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双一流”发展契机,提升图书馆智能化服务水平

【摘 要】 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图书信息资源提出了更深、更专、更细和更高的要求,其原服务体系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文章从开发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服务;开发用户信息行为分析软件,实现个性化服务;完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精准化服务;构建自主化图书馆系统,实现自动化服务四个角度出发,为提升变革图书馆智能化服务水平,保障“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 键 词】“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
【作者单位】熊瑛,中南大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3.016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任务要求。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确认公布,中南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提出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研究水平、传承创新文化和加强国际交流五大建设任务,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作为依托,才能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主动作为,力争在上述国际可比指标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作为为学校科研、教学提供重要支撑的信息基地,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学校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满足全校师生高层次的知识需求,为其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咨询服务,而且要提供一流的、多元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为教师个人及科研团队提供科学的信息参考,带动一批重點、特色学科的建设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体系和业务范畴对高校“双一流”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中南大学图书馆对资源建设非常重视,建设力度也比较大。数据表明,至2016年底,该馆馆藏文献总量累计达611.8万册(件),其中中文图书为320.7万册,外文图书为40.5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为60.3万册,资料为15.5万册,光盘、磁盘和软盘等为8.6万件;拥有电子图书166.3万种,并引进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SCI、CA、EI等中外文全文和文摘数据库140余个。虽然中南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提高,但如何优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结构,提高馆藏资源的体系性,让师生在信息资源选择范围内加大获取有利信息的精准度;同时优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配置,逐步形成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着力提高特色重点学科教学、科研的服务水平,是中南大学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同时,其他高校图书馆因受限于资金、政策而导致文献资源不足、时效性不强的情况,中南大学图书馆也同样存在。而且,受传统服务理念影响,图书馆内机制建立、资源设备建设、先进技术引进和应用等方向还不够成熟,难以全方位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更无法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深层次的学科服务等,这就更加迫切需要加大建设力度,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总体来说,“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资源提出了更深、更专和更细的要求,而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和水平影响了图书馆提供学科文献资源的水平。为了能够构建科学、高效的知识体系以及专业、全面的业务范畴,高校图书馆必须开展多元化的特色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这是各高校图书馆加强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的重要举措,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发挥服务师生教学科研的功能,推进“双一流”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一、开发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服务
“双一流”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1]。因此,学校科研工作对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要求。学科发展特征和规律的揭示、科研热点的挖掘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探析,都需要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为参考。为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必须扩大馆藏范围,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国内外最新、最优的研究动态和技术信息。虽然空间和资金限制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购买和读者选择的无限扩张,但通过技术层面的改造,图书馆可以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大网络的相互连通和资源共享, 从而有效“解决读者信息数量激增与图书馆有限的收藏能力的矛盾,减小读者用户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与图书馆满足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强烈反差”[2],极大地丰富馆藏资源。
