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活动破解军民融合发展难题的研究
兰运丽 康亮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开辟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境界。军民融合的实质是指军民成果转化,从而实现富国强军。高校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的中坚力量,在军民融合战略发展中有着不可忽略的力量,尤其是地方院校在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相对于军事院校具有人才雄厚、学科部局全面、对外交流方便等优势。因此,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地方高校科研活动对军民融合战略的优势及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更好借助科研活动促进高校军民融合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活动;军民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4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2-0184-02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人才强国等战略一道纳入新时代强国战略体系,并提出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目前,我国军民融合正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关键阶段。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与创新第一动力的衔接点,占据着人才及学术资源的战略高地,拥有研究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科技前沿探索能力强等显著优势,对于军民融合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具有推动作用,这也是地方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在国家大力促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背景下,也为高校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科研创新既迎来新机遇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应对挑战,拓展和重塑传统高校职能、体现新时代地方高校使命担当。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提升国防科研创新能力贡献力量。
一、高校科研从事军民融合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促进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发展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周边的国际军事形势更加复杂,我国的军事斗争和国防安全保障的任务、捍卫国家领土圣神不可侵犯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也越来越迫在眉睫,形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严峻。同时,现代战争也发生了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信息化的转变,因此这也要求我们要构建军民协同发展机制。
(二)培养一大批军民两用人才
高校科研的目标和核心就是培养一大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同时,地方高校参与军民融合研究的目的及核心任务也是培养一大批军民两用人才,只有紧紧抓住这一目的及核心,才能确保高校军民教育融合的正确发展方向。如果失去军事人才培养目标,军民教育融合将会毫无价值。军事国防领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是最需要创新活力的领域,但由于军队内部封闭的人才金字塔结构,这一领域往往也是最容易滋生守旧保守的领域。同时,随着我军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人才。地方高校学生参与到军民融合相关科技项目、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的研究中,将有助于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三)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利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实现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国家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调动全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服务于社会经济和国防科技的协同发展。
同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国家统筹产业领域,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高校科研活动从事军民融合工作的SWOT分析
(一)优势
高校具有人才资源集中、对外交流方便等优势,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研究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源,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发动机,科技人才密集,能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由于基础研究能力突出,高校成为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基础研究则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學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实践证明充分证明,高校所开展的基础研究工作对推进尖端武器研发、军事装备升级以及军事人才培养重要意义。且地方高校的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条件与资源集中,也有力地支持科研创新,促进高水平原创性科研创新成果的产出。学科门类齐全,交叉趋势明显。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交叉趋势明显,近几年通过政策引导、学科建设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了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军民融合研究领域本就是一个跨学科、跨组织、跨系统的综合性领域,也需要多学科的思维、技术和方法的协同,因此,学科交叉融合为军民融合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之,地方高校将是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不可或缺的主体。
(二)劣势
高校在参与军民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在存在自身显著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境。比如资源共享困境,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在资源获取方面具有被动性。首先,在军民融合的实践过程中,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与地方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共享程度低。其次,我国的军工企业及科技具有较强的政府和军方色彩,有时可能会出现保守主义,资源共享门槛依旧很高,高校无法获取前沿信息和资源。科研平台困境,军民融合主要是指军民两用成果转化,国家、企业、高校都是军民融合的重要主体,但当前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这两股创新力量在特定区域内仍然是割裂的,难以在公共平台上进行创新合作。科研思想困境,高校对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存在模糊认识,对融合的范围和深度也不能准确把握。尤其是作为高校科研主力的教师对军民融合存在认识冲突,大学教师从事科研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以研究成果来证明其自身价值,科研成果公开便成为诉求,国家对信息的严格保密要求也是科研工作者望而却步。
(三)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明确指出,“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愈加重视高校的科研创新,给予高校经费投入、条件建设、项目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给高校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为科研创新提供新的支撑平台。同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发布和世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开展,为高校创新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各高校着眼于国家战略规划、聚焦世界科学发展前沿,整合各方优秀资源,发挥学校自身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了高校参与科技活动的路径。地方高校在参与国防科研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借助前沿领域的发展优势,能促进国防科研创新,同时能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四)挑战
高校参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就必须有也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但目前,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并未对高校服务国防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完备的政策制度明确高校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和权利。政策法规缺失已成为制约高校参与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但就目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情况而言,仍有大量有关国防的优质科研成果不能得到转化。在高校军民融合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约束控制机制,成果转化激励保障机制不足及社会投资机制乏力等问题导致科研成果实际转化率不高。考评制度不健全也是一大挑战,且国防科研项目标保密性也极大地制约着科研人员的热忱与潜力。
三、高校科研活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做法
(一)继续借助高校优势参与研究
高校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主战场,相对于军事院校在从事科研活动方面具有人才资源雄厚、基础研究能力突出、学术氛围浓厚等优势,应借助这个优势,不断开展相关研究,将学生所具有的新思想与军民融合科技现实需求和军民融合科技未来发展有机结合。同时,也可借助生态圈的概念,构建形成地方与高校协同联动发展的“产业命运共同体”,為军民融合科技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加大对与大家的思想引导
加强对于军民融合战略认识的引导作用,使大家了解在从事相关军工项目科研的过程中与其他形式科研所不同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之中也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更好军民融合科研成果转化。
同时,由于我国军民融合体系法律法规方面刚刚起步,还不成熟,加上学生对国防安全缺少思想意识,安全观薄弱,使他们不敢轻易从事国防科工方面的研究,因此更需要培育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大对于高校军民思想引导。今后可以借助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五门课程来作为国防安全教育的载体,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从立场方法上廓清意识形态国家安全;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角度阐明国家安全的整体意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从历史角度阐明国家安全的历史教训和战略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从价值观引领和行为要求上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形势与政策通过地区热点来看待总体安全观。
(三)在深度融合方面下工夫,确定好高校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定位
高校在从事军民融合研究过程中,应明确自己的相关定位,高校是军民融合的服务者,在从事军民融合研究过程中,高校要始终具有大局意识,明白国家利益大于自身,不在与企业进行成果转化过程中去获取利益,要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认真做好每一项科研成果,及时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确保成果可以及时转化。认真做好每一项科研任务,同时也要做好科研项目在成果转化时的“售后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栾大龙,薛莲,唐波.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形成与发展初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97.
[2] ?徐芳.军民教育融合式军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
[3] ?陈海鹏,熊雪朋,王惠莹.高校参与军民融合的误区与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8,(23):126-128.
[4] ?邵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3):9-12.
[5] ?马大来,徐刚.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6):57-63.
[6] ?张弘钧.军工科研平台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0):126-131.
[7] ?邵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3):9-12.
[8] ?李海红,张建卫,赵辉.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双一流”建设战略:耦合机理与推进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6):22-26.
[9] ?周洁,张建卫,周愉凡.普通高校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优势、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0):20-27.
[10] ?陈海鹏,熊雪朋,王惠莹.高校参与军民融合的误区与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8,(23):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