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荒诞的悲剧人生

    贺哲野 +万丽

    一个弃婴,一架钢琴,一艘游轮,一片大海。法国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在作品《海上钢琴师》中,以其浪漫荒诞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弗吉尼亚号上一位传奇人物——1900的悲剧人生。电影里的1900拥有天才般的钢琴技艺,一双飞舞在黑白键之间的双手,谱写出一首首看似无章法却又能紧扣人们心弦的优美旋律,其身上永远散发着一股无拘无束恣意洒脱的浪漫气息。然而,正是这样的气质与心境,将他永久地留在了与陆地生活隔离的大海之中。他的存在,也许于那个年代并非真实,但导演在对其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使其具有了非常鲜明的存在主义悲剧性与荒诞性特征。

    一、 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梦想家

    1900的故事以弗吉利亚号轮船为空间载体,在汪洋大海中满载无数欧洲移民驶向美国新大陆,其本身就是美国梦的一种象征。作为20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结束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之后就鼓励移民,从1864年通过移民法到1900年间进入美国的移民达到1300多万人,这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最为宝贵的技术力量与劳动力。因此,在20世纪之初——1900年,美国GDP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电影才会多次灵活运用“America”这个声音重复式蒙太奇来塑造弗吉利亚轮船上无数欧洲移民们狂热的美国梦,强调人们对于现代工业文明城市的向往与憧憬,并从故事的时空构建上确定梦想的主题思想。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的1900,从小就在这样的梦想之船上观察梦想世纪中的每一位旅行者。他没有离开过轮船却能从每一位过客身上感受到形形色色的都市人生,他未曾登上过陆地却能从陆地上来的人身上嗅出乡村与森林的气息。他能用钢琴演绎每一个阶层的梦想与情感,能用音乐表达每一个人的内心与欲望。影片就是用这样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表现1900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神奇力量——艺术感受力,这股力量源自于他纯粹简单的音乐信仰,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当然,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力量,使1900相信他所有的人生经历都可以在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中实现,包括他的钢琴家梦想。

    (一)纯粹的音乐信仰

    关于1900的音乐故事源自于他的音乐知己——小号手麦克斯的回忆,在其回忆中,1900纯粹的音乐信仰被演绎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片段,这样的跨层叙事方式不仅可以通过第三人称讲述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还可以跳出传统的时间轴线,用麦克斯的视角再现1900的音乐人生,强调1900纯粹的音乐信仰,而同时又保存电影叙事的逻辑性。

    1900与麦克斯因音乐而相识,在一个波涛汹涌的夜晚,轮船剧烈摇摆,1900试图用音乐使麦克斯摆脱晕船的痛苦。他松掉钢琴固定栓,与麦克斯同坐一凳,人与钢琴在颠簸的船上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晃,他在这样一个自由的环境空间里完全释放了内心深处的音乐节奏并为之沉醉。导演在这用一系列摇镜头及人为布景来刻画这样一段无拘无束的艺术时空:天花板上的吊灯在琴声中似获生命,随着节奏摆动,桌椅门窗有了音乐的灵性,配着钢琴的节奏起伏摇晃不定,画面中这一系列来回摇动的元素,被导演融入到了一连串的摇镜头中,放大了颇具叛逆色彩的音乐本身的魅力;而同时叠画技巧的运用——将两人似有所神往的面部神态与似有所倾诉的滚滚海涛叠加,与1900弹出的钢琴旋律节奏搭调,时而高调时而低沉的旋律,在谱写着大海起伏不定的情绪同时,也流露着似乎与大海融为一体的1900的无拘无束之艺术情感。他相信音乐超越一切,能赋予万事万物生命,能摆脱一切痛苦与不幸。

    而影片中的戏剧高潮点——斗琴这一幕除了巧用声音的剪辑手法塑造1900的钢琴技艺之外,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生动形象地诠释了1900的音乐信仰。当著名爵士音乐钢琴家杰里莫顿带着嘲讽与戏谑的姿态出现在1900面前时,1900并未感到自己肩上的压力,也并不认为这是一场音乐的比赛与赌博。所以他能无视杰里莫顿的挑衅弹奏着欢快的圣诞之歌;他还能因杰里莫顿的动人音乐而潸然泪下双手情不自禁地鼓掌,他更能调皮地去模仿杰里莫顿的演奏引起全场哄笑。俯拍镜头下的1900完全沉醉于、沦陷在悠扬的旋律中——对音乐的崇拜使他为音乐所束缚,沦为它的奴隶,让他忘记了决斗的本质。可以说1900这种对音乐的纯粹信仰,已经打破了红尘俗世中音乐所承载的七情六欲与功名利禄,也是他能为之不顾一切甚至抛弃生命的浪漫情怀的最好诠释,他固执地认为自己只有在钢琴的音乐中才能得以存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自由的梦想追求

