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病虫害防治

黎彦
柿树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东起辽宁、大连,南至广东、云南、福建。柿果按食用来分,有涩柿、须要脱涩处理才能吃。还有甜柿,在树上成熟即可食用,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北、福建等地。
柿树病虫害种类较多,现将发生较普遍的介绍如下。
1病害
1.1炭疽病
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江苏、浙江、广西等地。
1.1.1危害状主要危害果实、枝梢及苗木枝干,叶片发生较少。果面上出现许多黑褐色近网形稍凹陷的小斑点,后期果肉形成黑硬的斑块。新梢染病呈褐色中部稍凹陷的椭圆形病斑、病枝腐朽易折断、枯死。
1.1.2发生规律病菌主要在病斑、干病果处越冬,北方果区6月上旬开始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7月下旬病果脱落。天气潮湿时,病部生出粉红色病菌孢子,继续传播危害。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易染病。
1.1.3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合理施肥,勿多施氮肥。②清除病原,经常剪除病枝、拾净落果烧毁。③药剂防治。引种苗木时,应剪去病部,在20%石灰液中浸泡10分钟后再定植。6月上中旬喷1:5:400波尔多液,7-8月再喷1~2次,也可用65%代森锌500~700倍、50%多菌灵800倍、80%炭疽福美500~6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1.2柿角斑病
分布广,从华北到西北山区、从浙江到四川、云南、两广等柿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引起早期落叶、落果。
1.2.1危害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柿蒂,叶片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褐色多角形。柿蒂上病斑在蒂的四角边缘黑褐色。病斑上密生黑褐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1.2.2发生规律病菌在病叶、病蒂上过冬,6-7月份,温湿度适宜条件下,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侵染叶片(图1)和果实。病蒂上病菌可存活3年以上,因此病蒂是角斑病发病的根源。雨量与角斑病流行关系很大,在华北地区,8月份开始发生,9月份可造成大量落叶。
1.2.3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②清除病原。发芽前彻底摘除病蒂及枯枝,烧毁。③药剂防治:参看柿炭疽病防治用药。
1.3柿圆斑病在我国华北、西北山区发生普遍,造成柿树早期落叶、落果,削弱树势、降低产量。
1.3.1危害状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出現大量圆形小斑点,边缘不清,逐渐扩大。正面淡褐色,背面有灰色边缘,数日后病斑可达百余个。后期病叶变红,病斑边缘出现绿色和黄色晕圈(图2)。发病快,果实变红软,叶片脱落。
1.3.2发生规律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上过冬,在北方6、7月份成熟传播,由气孔侵入叶片,8、9月份出现病斑。树势衰弱,土壤缺肥,发生期多雨,发病严重。
1.3.3防治方法参看柿角斑病。
2虫害
2.1柿蒂虫
发生普遍,幼虫在果实贴近柿蒂处危害,造成果实早期变软脱落,降低产量,是柿树的主要害虫。
2.1.1形态特征成虫:体淡紫褐色,有金属光泽,体长6.0~6.5毫米,翅展16~17毫米。胸部中央有一黄色斑,前翅靠近顶端有一带状纹。后足胫节着生长毛。静止时在身体两侧开张,容易识别。
卵椭圆形,长0.5毫米,乳白色至浅红色,表面有细小纵纹及白色短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头黄色,全身紫褐色。
蛹长7毫米,褐色。
2.1.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两代,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过冬,4月中旬化蛹。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至6月上旬出现,盛期在5月中旬。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危害果实,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一部分在被害果内,一部分在树皮裂缝下结茧化蛹。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中。幼虫7月下旬开始危害,8月份为盛期,8月下旬以后陆续老熟越冬。
