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视频报道的三个维度

刘彬
摘要:近年来,考古发掘事件日益引发关注,相关的媒体报道也越来越多,作为以视觉呈现为主要手段的视频报道,在考古发掘事件中如何作为,是值得讨论和研究的。本文以汉代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为例,从呈现、解析、述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期为以后的考古视频报道提供一条路径。
关键词:呈现 解析 述评 海昏侯 考古 视频报道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历时五年,出土文物一万余件。作為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自2015年11月初公布阶段性考古发掘成果以来,海昏侯墓引发了全国乃至诸多境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随着民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媒体对于考古发掘事件的报道也更加频繁和深入,但不同类型媒体之间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视角。本文以海昏侯考古发掘为案例,谈谈考古发掘事件中视频报道的三个维度。
呈现:近距离感受考古发掘的魅力
由于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数以万计的文物,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阶段性成果刚一公布,就有非常高的关注度。对于公众来说,海昏侯墓在哪,墓园有多大,主墓是什么样子的,发掘出了哪些文物等都是大家最想一睹为快的。因此,把这些呈现出来,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考古发掘的魅力,是视频报道首先要做的事。事实上,这也是视频报道最为擅长的优势。文字重在逻辑,长于议事论理,图片定格瞬间,虽有视觉上的呈现,但失于静态。而视频则可以多角度、多景别来展示,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少,加上后期的非线性编辑,可以给观众一个完整而持续的真实呈现,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因此,在报道过程中,各家媒体对于海昏侯墓的地理位置、结构布局、文物发掘及保护等方面,通过大全景、大特写等拍摄方式,辅以记者出镜、专家介绍、资料收集等多形式、多途径予以了充分的呈现,使得观众能够通过屏幕直观且详尽地了解海昏侯墓考古现场的情景以及发掘的进展情况。
除了常规的报道外,媒体在报道时还对墓园进行了航拍,从高空视角俯瞰,对整个园区的方位布局做了全景式地呈现。同时,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把墓园结构和发掘进程做了动态展示,让观众对考古发掘的进展以及墓园结构的了解更加直观。此外,最新的VR视频技术也被运用到报道当中,比如新华社所做的报道——《VR视频:首博海昏侯文物展》,带领观众身临其境看展览。应该说,这些新的拍摄手段的运用,不仅让报道更加丰富,也让观众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解析:探究文物背后的故事与价值
对于观众来说,先睹为快是必须的,却不是终极的。由于考古发掘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普通公众在一睹“庐山真面目”的快感后,对其背后的故事以及它蕴含的价值未必了解,通俗而言,即“看了,但没看懂”。只有通过对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价值探究解析,才让观众看完后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万余件文物。这些被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老古董重现天日后,向世人展示出丰富的历史信息,几乎在每一件有代表性的文物背后都蕴含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显示出巨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解析。比如在主墓旁的车马坑出土的3000多件车马器,仅向观众呈现其精美的纹饰、精湛的工艺显然不够,在它的背后是西汉的车舆制度和王侯出行威严壮阔的生活形态。再比如出土的10吨五铢钱,经过清理发现,它把我国“千文一贯”的钱币制度向前推了1000多年。还有酿酒器所代表的制酒历史和技艺,青铜雁鱼灯的环保理念,成套编钟等所体现的西汉用乐制度,马蹄金和金饼背后的西汉酎金制度等,在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下,这些文物不仅显示出墓主的王侯身份和各种生活信息,更从一个侧面勾勒出西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历史画卷。
因此,在考古报道中,无论是从报道对象本身还是从观众需要角度考量,在视觉呈现之外做出解释分析都是应该且必要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如果报道浅尝辄止,节目就容易让人“雾里看花”。
述评:透视历史真相的另一个镜面
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墓主身份最终被确认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书记载,刘贺是一个“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的昏君,在位仅27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最终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而被废黜。真是这样的吗?墓里出土的文物或许为后人认识真实的刘贺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在接受新华社视频采访时表示,从墓葬文物来看,刘贺其人也许并不像史料记载的那样昏庸无道,失于礼范。比如主椁室出土了绘有圣贤像的屏风,说明他还是尊崇圣贤的;成套的乐器、大量的藏书等显示刘贺极有可能是个知书达理、爱好音律、情趣高雅的人。
有专家认为,刘贺被废黜是因为辅佐他的昌邑群臣对朝中局势的误判,以及他过早地锋芒外露触怒了权臣霍光。“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历史的纵深处,真实的情况也许比人们从史料上得来的要复杂得多。也许,只有把史料和文物结合起来看,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对于长于呈现的视频报道来说,解析评述并非强项,却并非不能有所作为。借助史料和专家资源,视频报道也能在考古发掘新闻中“说事论理”。进一步说,由于前期有视觉呈现的铺垫,后期在评述和议论时反而能给人一种“有图有真相”的逻辑强化。
刘贺一生为王、称帝、封侯,跌宕起伏,历经传奇,无论海昏侯墓能否为其“正名翻案”,那些埋藏在地下2000余年、重现天日后依然五色眩耀的万件文物都将为人们认识历史、审视先人提供另一个镜面。
(作者单位:新华社江西分社)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