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一题多做”给我国作文教学的启示
摘要:“一题多做”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语文教改的成果之一,为当时的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国“一题多做”是指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文进行批改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反复多次。但是却收效甚微,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与我国不同,美日的“一题多做”注重根据读者对象转换写作视角,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给我国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一题多做;作文教学;个性表达
一题多做是各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尝试,由于各国国情、教育背景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各国对“一题多做”的作文教学实践也千差万别。“一题多做”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语文教改的成果之一,为当时的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近几年,对作文教学“一题多做”的研究呈现下降趋势,然而作文教学的“一题多做”仍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在分析他国“一题多做”作文教学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一题多做”进行进一步地完善,使我国的“一题多做”更加成熟和更具可操作性。
一、我国“一题多做”作文教学
我国作文教学中的“一题多做”是指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文进行批改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反复多次。
我国“一题多做”的作文教学得到了众多教师的支持,给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可是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的问题,我国的“一题多做”是从教师批改和学生修改两个方面展开,作文批改是一项繁琐、耗时、耗费精力的工作,语文教师本身教学压力比较大,如此反复的修改会让教师更加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教师不断批改意味着学生要不断地修改,从学生功利性角度出发思考,学生在意的不是老师最后给出怎样的批语,更在意的是老师给出的最终成绩,老师费尽心思写出的批语在这时便成为了摆设。就算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重复修改,如此反复的修改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再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都有差异,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批语进行修改,只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最终还是会产生“千人一面”的老问题。
二、美日“一题多做”作文教学
无独有偶,美国和日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也采用“一题多做”,与我国“一题多做”不同的是,美日两国的“一题多做”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景或者不同的读者对象来进行多角度的创意型写作。
美国非常具有权威的教育文献《英语教学纲要》中规定:“学习根据不同的听众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向别人呼吁并能说服别人的技巧”。这也难怪美国会产生那么多的演说家。同时,日本的语文教学目标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场合,恰当的进行表达的能力,同时培养表达能力有益于生活的态度”。美日的“一题多做”有这样的几个特点。第一,以读者对象为主。文章是要写给读者而看,重视读者对象,同一题材的文章根据读者身份的不同而变换写作内容,使得写作内容更易被读者接受,在这样一个转换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第二,重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美日“一题多做”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读者,设计场景,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读者来设计自己的写作思路,有针对性的表达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多角度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想象力和思考力的发展。第三,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论是变换场景还是变换读者,都考验了学生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品质,在不断地变换中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1]
三、美日“一题多做”给我国作文教学的启示
虽然我国现在的作文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作文教学,亦不是简单的“一题多做”,但是美日“一题多做”式作文教学是一种集开放性、思辨性、创造性以及全面性为一体的作文教学,其作文教学给我国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一)打破传统的师生观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单向活动,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被动服从。教师是知识的主动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极易形成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一题多做”式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是学习的传授者和指导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
(二)培养读者意识,注重语言的交际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心存交流和倾诉的对象,并让其以假想的读者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3]在写作中考虑读者的阅读需要,特别是应用类文体,比如书信、影评、说明书等,均要考虑读者对象的特点和读者对象的需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国的写作训练忽视了读者对象,其实是抹杀了语言的交际作用。美日“一题多做”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设计不同的写作思路和写作角度,同一题材的作文写给不同的读者,体会不同的表达侧重点,以这种训练方式进行练习从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
根据所处的不同的环境、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对象,采取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写作。“一题多做”不仅是一种写作主体多角度的创意型写作,更是一种个性化写作的展示,学生个人对生活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不同,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丰富多彩。
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和不同的情境有创意的写作,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创作。
(四)弱化写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强化写作的情感宣泄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总是把语文当作教化学生的工具,而在语文教学的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也总是在无形中注重写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主流意识形态限制学生的灵动的思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郁积在心中的情感一泻而出,能使主体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是写作的内驱力之一。[4]
我国的作文教学为学生设置了固定的条条框框,情感是否积极向上,内容是否充实,认识是否深刻,总是让学生以一种成人化的认识代替对生活的最初感悟。 为了能让写作的目的更加纯碎,需要对写作目的进行正本清源,弱化写作的教化功能,强化写作的情感宣泄功能。写作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不能以成人化或者政治性的标准来让学生忽视内心的情感而去随大流跟主旋律去弘扬什么或者批判什么。最纯碎的写作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成长的记录,是个体内心最深处的独白,而这种最纯碎的写作是五彩缤纷的个性化写作,能够使写作主体得到心灵的慰藉,使读者与写作主体有了真正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我国一题多做的作文教学,要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使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放飞心灵。
四、结语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国的“一题多做”的作文教学要借鉴美日作文教学的“一题多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和学会思考,在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同时把思考的空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承明. 一题多做: 中国与美日作文教学比较[J]. 语文教学通讯: 小学 (C), 2004 (6): 43-44.
[2]邵晓枫、廖其发.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思想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77-83.
[3]石鑫佳.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
[4]李斌辉.论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现[J].教育评论,2004(3):61-64.
作者简介:王郡芳(1988-),女,山东临沂人,吉林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