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管理机制改革研究

刘思伟 张聪惠 纪秉林++陈钰
摘 要: 科研成果成为高校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科研项目数量的明显增多,科研成果也有了较大突破,但同时看到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幅不够明显,创新性科研成果产出较少。因此,应加强科研成果管理,分析科研成果基本特征,对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管理工作导向机制进行研究,并对高水平科研成果管理中的奖励机制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科研成果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科研管理; 科研成果; 管理制度; 奖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2.029
科学研究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的竞争已经更多体现为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的较量。因此,高水平科研成果已成为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标杆,高校科研项目数量明显增多,科研成果也有了较大突破,但同时,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幅不够明显,创性科研成果产出较少,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如何提高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量,如何有效管理科研成果,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加速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一、科研成果管理概述及其理论基础
科研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简称,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包括所有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着重强调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过程和其科学技术意义,即指符合科学精神的研究探索活动,科研成果则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简称,是定义在狭义科研意义上的概念,指的是某一科研意义上的课题通过调研考察、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或思维活动,取得新成就并经过了评审或得到社会实践认可,而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一)科研成果管理的内容
科研成果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制订科研成果管理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对科研成果的评价鉴定,审查评议成果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组织科研成果的交流和推广应用;组织科研成果的考核,对优秀成果进行奖励;登记、汇总和上报科研成果材料,并协助有关部门建立科研成果档案。
科研工作从确定计划任务、科研设计论证、研究实验,到成果鉴定、成果推广应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做好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科技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影响科研工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对科研工作的预测、科研计划的决策、课题选择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有反馈作用。加强成果管理有利于人才的发掘和成长。做好科技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对推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科研成果管理的问题
1. 科研成果登记不及时。目前,普通高校在科研成果管理方面,比较重视申报、评审、奖励的工作,而对于成果登记和建档工作还相对较弱。主要是因为:一是科研成果的持有者配合不积极;二是科研管理部门一般在年末对科研成果进行登记归档,同时成果管理人员有限,经常出现归档不及时的现象,从而造成科研成果管理的滞后管理。
2. 科研成果建档不够规范。目前,地方普通高校对科研成果归档工作不够重视,造成部分科研成果档案不完整,科研成果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一方面,科研成果建档管理缺制度保障,科研成果上交方式、建档后成果的管理都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档案的管理方法在科研成果管理中使用较少,科研建档还不够规范,管理方法缺少科学性。
3. 科研管理系统信息评定标准不一。目前,各高校为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效率都研发了科研管理系统。但由于各高校系统独立开发,缺乏统一的设计规范,从而在系统设计、模块设置、数据库、关键技术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其中部分研发人员设计的评价指标与科研所需科研评价标准、认可期刊源等存在差异,导致部分科研系统核查后的信息不够准确。同时科研成果管理人员的系统使用与业务结合的娴熟程度有待提高。
4. 存档的资料不全。普通高校常规存档资料缺少成果的申报资料、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资料、成果鉴定资料等,致使成果档案不完整。高校具有成果市场化的任务,但科研成果验收后,却没有将最终成果的实物(光盘、录像、磁盘、照片等)这些能说明科研成果推广价值和应用效果的资料存档,使得科研管理部门不够了解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大了成果推向市场的难度。
二、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的现况
(一)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现状
地方高校一般分布在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科学研究的地域和地方特色明显,而成果的产出为地方服务比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的科研经费、成果产出等都在不断加大,在科研成果管理中,都在不断加强过程管理、做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一般学校科技工作奖励范围包括获奖成果、优秀论文、著作与标准(规范)、知识产权、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优秀科技团队与人才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应做好科研工作的原始数据记录,保留各种与项目有关的材料,并归档保存。省部级以上项目,经主管部门验收结题后,需将所有验收结题材料报送科技处整理后,移交学校档案馆归档保存。近些年,各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业务素质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加强了科研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有效提升了科研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科研项目实施中过程管理的动态监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
(二)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现状
1. 成果多,专利较少。一方面学校教师在不断发表论文,另一方面却未对个人研究成果进行专利申请,同时部分院校管理部门也缺乏对成果总结和打包规划,专利申报和获准量总体偏少。尽管部分院校通过成果奖励、职称评聘等方式鼓励和约束教师,但总体申报质量还不是特别高,散而不全,多而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
2.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3. 科研成果评价缺乏统一公认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尽管高校的科研成果评价原则趋同,但在具体评价指标上,尤其在间接指标的选择中,各高校、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差别比较大,从而导致无法形成统一、公认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三)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导向存在偏差。目前,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管理部门对成果进行鉴定,大多用于职称和博(硕)导的评定,而评定也多是以论文、获奖的等级进行审定,很少用实践性和实用价值来作为科研成果评定标准,从而很多科研工作者以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或以职称评定为目的进行科学研究,从而研究出的成果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转化为生产力。
