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书法艺术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以黄海创作的部分电影海报为例,主要研究电影海报设计中书法艺术的应用,探索黄海先生电影海报的设计理念和风格。通过对电影海报设计中书法艺术的使用及其设计创意进行剖析,探讨了书法艺术与电影海报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书法艺术在当代电影海报设计中融合与应用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希望以此为中国的电影海报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书法艺术;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传统文化
日本设计师栗津荣之在接受访谈时曾说“海报是无声的宣传”。作为电影宣传的视觉媒介,海报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设计元素准确地向人们展示电影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应当具有明确的主题,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这往往令观者难以忘怀。海报是我们最先了解电影一切信息的来源。中国的电影海报的发展和电影相互依托,随着彼此的发展而发展,但海报设计制作水平普遍滞后,抄袭现象严重,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明星写真海报甚至“模板”海报。
书法艺术给予了电影海报丰厚的精神文化内涵。而电影海报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再创造的过程,这一点与书法艺术有一定共性。文字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既是传达电影信息的载体,更是一种重要的图形语言。将电影信息以视觉化的符号语言传递给观者,在吸引观者目光的同时传达电影所传达的信息,是功能性与情感性的结合。如今,在西方审美大肆横行的同时,如何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深厚底蕴的现代设计风格作品与潮流,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电影海报设计相结合,为国内电影海报设计市场带来新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成为新生代平面设计師应该思考的问题。
汉字与传统书法艺术相继出现,“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1]书法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它以毛笔为工具,以象形汉字为基础,讲究章法、气韵、结构、墨色,并且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其形式包括篆、隶、楷、行、草等,每一种字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色。
书法艺术与电影海报都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设计师向外界展示电影海报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将传统书法与电影海报设计与融合的过程,也是传统书法艺术创新与发展的过程。设计师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与美学理论同样要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设计师可以使用计算机等新兴工具对字体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更加灵活多样,具有现代审美趣味,从而赋予传统书法艺术新的美学竞争力与展示空间。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名片”,是电影上映之前展示电影内涵,激发观众审美情趣与审美欲望的独立的艺术作品。它不仅是电影宣传的媒介之一,还是一门将图形、文字、色彩结合的综合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对国家综合设计能力的衡量,侧面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审美情趣。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曾说“也许未来就在前面,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2]优秀的电影书法应该要符合影视作品,既不能脱离电影的主题,也不能将二者进行简单拼接。设计师应提前阅读剧本,反复琢磨,进入角色,体会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才能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同样,书法这门传统艺术也可以借助电影这种新兴艺术媒介得到发展,走向新生。
作为中国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师,黄海曾得到如许鞍华、姜文、张艺谋诸多知名导演的青睐。他的代表作品多为大众所熟悉的电影海报设计,如《黄金时代》《一代宗师》《影》《我在故宫修文物》《龙猫》等等。而这些电影海报的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多用书法字体进行画面表现,融入了中国书法元素,结合平面构成中的设计手法,打破海报中单纯文字的记录功能。书法艺术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品质,笔墨挥洒自如,更能显示气韵与张力,由书法家亲自执笔的字体充满文化底蕴和情感温度。书法的独一无二也让电影沾染了这层寓意。另外,书法的灵动感也可以促使设计师根据不同的电影内涵、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艺术风格寻找不同的字体,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的温婉,有的苍劲,以此来刺激观者感观,激起观者的情感共鸣,使两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感受。
对于书法的应用,源于黄海本人对东方美学的推崇,他从小跟着在中国美术学院教书的舅舅学画画及毛笔字,这种艺术熏陶深深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如《影》的电影海报(图1),整幅画面仅以纯粹的黑白呈现,白色字体在黑色背景映衬下,显得格外突出,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海报的情感表达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影”字采用了大气的行书,笔锋苍劲有力,笔触挥洒流畅,完美地诠释了影片中的武侠气息。由于字体书写时的速度感产生的大片飞白,使得整幅海报立刻有了不同于电影整体氛围的灵动感;浑然天成的整体结构,让观者感受到如同舞者一般的动态,而这种动态则是静态的字库字体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电影中的男主人公持剑暗藏于字体之后,这与影片中在夹缝中求生的“影子”内心的隐忍、刚硬相吻合,暗示着电影紧张的氛围。
而在大陆版《黄金时代》海报设计中(图2),片名“黄金时代”4个字虽选用了楷书,但其中也包含着行书飘逸灵动的笔韵。用笔坚毅干练、简洁明了却又不失大气,也是对萧红性格的暗喻。而字体中的断点手法,不仅契合了萧红的文人气质和漂泊不羁的一生,精致细腻的楷体似乎更是对其女性作家身份的一种暗示。金色的字体占据画面主体部分,在点明电影主题之外,黑、白、金三色穿插组合,在形式上形成一种素朴的优雅,在内容上也暗示了女主人公“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一生。
每张电影海报都以表现其电影所体现的内在世界为设计目的,设计师要站在电影立意本身,深入理解和把握电影的美学法则和审美需求,在设计中体现电影的内在美。本文希望通过对电影海报中书法艺术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探索电影海报的形式与内涵;借助电影海报艺术,使传统艺术走向新生,以自身创作实践为载体,创作出更具有魅力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马宗霍.书林藻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2]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第14版)[M].朱锷,译.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杨艳(1993—),女,江苏邳州人,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