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制胜 畅销无阻

    王铁桩

    

    在2013年的畅销书市场中,有两本图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本是老牌记者柴静十年磨一剑的《看见》,另一本则是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看见》因为其作者实力和名气之大,成为畅销书无可厚非,可是刘同为何许人呢?其作品《谁的青春不迷茫》竟然在一年的时间里销量达150万册,并俨然成为引领年青一代读者的标杆。《谁的青春不迷茫》作为一本带有记录和对话性质的“十年成长录”,记录了刘同自己北漂十年的故事,在书中作者毫不避讳地分享自己曾有的窘迫和卑微的过去。这样一份特殊的经历,恰恰是唤醒读者购买欲望的关键点,这也是出版方中信出版社继《史蒂夫·乔布斯传》后第二本百万畅销图书。回顾《谁的青春不迷茫》的营销历程,笔者认为本书能够成为畅销书,不仅因其是受市场追捧的选题和拥有引人入胜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行之有效的营销理念和新颖的营销模式。

    粉丝力量,决定图书走势

    从宏观上讲,制约一本图书能否成为畅销书的因素不外乎两点:一方面,图书文本自身有“畅销潜质”;另一方面,要有适合图书的营销运作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从本质上讲,前者更为重要,而且是制约整个营销运作过程的关键一环,如果图书本身内容没有价值,编校质量不过关,编创形式乏善可陈,那再好的营销手段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纵使策划者使尽浑身解数,也将无济于事,甚至会影响出版社的声誉和此后的发展前景。《谁的青春不迷茫》相比市场上的畅销书多为主要明星作家的作品不同,中信出版社这次选择的作者非一线名家,而是让图书主打“十年成长日记”的牌,用记忆唤醒了那些在城市里追求梦想的人。有了好的内容做支持,如何做好图书的营销工作呢?早在图书营销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中信出版社就确定全方位营销的策略来包装《谁的青春不迷茫》的营销,第一步就是让读者们知道刘同是谁,他的作品能为读者带来什么。

    刘同的才华通过《职来职往》被年轻一代所认识,这为《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出版积攒了人气。中信出版社营销部通过多次的讨论,把这本书的核心读者群定位为刘同的粉丝,以及大学生、中学生、学生家长,还有刚进社会处于迷茫期的青年群体。有了准确的读者定位,营销工作便能走上正轨。《谁的青春不迷茫》第一轮营销攻势便是在网上,利用微博和豆瓣制造“谁的青春不迷茫”的话题引起广泛讨论,并提出“30后”的概念,专指30岁左右、30多岁的那群年轻人,通过讨论和概念的形式引起读者的共鸣。值得一提的是,刘同以“谁的青春不迷茫”为主题定期发布微博,先为书名进行造势,在粉丝的心目中建立起概念,使这个书名为大家所熟知,进而引起好奇和期待。在图书可以下订单预购时,作者第一时间向粉丝公布购买链接,制造抢先效应,下了单的读者又会互相分享传播,使其迅速形成口碑。前期的造势营销,让《谁的青春不迷茫》聚拢了更多的人气,不少年轻人都想了解刘同这十年是如何经历的。这个时候,就要将《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内容展现给前期聚拢的读者,让他们通过阅读图书了解刘同这十年的北漂经历,引起自己的共鸣。刘同用自己的日记告诉读者,如何让自己无悔于青春,如何在迷茫中挣脱开来,朝着自己的方向,坚定地往下走。对读者来说,他像是自己的一个好兄弟,真诚与你分享着他的得与失、喜与乐,你不一定要走他的路,但你可以从这里获得向上的力量,一股充满乐观和激情的正能量,帮助你走出消沉,活得不枉此生。前期图书的正能量宣传,为图书聚拢读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何利用好人气,将图书营销推向高潮,建立关联营销模式就是第二波营销攻势中的重要因素。

    环环相扣,叠加营销

    图书是文化产品的一种,不同的文化产品实际上是有一定关联的,如果把不同行业的目标客户群体拿来与图书读者群相比较,找到交叉的内容,就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形成互补市场,扩大彼此的消费群。刘同作为一名非明星的人气作者,如何将其图书结合人气打造声势更大的营销活动呢?为此,中信出版社为该书制定了详细的推广计划。