2. 科研成果管理体系存在利益分配不均问题。高校科研成果管理部门对成果进行评定时一般只认成果的负责人,而参与成果的其他成员很难从中受益。当然我们要充分肯定第一完成人在科研工作中作出的贡献,但在整个研究工作中付出大量工作的其他人员,也应有相应的获益。事实上,在评审成果等级时往往忽视了这些人的利益,这样势必会影响他们科研积极性,也令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质量难有大的提高。
3. 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总体滞后。具体表现在:一是学校对科研成果的奖励金额过少而令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者缺乏科研积极性;二是评审制度不够健全,有些通过评审的科研成果缺乏实际价值,学术价值也相对不高,导致科研成果管理部门的评审缺少权威性;三是成果管理部门参加或联合举办的科研成果交流会过少,部分科研者研制出的科研成果实用性不强。
三、对比分析地方院校及211高校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情况及管理机制特点
笔者重点选取了规模、学科设置相近的A大学、B大学、C大学、D大学、E大学、F大学等某省高校(其中A大学和B大学为211高校,C-F大学为省属重点高校)。由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高校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点,与高水平论文等科研成果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差异分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参照,对各高校近四年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论文、著作、厅局级以上政府奖励申报、获准等高水平科研成果及激励约束政策情况进行了对照分析,进而梳理出了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管理工作导向机制、奖励机制、过程管理机制。
通过表1中各高校科研经费和论文产出对比,我们看到,在科研成果中除B大学外,其他学校的论文、著作、获奖成果的排名和本校的科研经费额度基本成正比关系,通过此表分析可以看出:在管理工作导向方面,C大学,在强化二级学院的作用的同时,通过学院组织,梳理相关人员及成果,引导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产出高质量成果。另一方面:学校对已立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根据项目类别及结题要求对可能产出的成果进行跟踪,建议教师对高质量科研成果打包进行评审鉴定。在成果奖励政策方面,A大学重在平时与老师的沟通了解来进行策划组织奖励的申报,同时老师有较强的成果申报积极性,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认可;B大学则重在奖励,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配比的奖金额度多高于其相应级别的政府颁发的奖金,同时,从发放手段上来说,以工资形式发放到院系,再由院系调节课题组内部的奖金再分配;而D大学省部级奖励也纳入到年终教师的绩效考评中,省部级奖励的绩效分值是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绩效分值的1.5倍,这对老师也起到一个成果重于项目的导向,同时,对国家奖的奖励准备实行1:2的配比奖励,这也极大刺激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E大学对于省部级奖励除了纳入到年底绩效考评中外,还是行1:1的奖金配套奖励。
通过对表2-表4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11高校除了在高水平论文上稍有优势外,在出版专著、专利授权等方面略低于部分地方省属高校。我们看到E大学在拥有专利上远超其他高校,一方面是学科自身因素,另一方面与学校的激励政策有关,而在论文发表方面,D大学也比较突出,这和学校整体激励政策有关,除成果负责人以外,参与成果的其他成员也从中收益,这样有效提高了成果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国家科技奖励中,地方高校与211高校区别不大,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比较多,不在赘述。可见,在影响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的因素中科研人员高水平成果意识、高影响因子论文的发表、科技鉴定及奖励申的报积极性等对高水平科研成果影响较大,更深层次的因素是高校的科研成果管理的激励政策、过程管理及其综合培育工作。 项目过程管理是指学校从项目的申请立项、组织实施、验收结题到成果跟踪等对项目进行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传统成果管理过程主要集中在项目结题后期。通过对比几家高校成果产出的过程管理可以发现,在立项后就应进入成果产出过程管理,并适时进行成果培育、跟踪,引导和鼓励,这样更易形成产出高质量成果。
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对策建议
(一)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应以市场为导向
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科技产品,才能体现其价值。科研成果管理部门应探索以市场为导向,强调科研成果的实践意义,对实用价值高的成果要给予重点关注。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加强交流,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政府部门与企业对接的各类活动,主动参与企业研究工作,了解现代企业的研究动态和急需技术,加强联合攻关。做好高校产学研合作,积极宣传推广科研成果,不断提升成果转化水平。同时,高校成果管理部门还应树立和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具备强烈的知识产权意识,完善专利申请制度。
(二)科研成果管理体系应健全分配制度
高校的科研成果奖励要建立与个人绩效配套的评价体系,设置团体奖,充分尊重每一个参与者的劳动成果,同时与个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联系起来,团体奖励可以有效激发参加人员从事科研的兴趣,能促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三)倡导合作精神,培育科研创新团队
建立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取代教研室的科研团队教学科研管理模式,设立专项资金培育校级创新团队,鼓励跨学科、跨门类组建团队,支持科研工作者参与区域和国际合作研究,加强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组建跨单位的工程中心、实验基地、实验室,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以稳定的科研方向为依托建立稳定的研究梯队。
(四)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管理制度
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管理相关制度, 加强科研成果登记、核查等制度保障, 及时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修改、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管理制度。同时,科研成果管理人员要具备档案管理知识, 熟练应用检索工具查询科研成果。 高校的科研成果较多,除利用科研系统管理成果外,必须结合信息、网络等知识和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管理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数字化、网络化。
参考文献:
[1]于晓娜,张竟志.信息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J].辽
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77-79.
[2]庾光蓉,徐燕刚.运用激励理论优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J].西
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10):261-263.
[3]何忠良.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33-36.
[4]张红兵.论中国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失衡[J].成都教育学院
学报,2006,20(1):33-34,79.
[5]朱虹凌.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
与科技论坛,2014,13(10):202-203.
[6]〔美〕约翰· 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
版社,2001 .
[7]何忠良.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36.
[8]林治华.创新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5):49-51.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