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污染条件分析
沈小青 兰天
【摘 要】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分析中印两国2000-2009年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随后通过构建贸易污染条件,分析两国进出口贸易间的贸易污染条件,得出以下结果:从时间跨度上看,测算的9个行业部门中出部分年份外,两国PTT基本都小于1,表示双边贸易中印度替中国承担了环境污染,中国因两国贸易关系使得国内环境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从两国行业划分上看,废物处理,机械设备租赁及其它活动及其他服务活动的PTT在2000年到2004年基本都大于1,说明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对印度进出口贸易中,导致国内环境相对恶化,替印度承担了污染排放;但是农林牧渔业,煤炭开采和采石业,制造业,电力、供气和供水,运输业,信息和通讯这6个行业的PTT在研究期内都是小于1,表明中国与印度进行贸易时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国内环境。
【关键词】隐含碳 投入产出模型 贸易污染条件
一、隐含碳测算模型
在隐含碳问题研究中,主要使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一国贸易碳排放进行测算,投入产出方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该方法能够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加以实现。本文也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构造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测度模型。
二、贸易污染条件
其中,若PTT大于1,表示中国对印度出口单位价值产品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从印度进口单位价值产品隐含的碳排放,双边贸易中中国为印度承担了环境污染,中国因两国贸易关系导致国内环境条件恶化;若PTT小于1,表示中国从印度进口的单位价值产品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对印度进出口位价值产品隐含的碳排放,双边贸易中印度替中国承担了环境污染,中国因两国贸易关系使得国内环境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文中所需数据均来自WIOD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现有数据,分别提取中国和印度2000年到2009年双边贸易进出口数据、两国产品生产直接消耗系数、两国二氧化碳排放值,最终划分为9个部门,具体为表1。
根据所计算的中印双边贸易的隐含碳数据,在研究期间内,中国从印度进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前三位是农林牧渔业、煤炭开采和采石业、制造业;中国对印度出口的贸易隐含碳中前三位的是农林牧渔业、煤炭开采和采石业、废物处理,可以看出,两国的国内资源结构、生产技术水平及碳耗水平导致两国在贸易隐含碳排放中存在一定差异。从时间趋势上看,无论是中国对印度出口,还是印度对中国出口中的隐含碳排放量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这可能是因为两国间贸易关系改善、贸易额在逐年增加。通过公式(5)计算可知中国和印度双边贸易中,以2008年为转折点,2000-2007年间,印度是双边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国,中国则是净进口国,而且贸易隐含碳净值也是呈显著上升趋势;2008年以后,中国是两国贸易的隐含碳净出口国,印度转为净进口国。说明在2008年之前,中印双边贸易有利于中国国内环境改善,2008年之后,由于双边贸易额的不断增加这也使中国成为双边贸易的净出口国,一定程度上替印度承担了部分碳排放。
五、中印贸易污染条件分析
在不同生产条件下,根据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中国和印度双边贸易中隐含碳值,通过已构建的贸易污染条件公式(5),得出2000-2009年中印各行业贸易污染条件。
由表3可知,从时间跨度上看,以2005年为转折点,2005年以前,存在贸易污染条件大于1 的情况,2005年以后除去不存在贸易的行业外,都呈现出贸易污染条件小于1。总体上,测算的9个行业部门中除部分年份外,PTT基本都小于1,说明中国从印度进口的单位价值产品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对印度进出口位价值产品隐含的碳排放,表示双边贸易中印度替中国承担了环境污染,中国因两国贸易关系使得国内环境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
具体行业上分析,废物处理行业,在2000-2004年间,PTT大于1,2005-2009年PTT小于1,表示在研究的前五年,中国对印度出口产品中承担了大量的污染排放,后五年中国的贸易污染条件得到改善,这可能是由于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国内能源的资源利用率上升、碳排放水平下降,最終优化了国内环境。除此之外,还有机械设备租赁及其它活动、其他服务活动都呈现出相同的趋势,污染责任都是先由中国承担转向印度承担。农林牧渔业,煤炭开采和采石业,制造业,电力、供气和供水,运输业,信息和通讯这6个行业的PTT在研究期内都是小于1,表明中国与印度进行贸易时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国内环境。
综上,中印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中国的贸易污染条件总体来说优于印度贸易污染条件。在两国进行贸易时,中国仍然主要出口印度大量的初级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不利于中国减少碳排放,基于此,国内应该重点在生产技术上做到创新、进步,同时优化国内能源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出口贸易结构上应该重点发展低排放、低耗能型产品,以实现减少碳排放水平目标。中国与印度贸易使得中国国内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考虑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可以通过与印度建立更好的贸易关系,以减少国内环境的恶化,有助于我国在为了低碳经济中更好的实现减排目标,也有利于协调国内经济和环境关系,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Antweiler W. The Pollution Terms of Trade.[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1996,8( 4) : 361-365.
[2] Leontief W. The Structure of American Economy,1919-1939[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1.
[3] PETERS G, HERTWICHE G. Pollution embodied in trade:the Norwegian case.[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6(16):379-387.
[4] 胡剑波, 郭风. 对外贸易碳排放竞争力指数构建与应用——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8(1):121-128.
[5] 庞军和张浚哲.中欧贸易隐含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基于MRIO模型和LMDI方法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14,11,(11):51-65.
[6] 沈源,毛传新.加工贸易视角下中美工业贸易隐含碳研究:国别排放与全球效应[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6):72-83.
[7] 赵玉焕,王淞.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日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2-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清洁产业出口扩张与污染天堂规避——基于贸易、环境政策协调的CGE模型研究”,项目编号:71563061
作者简介:沈小青,1991年,女,汉族,山东枣庄人,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兰天,1963年,男,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