    第一,青春对话,点亮图书。有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谁的青春不迷茫》何时上市,采用什么方式将图书推出成为图书营销的关键。中信出版社营销部经过数次头脑风暴之后,确定在2012年平安夜举行“谁的青春不迷茫”新书分享会。在确定新书分享会的时间之后,中信出版社开通名为“谁的青春不迷茫私享会”的微博账号,每天定期更新跟图书和作者相关的内容,吸引所有的粉丝以及处于青春迷茫期的年轻读者加入,并让粉丝有机会参加2012年平安夜的“谁的青春不迷茫”新书分享会。此外,中信出版社邀请到陈默、李响做嘉宾和刘同组成“30后”组合,一起出席“谁的青春不迷茫”新书分享会。新书分享会的当天,到场的三位嘉宾紧密围绕他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与“90后”的朋友分享自己的青春岁月,主办方中信出版社还邀请到超女何洁现场演唱专为该书配的主题曲《你让我相信》,嘉宾们针对现场观众的提问作出精彩的对答,令这场青春分享会高潮迭起,同时也宣告《谁的青春不迷茫》上市第一战取得胜利。

    第二,特殊签售,感动读者。在《谁的青春不迷茫》上市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中信出版社决定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刘同回馈粉丝的跨年签售,并在新浪微博进行同步微访谈直播。这样一个特殊的签售,旨在服务读者,同时也期待《谁的青春不迷茫》在2013年的营销能更上一个台阶。签售当天,活动从晚六点一直到 2013年第一天的凌晨一点,粉丝队伍从四楼一直排到地下车库,最后共销售五千余册图书。最令读者感动的是,零点钟声快敲响时,刘同与读者一起倒计时,大喊“新年快乐,加油”。到场的每一个读者,无不为这场签售欢呼,这时《谁的青春不迷茫》的营销也逐步走向高潮。

    第三,校园巡讲,剑指畅销。《谁的青春不迷茫》上市后两个月,刘同在年青一代中的人气不断攀升,此时畅销已经指日可待,如何让这本图书成为超级畅销书呢?由于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刘同已被全国高校联盟聘请为高校大使,中信出版社决定为刘同策划校园巡讲签售活动。自2013年3月起,刘同在全国13个城市20余所高校进行校园巡讲。所到之处场场爆满,为图书畅销奠定基础。其中,2013年5月,刘同在华中师范大学的露天电影场讲台进行巡讲,原本只有5000个座位的电影场,最后挤入了8000人,据学校方面的统计,这是近年来在武汉规模最大的一次演讲。除此之外,在西安、兰州、杭州等地的校园巡讲同样火爆,现场售书的量更是不断高升。

    畅销背后,鲜为人知

    真正的畅销书是以内容经典为前提,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积极推行适当的营销策略,才能最终获得独领风骚的资本。《谁的青春不迷茫》成功的背后,有着中信出版社图书团队的共同努力,他们根据图书内容的特性以及作者、读者群的情况量身定做营销策划,最终形成具有轰炸效果的精准营销,实现传播的最大化,投入的高回报,从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笔者认为《谁的青春不迷茫》成功畅销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步步为营的营销策略。在《谁的青春不迷茫》的营销过程中,中信出版社把营销的策略提前得更早。在图书的策划期,中信出版社就在书名的策划,微博的预热,图书的官微,还有如何去寻找读者,封面的制作方面,每一个细节上都把营销的思路贯彻在其中。上市的时候有豆瓣营销、微博营销、口碑营销。上市之后通过媒体和活动来引爆,甚至走到高校中去,持续地制造新闻。每一本畅销书在确立图书营销方案之前,必须把握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明确宣传点,深入挖掘图书的特点和市场的结合点,为图书提前造势作准备。二是,明确读者群,确立基本的营销宣传方向和延伸营销宣传方向。实际上,这是要求图书的营销策划人员在充分了解图书内容和背景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巧妙地与社会热点、作者效应、公共关系等方面结合起来,“借势”进行营销推广。

    第二,细节决定畅销的关键。编辑部为书名争论,就不下十次,例如,《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旅行》《十年前你在哪里,十年后你去何方》等书名最后都被枪毙。最后定下来的书名叫《谁的青春不迷茫》,来源于刘同自己本人的一条微博。刘同的微博正常的转发量是几千次,但是那条微博被转了几万次,编辑非常敏锐地抓到了这个点,认为这个书名肯定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提出来用这句话作为书名。实践证明,这个书名恰恰是畅销的钥匙,阐释了刘同的观点——青春不是一个年纪,而是一种状态,你觉得孤独就对了,你觉得迷茫就对了,有谁的青春不迷茫呢?书名这个细节上的成功,不仅能吸引读者购买的眼球,更能为营销宣传推波助澜。

    每一本畅销书背后的故事都很多,虽然这些细节在很多出版人眼里往往不起眼,但是没有做好细节又怎么成就一本畅销书呢?在图书市场化的今天,细节决定成败,图书出版同样如此。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