    如果说纯粹的音乐信仰是成就1900音乐家身份的主要内在因素,那么,1900对梦想的自由追求、不听命于规定、遵循内心的人生态度,则是导演试图构建1900浪漫主义音乐梦想家形象的创作基石。

    对于1900而言,大海中的弗吉利亚号是他自由追求梦想的摇篮。这艘船实现了一批批欧洲移民的美国梦,更是1900打破常规自由大胆追求音乐梦想的开端。在养父病逝的叙事段落中,1900第一次以非正规嘉宾的身份走入音乐演奏厅,连脸上的灰都没抹去,便开始了他生命中第一次钢琴演奏。尽管许多人闻声赶至乐厅,他却未有任何异常的紧张,镜头里,他的小腿随着自己指尖上的音符有节奏的摆动,整个人陶醉其中,直至被船长责备“你所做的一切有违规定”。然而,小1900却不羁地回答道:“去他妈的规定。”若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小1900在回答时,理应给出俯拍镜头画面,然而导演给的却是平拍画面——这也正是小1900看待外事外物的眼光,在他看来,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音乐里没有社会中繁琐的等级之分,自己所好应由自己来做主。这是他第一次与现实主义精神产生的冲突——一句简短的脏话,承载着他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充分拥护,体现出他对自由与梦想的追求。

    影片中1900录制留声带的场景从爱情与名利的角度来诠释这位自由的音乐梦想家,因爱而动,因情而伤。1900弹琴时透过玻璃窗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士便深深地爱上了她而无法自拔。他本可以借助留声带使他的音乐传遍千家万户,一举成名,但他却毅然抢过了留声带拒绝了合作商的一切条件。对于一个自由的浪漫主义音乐家而言,这首渗透着自己浓浓初恋味道的曲子是无价的,也只有那位美丽的女士才能拥有它,世俗的利益在情感追求的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他为了走近那位女士,或是反复练习打招呼的方式,或是在一个大雨天连个伞都没打就走到了她的身边,甚至想要把自己的留声带送给她。在爱情的诱惑下,什么也无法阻止他的脚步,以至于当女人与他分离时,他将凝聚着自己心血的留声带撕了个粉碎,而这种毁灭,也恰好体现出他在情感追求道路上无所谓得失的率真的一面,在他将撕碎的留声带碎片投入垃圾桶的那一幕,导演给了三个镜头,从中景、全景到远景,暗示着他的恋爱历程在他心中逐渐由重化轻,而接下来他怡然自得的弹钢琴的镜头正是对他这种心境的诠释。

    导演设计大量的情景与桥段来刻画1900这位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梦想家的艺术形象,就是试图通过1900来反思浮躁市侩的现代工业社会所带来的虚伪与自私,以一种浪漫主义视角来缅怀这种纯粹的已经不复存在的艺术人生。

    二、 充满荒诞戏剧元素的避世者

    从影片的故事戏剧性来看,1900与这个光陆怪离的现代都市之间的冲突与对抗,大都是通过1900那充满荒诞与逃避色彩的避世行为来实现的。这位漂泊于海洋之上的避世者可以承受大自然带来的惊涛骇浪,却无法面对现实陆地中的繁华都市。找不到城市的边缘成为1900逃避现实的荒诞借口,导演试图通过塑造1900充满荒诞戏剧色彩的避世者形象来折射20世纪初的美国,令人窒息的城市气息却让人无处可逃的社会现状。

    (一)对陆地世界的恐慌

    电影在用时空构建梦想的时代背景时,也将梦想从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从而强化电影本身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之初的反观与思考。影片中1900对于陆地世界的过度恐慌就是以一种具有仪式感的荒诞戏剧手法来表现梦想世界与真实社会之间的差距与矛盾。

