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
李炜
摘要:简述了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仔猪黄痢;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6-0043-02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仔猪黄痢病是乳猪以拉黄色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 发病率极高, 死亡率也高。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率极少。该病在我国较多的地区和猪场都有发生, 是危害仔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 概况
青海省格怀头他拉镇东滩村一养殖户饲养的20头猪,其中有3头母猪。一头母猪在2014年3月16日产下9头仔猪,第二天有两头仔猪开始发病,死亡1头,第三天全窝仔猪均发病,死亡3头,第四天死亡4头,第五天全部死亡。16 d后第二头母猪产下了13头仔猪,产后第二天有2头仔猪发病,死亡1头,随即到镇兽医站诊治,通过诊断与治疗,2头症状较重的仔猪死亡,其他仔猪全部恢复健康。4月底,第三头母猪又产期13头仔猪,因提前药物预防,这窝未发病。
2 病原学
仔猪黄痢的病原是大肠埃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不形成芽孢,有的有荚膜,大小为(2~3 μm)×0.6 μm,一般有周鞭毛,大多数菌株具有运动性。
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极多。例如,有文献表明,菌体抗原(O)141个、荚膜抗原(K)89个、鞭毛抗原(H)49个;另一文献则认为,O抗原146个、K抗原91个和H抗原49个。两者均认为禽类中最常见的血清型是O1、02和078。
3 流行特点
该病在世界各地流行,一般没有季节性,潮湿多雨季节易发,主要侵害初生至5日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未见发病,在产仔季节可使多窝仔猪发病,发病率可达100%,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4 症状
潜伏期短,一般在24 h左右,长的也仅有1~3 d,个别病例到7日龄左右发病。仔猪出生时正常,窝内发生第一头病猪,1~2d内同窝猪相继发病。最初为突然腹泻,排出稀薄如水样黄色至灰黄色粪便,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腹泻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泻一次。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5 病理变化
病猪脱水而显干瘦,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缩、口腔黏膜苍白,肛门周围沾有黄色稀粪。最显著的病变为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十二指肠最严重。胃膨胀,内部充满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潮红。肠壁变薄,黏膜和浆膜充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黄白色稀薄内容物。
6 诊断
6.1 初步诊断
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为进一步确诊还需要进行生化试验。
6.1.1 病样采集 无菌采取肠内容物和新鲜粪便。对败血症病例可无菌操作采取其病变内脏组织直接在血琼脂或麦康凯培养基上化线分离培养。对幼畜腹泻及仔猪水肿病例应采取其各段小肠内容物或黏膜刮取物及各段肠系膜淋巴结,在血琼脂或麦康凯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培养。
8 小结
(1)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合,综合诊断,诊断为仔猪黄痢。
(2)经了解本养殖场母猪产仔后未接种过黄痢菌苗,因此母猪产仔前,应提前搞好卫生消毒,在新生仔猪产生后未吸乳前,就给予口服抗菌药物,同时给母猪注射抗菌药物或口服一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通过乳汁被仔猪利用,可起早期预防该病的作用,因此才使第三头母猪所产仔猪未发生仔猪黄痢。
(3)仔猪患病后,要及早诊断治疗,在用药时应注意交替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在应用药物治疗时,应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并用,同时配合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
(4)仔猪黄痢一般在秋季发病较多,由于该季节气候多变,圈舍潮湿,易诱发该病。因此,在该季节母猪产仔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使仔猪生长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并对仔猪及早应用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