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的象征性与秩序性
杨若桐 梁昭华
摘 要:蒙古族寺庙的装饰纹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们是蒙古族精神文化的表达,也是其民族艺术审美的传达。本文从象征性、秩序性两个方面切入,研究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的形式特征,通过神化、吉祥、宗教寓意等方面对其装饰纹样的象征性内涵进行分析;以对称式、角隅式、适合式的程式化结构分析其秩序性的内在特征。基于以上研究,以期拓展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在新时代应用的新思路。
关键词: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象征性;秩序性
蒙古族寺庙作为民族信仰的载体物,其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信念,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诉求与艺术审美表达。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将不存于形的精神信仰托与物象之上,以形赋意,以象征性和极富秩序感的纹样形式给予呈现。
1 象征性
寺庙传递的是宗教气韵,以其信仰物件进行装饰,以物抒情,以景映情,是建筑装饰常用的手段。对于寺庙装饰纹样,其形象不是以原有的物象面貌予以反映的,而是依其象征意义予以表现。不同的纹样有着各自独特的表达意蕴,如吉祥、神化、信仰等寓意。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种类繁多,以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和宗教纹样为主。动植物纹样以神化类和写实类表现在寺庙的装饰中,宗教纹样则以其宗教特质装饰于寺庙的各个部位。碧瓦朱檐下的各类纹样交织映衬,无不传递着这座建筑的厚重感与自身散发的肃穆感。
1.1 神化寓意
在神秘莫测的大自然面前,原始人类对自然界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而这种恐惧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化为崇拜与祈望。鹿纹是蒙古族寺庙装饰常用的纹样,寺庙中额枋、墙壁上的彩画及雕刻石座等都能见鹿纹的各种形态。鹿纹崇拜是集神话与宗教于一身的现象。鹿作为游牧民族心中的狩猎神,人们将其神灵化,以鹿作为通往光明界与幽冥界的灵使;结合天象和气象,用以祈求风调雨顺,万物生长。
除神化类动物以外,写实类动物装饰纹样呈现方式多样。通过艺术表现改变原生形态,突出其整体性与灵动性。如大象表现为性情温顺,以白象最为神圣,无论是其价值、品格及诸多瑞象,皆是象征太平盛世的瑞兽,寺庙壁画、额枋中常见其身影。
1.2 吉祥寓意
吉祥纹样是寺庙纹样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广的装饰纹样。为了满足人们纳祥祈福的需求,通过心理暗示、精神慰藉等意识化的表现方式,将一些外表形象接近和谐音的动植物形象进行构画用于寺庙装饰。如寺庙中的莲花纹样,具有神圣祥瑞、期盼美好的吉祥寓意,多为单独纹样、形态写实,装饰于寺庙幡杆石座、门窗、栏杆等部位,直观表达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坚定。
蒙古族寺庙的装饰纹样与藏传佛教、汉文化进行融合,部分寺庙装饰纹样渐渐流传于民间,形态亦随之向精美细腻转变,逐渐演变成大众视野下的吉祥纹样。汉文化影响下的莲花纹样形态茎叶缠卷交错,线条变化有序,表达的是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品质。
1.3 宗教信仰寓意
蒙古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出现了蛇纹、龙凤纹等远古图腾,人们相信尊重自己的图腾能够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反之则会带来伤害。蒙古族有原生型的萨满教信仰,受其影响,对天、地、日、月、雷、火等自然神的崇拜,产生了一系列蒙古族纹样。如火焰纹被视为圣洁的象征,具有去污除灾的能力。后因藏传佛教的传入,蒙古族纹样受其影响,以佛教为题材的纹样逐渐增加。如佛教吉祥八宝纹样,轮、螺、伞、盖、花、瓶、鱼、肠等8种器型和图形,寓意吉祥和因果报应。
2 秩序性
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彰显了其对自然形态的尊崇。自然形态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常规形态,清晰的条理性是其呈现的规律方式,即秩序性。从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的整体布局来看,看似复杂的纹样结构,亦有其要表达的重心。装饰纹样的结构变化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使得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的秩序性有特定的程式化结构,如对称式、角隅式,适形式等,构成整齐规律的寺庙装饰纹样。
2.1 对称式
在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中,将同一个纹样作镜像重复表达,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既规则又富有变化,既能表达精神世界又有装饰艺术的美感。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的秩序性存于形式美法则下的对称与平衡,亦是动与静、繁与简形式化下的视觉冲击与精神内涵。蒙古族对称纹样是秩序性下常用的构图方式,是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及审美观念的。对称纹样结构严谨,平衡稳重,形象静止,有着一种平和的秩序美感。
对称式的卷草纹造型简单,线条流畅;茎叶用线条粗细、长短、曲直区分,交错有序;结构严谨且对称线条以等距离的排列方式形成了均衡的秩序美,是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古老庄重最准确生动的演绎。卷草纹样在寺庙装饰纹样中以彩绘、雕刻为表现形式,或作主体纹样,或为辅助纹样,造型丰富多样,富有流动之美,映出生机之象。
2.2 角隅式
寺庙装饰纹样中,墙壁及门额以角隅式构图纹样加以装饰,整体呈四角包围之状与中心图案相互映衬。角隅式构图有对称和均衡两种表现方式,对称式角隅构图呈边缘包围之状,多用于装饰寺庙的门饰、天花藻井等,精巧大气、整齐规律。此构图形式的装饰纹样使得寺庙自身散发出的震慑感愈加强烈。
均衡式角隅构图多见于寺庙护栏的雕刻纹样。多种纹样呈三角形式展开,整体布局以中心线为支撑保持两端纹样的平衡感,等量而不等形。均衡式纹样相对自由多变,灵动活泼,不受空间条框拘束,以求视觉感官上的平衡。均衡式纹样为规整程式化下寺庙装饰纹样带来了生气与平衡。
2.3 适形式
適形式纹样受制于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几何外形,以此为外廓线,进行内部规划。寺庙装饰下的适形式多动植物纹样,构图巧妙规整;纹样在其框架范围内要求外形上美观,视觉上舒适,结构上严谨有序。寺庙中的适形式纹样常装饰于幡杆座、栏杆等部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3 结语
蒙古族寺庙装饰纹样是蒙古族传统艺术意义深刻而古老的一部分,装饰纹样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表达蒙古族文化的意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卓越的艺术审美价值。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神圣庄严的寺庙建筑点缀其中,附着于门墙石壁上的装饰纹样更是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阿木尔巴图.蒙古族图案[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2] 梁昭华.基础图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3] 郭一卿,梁昭华.蒙古族卷草图案的文化内涵与形式特征[J].西安工程大学校报,2017(3):354-358.
[4] 孟祥彬,朱晓暐.藏式纹样在北京建筑景观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8(06).
作者简介:杨若桐(1993—),女,河南长垣人,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7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梁昭华(1958—),女,河南沁阳人,西安工程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