本体的雷同性,可以看出在众多的油画作品中,油画的使用材料具有统一性特点。油画艺术创作家主要是运用“特定的油画材料”进行作画,油画颜色的选择、媒介剂、调和剂、以及各种笔和刮刀的使用都是油画创作中的必选工具,这些用具的选择展现出了油画创作相雷同的基本要求,是油画画面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展现出了写实画派作品的本体语言特征[4]。
(二)中国写实画派作品视觉本体存在差异
1.形体差异
从形体的角度对中国的油画作品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作品都属于写实派,是将客观事物再现于作品中的过程。因此,艺术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不会对物象做太大的改变,这就有效地防止了物象出现严重的失真现象。但是通过对统一的物象进行观察的过程,我们也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同点。例如,在杨飞云的《静物与少女》和《红》中,通过对画中的少女进行观察可知,少女的手臂、肩膀及衣饰主要是以古典的油画为典范,展现出了少女的形体圆润和柔和曲婉美。而李贵君的作品《无声》和《迷》中,所表现的是少女的面颊和臂膀的白皙,展现出了都市少女的知性美。通过对不同的写实画派作品进行对比,展现出了物象形体感官存在的差别[5]。
2.空间差异
中国写实画派的艺术来源以现实为主,要求艺术家从刻画现实目的为出发点,实现对现实空间的客观化描述,强化对空间的理解能力,展现出了存在的空间差异性特征。例如,在王玉琦的《自莱德·浩克》和殷雄的《作品变体》中,两幅作品都是按照写实手法进行创作的,展现出了超现实主义空间的存在,在《自莱德·浩克》中,对支撑杖和模特的描述与真实的空间逻辑存在着一定的出入,在对事物进行刻画时,无法在同一三维空间下进行展现。而在《作品变体》中,将人物与作品背景融入到了同一个平面空间中,是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表现。因此可知,中国的写实画派作品中的空间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化,里面蕴含着大量的超现实主义元素[6]。
3.质感差异
质感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主要是指能够刻画出真实度和质地感较强的油画作品,油料更具细腻性和丰富性,油画的材质也会优于其他画种的质感能力,使油画作品更具表现写实的物象特征,能够真实地进行原画的还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在油画创作中质感是写实油画创作中的闪光点,不同的绘画作品对质感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冷军是一位写实派的油画家,作品的物象真实性甚至能够与照片相比,主要是因为他在进行油画创作过程中,对细节进行了精致精细的把控。例如在《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油画作品中,人物的白皙而带有血色的肤色、根根的发丝和毛衣的质感,都让人眼前一亮,展现出了画面质感的真实性,确保了画面物象表现的另类性和独到性。
4.色彩差异
色彩在油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展现出了艺术语言较强的感染力,通过对丰富的色彩进行不断变化的过程,实现了对画面色调情感的控制,给观赏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是对创作者主观情绪的宣泄。由于每个创作者对色彩的感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油画创作中对色彩的把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油画色彩的确定包含多方面的因素,与画面主题情感的定位、艺术家偏爱的色彩和客观物象的固有色等有直接的关系,受以上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导致不同的油画作品色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在翁伟的《海棠花开》中,作品的色彩运用展现出了时尚和明快的特点,是对都市浮华气息的呈现。而在张利的作品《爱尼女孩》中,作品中的人物则多了一分崇敬和肃穆,作品色彩的选用更具稳健和成熟。因为艺术家自身有偏爱的色彩,导致在进行油画作品创作时,会优先选择自己偏爱的色彩进行创作,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艺术作品创作中来,使不同的写实画派作品的色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7]。
四、结语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写实画派的出现是中国写实油画的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崇尚写实,尊重传统文化,追求严谨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尽善尽美的作品表现力,坚持油画語言的“本源”,积极吸收西方油画的精华,将西方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相结合,展现出了一丝不苟的写实技法,运用平实的画面语言对作品的本体语言进行表达。中国写实画派的本体语言是艺术创作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明确中国写实画派作品材质本体相雷同和存在的差异性,强化了对油画写实画派作品的理解,对促进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添.浅析中国写实画派作品的本体语言[J].美与时代(中),2014,(03):23-24.
[2]中国艺术.“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于中国美术馆举办[J].中国艺术,2014,(04):116-119.
[3]邵大箴.艰苦而愉悦的历程——序“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J].美术大观,2015,(02):8-9.
[4]美术大观.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J].美术大观,2015,(02):6.
[5]孙博文.中国写实油画的新力量——“八零画派”[J].艺术科技,2015,(09):109.
[6]江严冰.中国写实油画在图像时代的造型意识——以写实画派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5,(09):18-19.
[7]张凤.论油画语言表现上的具象与抽象的关系[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3):115-118.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