    在船上出生、成长,从未下过船的1900与来自陆地的小号手麦克斯成为朋友,两个性格迥异价值观念不同的人因为音乐的梦想走到了一起,一起创作一起表演一起度过海上的欢乐时光。然而,导演却用陆地与海洋、现实与梦想之间的隔离来结束两人的友谊,麦克斯身上充满了浓郁的世俗名利气息,他撺掇着1900与杰里莫顿比赛,他也曾想借1900的音乐天赋带红自己,当一切落空后,他离开1900,离开弗吉利亚号,淹没于城市的茫茫人海中,并最终被现实摧毁艺术梦想——卖掉了心爱的小号。导演用卖掉小号的细节设置来结束麦克斯陆地上的音乐人生,从精神上阉割了其为之骄傲的艺术尊严。而反过来对于1900,仿佛只有死亡这种神圣的仪式才能配上这样一个纯粹的海上音乐家,用生命的终结来成全其音乐梦想的完整性与纯洁性。因此,两人所形成的鲜明对比正是陆地音乐家与海上音乐家艺术的命运对比,也是艺术梦想在现实面前低头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对比性人物安排为1900对陆地产生强烈恐惧感提供了情节依托,从而加强了1900的陆地恐慌心理的悲剧性色彩——成为工业社会发展的牺牲者。

    在真实对比的同时,导演也采用了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来刻画1900的陆地恐慌症。爱情的魔力与幻想让1900也曾为了一位陌生的女士萌发下船的念头,因为两人之间懵懂纯净的情感让他开始相信陆地上存在着异于音乐的美好事物。然而当他站立在船与陆地之间的楼梯上时,他却呆住了,一片片望不到尽头的高楼大厦,一群群看不清面孔的匆匆过客,他无法接受也无法融入其中,只能以一种告别的方式将那顶象征着社会人士的帽子扔向大海,返回船上。在这一段中,导演用一种典型的喜剧幽默风格带出人与船、船与城市、人与城市的关系,全景中偌大的弗吉利亚号与瘦弱的1900从构图上形成了鲜明的大小对比,跟着以1900的主观镜头拍摄迷雾中没有边际的城市,最后以城市大全景中的人与船来结束。在人、船、城市三者关系中,导演强调了孕育的因果,即工业城市孕育了船,而船孕育了1900,三者彼此的依存关系进一步加强了1900的悲剧性色彩,逃无所逃,最终只能与被城市抛弃的废船同沉大海。

    可以说,1900对于陆地恐惧的根源来自于陆地的陌生与冷漠。用1900的话来说是有限创造出的无限——但陆地上无限的欲望与未知的情感与他的我本善良相排斥,他若踏足,他的音乐会随之消亡。这种对于极力保护心中的信仰、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行为,从电影的背景年代——电器产业革命来看,无疑是荒诞的,自己所做出的自我升华,只要与社会脱节,就是无意义的。1900的行为不过是一人陶醉,曲高而和寡。

    (二)谜一般的钢琴表演

    1900高超的钢琴技艺与神奇的音乐天赋是本部影片所着重刻画的细节,导演用大量的叠画镜头、重复式蒙太奇以及加速镜头等艺术手法让每一个演奏镜头都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从而强调钢琴表演时的戏剧表现力,突出这种谜一般的钢琴表演的非真实性,并从音乐画面的感染力上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对1900避世钢琴家的身份认同。

