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分析

    李紫薇 蔡洋萍

    [摘 要]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扶贫成为我国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普惠金融的发展将成为推动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结合我国数字技术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文章通过对我国普惠金融的现状及其助力精准扶贫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农村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3.8;F832

    1 引 言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我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并对乡村振兴进行了阶段化规划。为实现乡村美好蓝图,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借助普惠金融进行精准扶贫,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村地区给予的小额金融供给不足、存在财务可持续性差、扶贫精度低等问题。而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在全球金融科技产业规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五大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借助我国新兴金融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定将为我国精准扶贫注入新的力量。

    2 我国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决议以来,我国出台了大量普惠金融政策法规,中央财政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央行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小于1000万元。财政部及税务局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地区发放贷款,对于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据2019年1月25日央行发布的《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年末高5.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6958亿元。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将资金流向更需要的农村地区以及企业。

    2.2 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为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我国要通过开拓农村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将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明确国发行和农发行对乡村振兴给予长期信贷的支持。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18年三季度末数据,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6.6%。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33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9.8%。小微金融、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的建立以及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开展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给农村地区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

    3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优势

    《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指出我国的政策引导大大加快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速度,但仍面临着挑战。2016年我国提出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对于我国当前利用普惠金融推进精准扶贫所存在的问题,如扶贫成本高、风险防控以及普惠深度与广度等问题,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将有效改善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宜农贷为例,作为我国第一家公益助农的p2p平台,借用数字科技开创可持续公益的创新模式,将网络借贷与公益性事业相结合,为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提供资金,大力推动我国扶贫事业,并在2018年成功入围MIT普惠创新大奖。[1-2]随着我国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借贷、网上银行、数字保险、互联网投资等新型金融业务。[2]这些业务借助数字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拓宽了精准扶贫广度与深度,同时降低了扶贫成本,提高了扶贫效益。

    3.1 拓宽精准扶贫广度

    农村地区偏远,农民居住分散度大,银行线下业务难以在农村开展,网点较少。而随着我国智能电话以及3G、4G网络的普及,网上银行的设立将大大拓宽普惠金融的范围,推动普惠金融规模化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展和精准扶贫特惠产品的推广将更加具有效益。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例,通过建立外围IT系统平台,开设快捷支付、移动发卡、二维码等新兴电子渠道,使得更广范围内的农村地区可以享受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3]

    3.2 降低扶贫成本,提高扶贫效率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借助数字平台,众多金融机构发起扶贫众筹,开启中国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扶贫,通过集聚庞大的社会资金,给予农村扶贫支持。网上银行的建立,减少了银行对于线下设备及人员的成本,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业户,大大节省了时间与精力,更具便捷性。通过数字金融,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高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效率。[4]

    3.3 借助大数据优势提升扶贫精度

    数字金融利用大数据优势,可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当地特色产业深入了解,通过互联网信息的整合,了解农民金融需求,定制个性化金融服务,实现精准定位和精准扶贫,同时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

    4 促进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助力精准扶贫的措施

    数字普惠金融在给我国精准扶贫事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监管的不到位、农村征信体制的缺失、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使得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受限。

    同时,近年来我国的P2P网络平台数量剧增,一些网贷平台把目光投向了三农,开展了P2P农贷业务和公益助农信贷业务,这有利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扶贫,但涌现了一批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进行欺诈的违规平台,对农村地区人民以及资金提供者带来了风险。

    4.1 完善法律法规及监管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快,但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相对滞后,风险较大。国家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平台进行整治与审查,对于违规操作平台予以严厉惩治,规范数字普惠金融机构业务,定期对平台进行抽查,以防止部分平台打着扶贫公益性事业的名号集资圈钱。

    4.2 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征信体系

    农村贫困群体信用意识不强,存在借款农户无法及时还款的风险。农村信息数据缺乏,也难以对个体农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考核审查。

    因此国家要建立一套覆盖面广、有权威、开放性高的征信系统,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应对部分信息予以公示,对平台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针对数字普惠金融,结合数字金融科技优势,建立征信数据库。

    4.3 普及农村地区人口金融知识

    农村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对数字普惠金融认识不清,这成为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主要障碍之一。地方政府可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金融知识、数字普惠金融的讲座,举办宣讲活动。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农村地区关于精准扶贫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的宣传,解答当地人民对于相关政策的疑惑。[5]

    4.4 加大数字科技投入

    数字普惠金融相对于传统普惠金融,利用率和普及率不高。国家要提高数字金融科研投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推进精准扶贫,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降低技术风险。同时国家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3G、4G网络在农村的覆盖率。通过数字金融技术的提高,为农村地区人口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艺凡,李业祥,李璇,等.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普惠化发展——以“宜农贷”为例[J].现代商业,2019(5):156-157.

    [2]董润杉. 数字金融在普惠金融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24):112-113.

    [3]本刊编辑部.2018十大普惠金融人物[J].银行家,2019(2):1-20.

    [4]曲家文.金融科技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实践[J].中国金融家,2019(Z1):129-130.

    [5]刘永礼.基于普惠金融理论下的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研究[J].商业经济,2019(1):112-113.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