中南大学在新校区、校本部、湘雅和铁道四个校区分别建有独立的图书馆,并且每个图书馆也保存着长期积累但接触率、利用率不高的图书资料。开发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有利于增加各馆信息资源的黏合度,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碎片化信息使用感受。数字化服务可以增加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数量,提供多样化的终端访问途径,丰富广大用户的信息获取形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读者利益最大化。开发重组馆藏资源也是将大量无序的资源进行有序化的过程。例如,对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相关文献,图书馆可以重点发掘和整合,从时间上、空间上形成体系,满足重点学科对文献资源多样化的需求。
除了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的开发整合也是图书馆提升自身数字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图书馆联盟形式的建设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一些高校图书馆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成立了地区图书馆联盟。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已和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形成了组织联盟,四校的学生可以在四个学校的图书馆进行馆际互借,并共享学校的一些网络资源[3]。中南大学图书馆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联合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形成“长沙河西大学城”图书馆联盟。作为地方性的龙头大学,不管是从资源还是技术优势上,中南大学都应该主动承担联盟组织的建设任务,如引领建设文献数据库,开发联机合作编目系统、公共检索系统等。地区图书馆联盟可以根据成员自身的发展建设水平,在明确权利义务关系、满足利益平衡的前提下,通过项目合作或者全方位合作将静态馆藏资源变成动态的文献信息流,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
总体而言,图书馆要实现自身的数字化服务,不仅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通过技术层面的改造提高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和利用性,还要参考外部环境,通过联盟形式的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以此满足高等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对科学研究信息资源的需求。
二、开发用户信息行为分析软件,实现个性化服务
“双一流”建设提升了图书馆为科研工作提供参考的深度服务要求,教师个人及科研团队对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必须要有更为准确全面的把握,才能带动高校重点、特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高校同学科不同级别与同级别不同学科的用户都对图书馆信息的需求不同,这也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个性化的新要求。
目前,中南大学图书馆里“我的图书馆”板块中,针对用户特殊信息需求的知识推送服务较少,信息资源推荐只包括以整体借阅排行榜为参考的阅读推荐。面对信息超载的加剧以及用户信息需求复杂性和差异性的增加,图书馆应该突破固有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模式,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全新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有研究者曾言,“大数据技术是提升图书馆自身的洞察力和管理决策科学性的关键技术”[4]。图书馆可以开发用户信息行为分析软件,全方位、多途径地采集、存储、加工和整合用户性别、年級、所学专业、下载历史和借阅记录等信息数据,通过分析每位读者的阅读习惯,充分挖掘用户的信息行为和偏好,寻找数据间的潜在关联,从而定位潜在的信息需求。
一般而言,“双一流”建设高校开设的专业多且专业性较强,当涉及交叉学科或者新兴学科的专业领域时,如果读者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就容易出现盲目选书、随意选书等行为。如果此类信息行为分析软件可以根据主题、关键词等数据分析,预测用户的行为趋势,分析出读者的相关研究方向,或根据借阅查询文献的数据,在特定领域内为读者导航重点文献资源,生成相关课题的文献综述书单或重点研究成果等,这就有利于读者个人及科研团队更好地获悉本领域发展趋势以及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个性化服务以精品战略为指导,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的多样化需要,为建设“双一流”特色学科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除此之外,系统可以为读者生成适合个人的阅读书单,书单内容甚至可以涉及更深层的职业规划或生活建议。例如,武汉市图书馆已开发了一项新的读者管理软件,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潜在需求、馆藏图书与读者需求差距等信息,为个人推送个性化的阅读书目,使用户享受“淘宝式”的阅读体验[5]。个性化服务应该具备主动性、交互性的特点。只要用户有过查询资源信息等行为,信息行为分析软件就可以分析记录下该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在用户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主动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当然,服务要在保护用户数据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进行。为了避免网络软件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而泄漏个人隐私,图书馆最好可以制定符合用户期望的隐私保护政策,以提高用户对服务的信任度。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量化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也能为减少资源的空间占有和购买浪费提供数据保障,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针对性需要。因此,为了实现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要重视引进、开发和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此满足“双一流”建设中为个人学习、团队科研工作提供参考的深度服务要求。
三、完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精准化服务
图书馆建设完善的学科知识平台,提供精准化服务,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图书馆员之间知识交流与共享有利于提高馆员的能力和素质,促进馆员专业发展[6]。中南大学图书馆网站目前已有“读者咨询”板块,但大部分互动内容都是关于读者在图书馆的借阅及查找资源中遇到的问题,且存在互动不及时、单向性反馈的弱点,无法实现有效专业交流与跨学科知识创新。