成虫白天静伏叶背阴暗处,夜间活动。卵多产在果梗与果蒂缝隙处。第一代幼虫孵化后,多自果柄蛀入果内危害,并在果蒂与果枝相接处用丝缠缀。一头幼虫可危害4~6个幼果,被害果变为灰褐色,干枯不落。第二代幼虫在柿蒂下危害果肉,被害果提前变红变软脱落。
2.1.3防治方法①刮树皮。冬季至发芽前刮净枝干上老树皮,消灭越冬幼虫、烧毁。②摘虫果。幼虫害果期,中部地区在6月中下旬,摘净挂在树上的虫果,要连柿蒂一起摘下,只要第一代虫果摘净,可以减少第二代发生。③树干绑草环。8月中旬以前,老熟幼虫进入树皮下越冬之前,在刮过树皮的枝干上绑草环,可以诱集老熟幼虫进入过冬,冬季解下草环烧毁。④药剂防治。在5月中旬和7月中旬两代成虫盛期喷90%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或菊酯类农药3000倍防治。
2.2柿绵蚧
在柿产区普遍发生,又叫柿绒蚧、柿虱子。以若虫和成虫危害果实和新梢,影响柿子产量和品质。
2.2.1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1.5毫米,宽1毫米,椭圆形,身体紫红色,背覆白色毛毡状蚧壳,长3毫米,宽2毫米。雄成虫体长1毫米,血红色,翅无色半透明。卵:椭圆形,长0.3~0.4毫米,紫红色,表面附着白色蜡粉。若虫:越冬若虫体长0.5毫米,紫红色,体扁平椭圆形,周身有短刺状突起(图3)。
2.2.2发生规律在山东一年发生4代,广西一年发生5-6代。以覆有白色蜡粉的初龄若虫在枝条、树干的裂皮缝和干柿蒂上过冬。北方4月中下旬爬到嫩芽、新梢、叶背吸食汁液,固着危害,以后分化为雌雄两性。5月中下雌虫背面逐渐形成卵囊,一年中各代若虫出现盛期分别为:第一代6月上中旬,第二代7月中旬,第三代8月中旬,第四代9月中下旬,各代发生不整齐,基本上每月一代。前两代主要危害柿叶及小枝,形成黑斑。后两代主要危害柿果,多在果面靠近柿蒂处固着危害,稍凹陷,果实由绿变黄变软,提早脱落(图3)。柿绵蚧的天敌有黑缘红瓢虫和红点唇瓢虫。
2.2.3防治方法①发芽前刮去树干粗皮,消灭在皮下越冬的若虫。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②出蛰期防治。越冬虫离开越冬部位,未形成蜡壳前,使用40%速扑杀1500倍液或25%乙酰甲胺磷1000倍效果良好。③保护天敌。天敌发生期,不用或合理使用农药,以保护和利用天敌。
2.3草履蚧
寄主广泛,可危害多种果树、林木。在靠近丘陵的、地埂边缘、果园里、庭院中甚至马路边的树木都有发生。被害树发芽迟,枝条枯死,树势衰弱。
2.3.1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8~10毫米,扁平椭圆形,背面灰褐色,腹面黄褐色。全身微覆白色蜡粉,触角和足黑色。雄成虫体长4-5毫米,紫黑色,有一对黑色的翅。卵:黄色椭圆形,包在白色的卵囊内。幼虫:体形与雌成虫相似,稍小,色较浅。
2.3.2发生规律一年生1代,以卵在树根附近的土缝中成堆越冬,靠近梯田边的柿树发生较多。卵在向阳处孵化较早,12月即有孵化的,一般1-2月份孵化。出土期长达两个月之久,一般三月上中旬大量上树,多聚集在嫩枝上吸食汁液,4月份危害最烈,雄虫脱皮两次,4月下旬爬到粗皮缝、树洞。根际土缝分泌棉絮状白毛化蛹,5月上旬变为成虫。雌虫脱皮三次,交尾后5月中下旬潜入根际土缝中产卵,以卵在土中越夏越冬,卵有白色棉絮狀白毛包被。
2.3.3防治方法;①冬季将树下根际卵堆烧毁,消灭越冬虫源。②早春在若虫孵化上树前,涂粘虫胶10~20厘米,粘死上树若虫(涂前将老树皮刮光)。经常检查,粘度不够应再涂。可用石油沥青500克与废机油550克加热融化涂抹。也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植保室自制的“拦路虎”涂抹,效果良好。
2.4柿斑叶蝉
又名血斑小叶蝉,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等柿产区。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使叶片失绿苍白,以致早期落叶。
2.4.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毫米左右,全身淡黄白色,头部向前突出,前胸背板有橘黄色斑点两个,前翅有一条橘红色不规则斜斑纹,翅面散生若干褐色小点。卵:白色,长形稍弯曲。若虫:末龄若虫体长2.2~2.4毫米,复眼,红褐色。初龄若虫淡黄白色,稍大变黄色,身上有白色长刺毛。
2.4.2发生规律北方果区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当年生枝条皮层内越冬,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第一代若虫期近一个月,5月上中旬成虫出现,产卵在叶片背面靠近叶脉处。6月上中旬孵化为第二代若虫,7月上旬成虫出现世代交替,常造成严重危害(图4)。若虫孵化后先集中在枝条基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致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成虫和若虫喜欢横着爬行,成虫受惊动即起飞。
2.4.3防治方法经常检查叶背若虫发生情况,北方果园6月上中旬第一、二代若虫发生期打药最好。可使用10%吡虫啉5000倍、20%叶蝉散800倍或50%马拉硫磷、50%敌敌畏1000倍等防治。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