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写实之风

    刘旸

    

    

    摘 要:宋代的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发展的辉煌时期,无论是对意境的营造,还是形的表现都令人叹为观止。宋代花鸟画之所以在“形”和“意”方面都达到很高的境界,是因为能够在自然万物中感受其中的趣味。宋代绘画受理学的影响,重视格物致知、观物察己,以分析研究的方法来观察万事万物,所以强调对花鸟自然状态的观察和研究,做到写实求真。宋人工笔花鸟丰富的意蕴和深刻内涵,值得我们静下心来,仔细体味和学习。

    关键词:宋代工笔花鸟;写实;写生;“形”;“意”

    一、形成与发展

    中国绘画受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影响,追求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画家追求客观物象与自己主观情感的融合。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把“神”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同时也强调以形写神,并没有忽略“形”的表现。隋唐时期绘画的伦理教化功用成为绘画的主要功能,绘画的写实之风盛行。宋代继承发展了唐代绘画的写实风格,并在宋徽宗时期将其发展到了极致。

    (一)理学对绘画的影响

    宋代艺术家本身对主体精神的重视和张扬是建立在重视“理”的基础上的。宋代画家受理学影响,极为重视格物致知,他们深入探究事物本源,在自然中反复观察物象的各种形态。绘画在表现主体精神的同时,也力求表现客观事物的自然美。

    (二)宋代画院的影响

    宋代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五代各国书画名家都被纳入其中,其中就有黄笙和黄居寀。翰林图画院发展到徽宗时期达到了鼎盛,称为宣和画院。徽宗亲自掌管画院,其画十分重视写生,尤其爱画画鸟,以精工逼真著称。北宋末邓椿《画继》卷十有记徽宗赏月季图一则云:“徽宗建龙德宫成,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上来幸,一无所称,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栱眼斜枝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上喜赐绯,褒锡甚宠。皆莫测其故,近侍尝请于上,上曰:‘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可见宋代画家极为注重对动植物日常形态的观察研究,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宋代绘画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宋代画院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名士参与工笔花鸟的创作,他们倡导诗书画印的结合。北宋翰林院仿照科举制度来选拔画家,试题往往是一两句诗,着重测试画家对于意境的表达,如“踏花归去马蹄香”和“竹锁桥边卖酒家”。宋徽宗崇宁三年,设立“画学”,以画取进士,画家以进入画院为荣,十分重视提高自身修养。

    但即便是宋代的文人画家,也极为重视“理”的观念和要求,并不会片面强调主体精神的表达而忽略它。如苏轼虽然极为注重画家主体精神的阐发,认为绘画应当“得之于象外”,但是在《书黄笙画雀》题跋中他又写道:“黄笙画飞雀,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之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由此可见,即使是文人画家也强调对客观对象的细微观察,苏轼也经常说作画要有“常形”和“常理”。

    二、表现

    宋代工笔花鸟画不仅追求形似与写实,在营造意境和表达神韵方面做得也十分出色。宋代花鸟以重意境、重情趣而著称。

    宋代画家力求造型、比例精准,将草木禽鸟描绘得栩栩如生。如果画家没有亲自融入自然中去观察这些生物,是无法创作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的。宋代画家的“写生”不是照搬自然界的客观对象,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以大自然为师,对自然中的事物有所领悟体会,再结合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去创作。如《枇杷绣眼图》中一只站在枇杷树枝上的绣眼鸟垂涎于枝头黄灿灿的果实,却突然发现果实上的一只小蚂蚁,便回喙定睛端详,神情十分生动、有趣。圖中绣眼的羽毛表现出了鸟儿背羽坚密光滑、腹毛蓬松柔软的不同质感,而且叶面被虫叮咬的残损痕迹刻画得十分细致。还有《果熟来禽图》中树叶枯萎、锈斑和果子上被虫叮咬的部分都被描绘出来,可见画家高超的写生能力。