除了要积极处理用户的咨询问题,图书馆还可以拓宽交流渠道,如通过添加微信、微博和QQ等平台链接,整合这些即时通信软件的互动优势,实现实时交流,迅速反馈。图书馆要整合多样的交流平台,除了即时通信软件文本交流的基本功能,还可以利用语音、视频功能创造更为开放的交流环境。交流互动平台也可以精准分类,在平台上专设学术讨论区,分享交流学习经验或资源,让学生在不同区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提出一些关于学科建设以及具体学习内容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筛选归类,可以形成专业知识答疑题库。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建设、完善类似的交流互动平台,也要广泛宣传知识交流与分享的重要性与意义。除此之外,图书馆完善交流互动平台也可以有效健全监督机制。图书馆的业务环节及流程运作等相关信息透明化,能够有效避免图书馆的单方决策,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保证读者权益不受侵害,实现图书馆质量管理的最佳状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推动整个高校的教育科学发展,更好地实现“双一流”目标。
四、构建自主化图书馆系统,实现自动化服务
除了上述的数字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服务,图书馆专业化服务也是保障“双一流”建设目标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自主化系统的完备构建和科学运行支撑着图书馆业务,并决定着图书馆服务质量。文化学术氛围的营造对促进“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良好的硬件条件是自主化图书馆系统构建的关键。中南大学图书馆内现存设备有自助借还书机、自助打印机、复印机和自助超期罚款机等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机器,但还远远不够。图书馆在资源的利用上,比如,CD-ROM、VCD、DVD 等光盘文献、音像制品、教学软件也应该配备齐全的设备,并提供详细的使用指南或多媒体视频展示等,积极帮助读者熟悉和运用相关设备。图书馆要重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运营,在专用电脑上引进安装或组织学校技术组自主开发或编制各类专业的学习软件,以适应学生的各类信息服务、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学习需求。电子阅览室要加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师生提供文化教育、娱乐以及综合信息服务,但要警惕信息污染,及时规避、清理网络系统中的垃圾信息,为用户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图书馆还要积极引进及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先进电子服务技术通过定位图书的条形码,不仅提供资源馆藏地点、库存情况信息,还可通过虚拟现实的图像或视频,显示图书在馆内存放的相对区域,甚至具体到摆放书架的层数。这样达到了提高读者的资源寻找效率和馆内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双重效果,还可以发挥防盗报警的作用。图书馆也可以设计安装有物联网技术的感知系统,除了准确处理进馆人员的身份识别、财产安全防范等信息,还可以实现对馆内设备的监控与控制,比如,实现馆内温度、湿度和亮度的自动调节,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减小能耗,节约资源。图书馆的自主化系统要维持长期、良性的运行状态,除了要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定期对用户展开技术培训和辅导,提高用户的技术专业素养也非常重要。构建自主化图书馆系统,积极探索智能化模式和技术手段,一方面能够凸显读者的主体地位,让读者在探学寻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满足感,提升用户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塑造图书馆的良好形象。自主化系统的运行能够有效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实现图书馆资源最大效用的必然选择。
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服务,要完善硬件条件的建设,强化馆内功能的技术引进,通过提高馆内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助力馆内其他功能的实现,以推进“双一流”目标的顺利完成。
五、结语
随着“双一流”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图书馆功能提出了更专、更细和更深的要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向智慧服务转型,深化服务层次,提高服务质量。这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跻身“双一流”行列后,提高竞争水平的必然途径。文章以中南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四个角度出发,为提高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精准化服务和自动化服务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建议。图书馆必须坚持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适时调整自身信息资源建设,转变服务思维,强化图书馆的自身建设,为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不同学术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知识保障,以推进“双一流”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2015-12-26)[2018-06-20]. http:/ /ww
w. gov. cn/zhengce/content/2015-11/05/ content-10269.
[2]张久珍.论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J].图书馆杂志,2005(1):10-14.
[3]李怡萱,吕佳朔.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神州,2017(7):259.
[4]沈杰.大数据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变革[J].图书馆,2015(9):107-111.
[5]武汉市图书馆调研日志[EB/OL].(2015-02-11)[2018-06-20].http://www.whxc.org. cn/2014/ 0623/8278.shtml.
[6]朱小玲.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杂志,2003(6):8-10.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