    从小就可以凭借琴声将一群人吸引到音乐厅来的1900能打破环境的束缚为每一个阶级每一个人弹奏与之匹配的音乐。这种无视环境的音乐创作能力使他身上的荒诞色彩更为浓厚,具有谜一般的特性。麦克斯因为晕船而满地打滚的那一幕,1900却显得异常的淡定。镜头中的右半部分麦克斯趴倒在地,左边却是1900笔直的双腿,两边的对比,配合上1900对麦克斯漫不经心的询问,愈发凸显出1900对于环境的漠视与自信。而在接下来弹琴的过程中,1900竟可以若无其事地让麦克斯松掉保险栓,在摆动的钢琴中平稳地进行演奏。当然这一切有违物理学常识,也不是正常人能够拥有的平衡能力,导演用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隐喻1900的精神符号化,1900代表着梦想的绝对自由,代表着音乐的无阶级平等,这种自由与平等高于世俗的社会范畴。因此,导演才会将1900从头等舱到三等舱的三场钢琴演奏剪接在一起,用不同的音乐满足不同人群的艺术需要;用不同的节奏配合不同的场景氛围;并都能赢得满堂喝彩。镜头中导演用大量的手部演奏特写画面的重叠来展现1900娴熟高超的演奏技巧,谜一样的速度异于常人;用人脸与钢琴的重叠来强调1900演奏时人琴合一的艺术境地,谜一样的思绪无人知晓;用海洋与人的重叠来表现1900演奏时音乐的感染力,谜一样的魅力令人沉醉。这段跨空间跨场景的叙事剪辑成功地塑造了1900谜一样的艺术天赋,实现了1900无阶级自由主义的精神表达。一个不为环境所束缚的音乐家用谜一般的钢琴技艺打破了阶级的等级,在唯美的镜头中让音符自然流淌,从而构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属于每一个人的自由的音乐天堂,进一步强化了1900置身现代都市之外只追求音乐梦想的避世者艺术形象。

    三、 1900:孤独的悲剧符号

    影片用浪漫主义手法记录了1900的传奇音乐人生,从而建构工业城市进程中的艺术悲剧符号。但在叙述1900的身世故事时,影片淡化了悲剧中的情感因素,以一种第三人称讲述的方式简单客观地描述了1900从轮船弃婴到矿工养子再到孤儿的全过程,整个童年故事段落由五个场景构成:头等舱宴会厅中的丹尼与弃婴、底层工作舱中的弃婴与名字1900、底层休息舱中的1900与丹尼、养父病逝后的1900成为孤儿以及头等舱宴会厅中的1900与钢琴。导演在这五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场景中用一种诙谐讽刺地幽默手法勾勒出轮船、丹尼、1900、钢琴四者之间的关系,并在这充满了喜剧效果的因果关系中诠释1900身上孤独的悲剧符号。

    这种符号感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导演对儿时1900独坐底舱玻璃窗前的孤独镜头来呈现的,封闭的底层船舱使1900从小与正规的社会礼仪隔绝,并促使其理所当然地认同这种成长与生活中的孤独:养父在世时因害怕没有身份的1900被带走,只有将其藏在底舱;养父病逝后,轮船在英美之间来回五十多趟,1900只能孤独一人在船舱中度过。他坐在船舱的玻璃窗前的镜头反复出现直到他离开底舱回到头等舱的钢琴旁。镜头中,每单船靠岸1900就隔着窗寂寞地观望外面的世界,这扇窗是他与外界的分隔符,窗后的1900脸上没有表情,封闭的成长环境下带给他的孤独感让他害怕窗外的真实世界。而当他隔窗凝望大海时,导演却把他与窗外的大海放在了同一个画框中,隐喻着1900已被大海牢牢束缚,同时配上麦克斯陈述中关于1900的名字和身份不被外界所承认的台词,进一步放大了1900在大海中漂泊的封闭感与孤独感。

    正因为1900被遗弃的身世与孤独的童年生活,使其身上所具有的浓厚的悲剧性色彩无法被麦克斯幽默的语言与船上欢快的场景所掩盖,反而在略带嘲讽幽默的语言和充满喜剧色彩的镜头中强化了1900悲剧性人物的符号寓意:老丹尼在垃圾堆中寻宝的自言自语、放在钢琴上的婴儿床、用年代给孩子取名、关于妈妈是一种马的解释、摇篮中的少年1900以及病床上听1900读报的丹尼等等。这些带有强烈浪漫主义艺术色彩与幽默喜剧风格的情节片段开启了1900的悲剧人生,并为其一生对梦想自由孤独的追求播下了心灵之种。

    如果说1900是一位海上音乐家,那他的名字是什么?留给后世的音乐作品是什么?导演正是用这样一种不留下一丝记忆的凄美手法来结束一位音乐天才的故事,使1900在船的轰砸声中从一个奇怪的数字人名升华为一个孤独的悲剧符号,并随之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结语

    不论1900是否真实存在,其艺术形象都已深深打动了观众,他作为一个悲剧符号呼唤着我们对“人”的重新定位,对“梦”的重新思考。当我们置身于社会网络,为之心力交瘁时,或是望着高度发达的生产系统盲目喜悦时,是否也在寻觅内心深处的情感绿洲与梦想。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