    宋初的著名花鸟画家赵昌十分注重写生,每天早晨晨露未干的时候就“绕栏槛谛玩,手中调彩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但是他却“不特取其形似,直与花传神者也”。现存传为赵昌所作的《写生蛱蝶图》是其一幅描绘秋天野外景色的写生作品。他不仅重视写生,还十分注意营造画面的意境。图中画面上方除了三只翩然起舞的蝴蝶外还留有大面积的空白,花草枝叶则错落有致地安排在画面的左下方,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具有一种田园野趣的意境。

    宋代工笔花鸟画受士人审美取向的影响,除了富贵、妍丽的风格外,还出现了简淡、疏荒等新画风。如北宋中期翰林图画院画家崔白的花鸟画,设色淡雅,别创一种清淡疏秀之格。“宋神宗时,崔白的出现,打破了黄家富贵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标志着花鸟画开始形成能体现宋代文化特点的独特面貌。”他可能受到文人审美趣味的影响,强调画家主观审美感受,注重发挥花鸟画的抒情性。如他的传世代表作《双喜图》,其画色彩寓浓于淡,意境悠远,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中形神兼备的典范。图中一派寒风凛冽、秋叶飘零的萧瑟之景。图上绘有两只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野兔则驻足回首张望,三者恰似构成S型的律动感。画家抓住了野兔与双鹊对峙一瞬间的景象,使画面的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

    崔白的《寒雀图》则画了九只小麻雀在干枯的树枝上栖息,鸟儿在画面中或疏或密地分成了几群,姿态各异,鸟雀的向背、俯仰、伸缩、飞栖、宿鸣被画家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画家观察和提炼对象特征的高超水平。此画背景全为空白,更加表现出了寒冬万物凋零的沧桑、冷寂之感。画面树枝下有画家名字“崔白”二字,也体现了画家主体意识的提高。

    三、对当代绘画的启示

    “国画强调的神似,需要画家由心中提升,从自然与自我相互产生的情感中,以精炼的笔法意写出来。”两宋时期的画家深入生活,走进自然去观察写生,笔下所描绘的对象类型十分广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无不涉猎,并且笔下客观物象都形神兼备、精彩绝伦。“存形莫善于画”,中国古代画家有着很强的造型能力,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强调的就是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但是明清之际,由于笔墨语言、绘画形式的日趋完备及审美取向的清晰,人们过于注重临摹前人作品而忽略写生,容易造成绘画创作过于形式主义,并且明清画家受文人画论的影响久矣,“不求形似”“逸笔草草”之风盛行。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谈论周济讲词说:“初学词则求空,空则灵气往来。”但是空灵之后主张:“求实,实则精力弥满。”绘画也是如此不应该忽略“求实”,如果过于强调“意象”和“形式”则会造成绘画过于僵化、空虚,没有生气,并且画家一味模仿前人,无法形成自己的画风,长久以往会使国画的绘画技法与表现形式日趋单调。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极其追求效率,创作者急功近利,很少对景写生。许多人甚至从网上直接下载图片或照搬他人画作,东拼西凑,使画面缺少生气。过于注重效率和速度,往往使绘画质量受损。现如今,还有一些画家很重视“观念”,试图摆脱中国画的传统,从而脱离了绘画的本性。他们减弱了画面中客观对象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没有具体形象,不讲究造型和技法,只为夺人眼球。这样的作品没有情感与内涵,很难使观赏者理解并产生共鸣。

    我们平日欣赏、临摹宋代工笔花鸟画,不仅要学他们的技法和意境的营造,还要学习他们的写生精神。宋代画家十分注重写生,不断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师法自然,从中汲取灵感,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借助自然物象来表达画家的内心情感。写生是绘画的源泉,长期写生,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当绘画脱离了写生,就会陷入到套路和样式中去。我们利用写生,可以避免在国画创作中产生过于概念、过于样式的问题。我们应当静下心来,如宋人一样重视写生,在大自然中细细观察体味。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融入自然,常年观察和积累,才能画出像宋代工笔花鸟一样既生动传神又集诗情画意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薛永年主编,邵彦编著.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吕少卿.大众趣味与文人审美——两宋风俗画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周雨.文人画的审美品格[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范瑞华.中国画向何处去[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