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天牛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
袁自更
星天牛又称柑橘天牛、华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一种分布广、食性杂、破坏性大、防治困难的林业重要蛀干害虫,国内分布于吉林、辽宁、安徽、江西、云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濮阳地区主要分布在南乐、台前、范县等县区,能危害苹果、杏、桃、枣、樱桃、李、梨、无花果、柑橘、悬铃木、刺槐、杨、柳、榆、苦楝、紫薇等多种果树及林木。以成虫啃食枝梢嫩皮,幼虫蛀食枝干危害,造成枝干千孔百洞,折断枯死,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
1识别特征
成虫漆黑色具金属光泽,体长27~41毫米,宽6~13.5毫米;雄成虫(图1)触角倍长于体,雌成虫(图2)触角长于体长1/3;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小颗粒,每鞘翅具大小白斑15~20个,排成不整齐的5横行,第1和2行各4斑,第3行约5斑,第4和第5行各2和3斑,斑点变异大。卵(图3)长椭圆筒形,长5.6~5.8毫米,宽2.9~3.1毫米,中部稍弯,初产时为白色,以后渐变为乳白色。老熟幼虫(图4)呈长圆筒形,稍扁,乳白色至淡黄色,体长38~67毫米,前胸宽11.5~12.5毫米,头部前端黑褐色;前胸背板的黄褐色凸字形斑上密布微小刻点,上方左右各有1个黄褐色飞鸟形斑纹;主腹片两侧各有密布微刺突的卵圆形区1块。蛹体纺锤形,长29~38毫米,乳白色,羽化前逐渐变为淡黄色至黑褐色,触角细长并向腹中线强卷曲,体形与成虫相似。
2发生规律
星天牛在濮阳地区1~2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蛀道内越冬,3月间开始活动取食,4月份幼虫老熟。老熟幼虫在蛀道上端凿长3.5~6.0厘米、宽1.8~2-3厘米的宽大蛹室,将下端塞紧,上端开一直通表皮的圆形羽化孔(图5),外被变色树皮掩盖,然后在蛹室中头部向上,不取食,立于蛹室内,气温稳定到15℃以上时开始化蛹。5月下旬化蛹基本结束。蛹期18~33天。成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出孔高峰。成虫寿命40~50天,飞翔距离约20米。成虫羽化后先在蛹室停留5~8天才从羽化孔钻出,咬食寄主幼嫩枝梢树皮(图6)作补充营养,10余天性成熟后交尾,交尾持续时间1~3小时,晴天无风的8~17时取食、交尾频繁,早晨较活跃,中午多停息枝端,晚上9时后及阴雨天亦多静止。雌雄可多次交尾(图7),交尾后取食3~4天产卵,产卵于倒“T”形或“一”字形(图8)刻槽(宽约5毫米,长约8毫米,深2毫米)下方,每处产1粒卵,产卵后从黏液腺分泌淡黄色黏液,并用臀部来回移动挤压,把掀开的树皮压覆于卵粒上,产卵处皮层稍微隆起、开裂,表面湿润。卵多产在果树类树干基部、主侧枝下部、绿化树种2米以下及主干分枝点上下,每雌成虫产卵约30粒,卵经7~15天孵化出初孵幼虫(图9)。本地卵约6月中旬开始孵化,7月上中旬达到孵化高峰。幼虫孵化后先取食卵壳和韧皮部被黏液浸渍变色部分,几天后在皮下取食新鲜韧皮部,蛀成不规则扁平坑道,内充满虫粪,1个月左右,向木质部深入2~3厘米后转而向上蛀坑并向外蛀穿一个排粪孔,排出黄褐色虫粪和蛀屑(图10)。幼虫共6龄,幼虫期长达10个月,虫道长20~60厘米,宽0.5~2.0厘米,从孵化后开始危害,9月底大部分幼虫转而沿原坑道向下移动,至蛀人孔再另蛀新坑道向下部蛀害,至10月底11月上句越冬。
3绿色防控措施
3.1检疫措施加强检疫,防止运输苗木、木材传播。
3.2捕捉成虫
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虫盛发期间,阴雨天或晴天中午前后在树干、主枝附近进行人工捕杀成虫。
3.3锤击刻槽
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现主干上有产卵后的刻槽,就地取材利用砖、石块或用锤子锤击刻槽杀死虫卵。
3.4刺殺幼虫
8月份前孵化出的星天牛幼虫多在树皮下蛀食,尚未深入木质部,这时可在主干与主枝上寻找细小的黄褐色虫粪,一旦发现虫粪,即用锋利的小刀划开树皮将幼虫杀死,或用铁丝从最新排粪孔中钩刺幼虫。
3.5喷洒药剂
在6-7月成虫盛发期,对树体喷洒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2000倍液,或用绿色威雷200倍液,均匀喷洒主干和主枝,以毒杀成虫。
3.6毒签熏杀
使用毒签时,先用铁丝将天牛幼虫最新鲜的排粪孔掏通5厘米并探准蛀孔方向,再将毒签插入木质部,以药头全部插入蛀孔内为准,然后用泥封严毒签四周及其它所有陈旧的蛀孔。若遇蛀孔小药头大的情况,可用铁丝类工具把蛀孔适度扩大。
3.7生物防治
一是在星天牛的幼虫和蛹期(3-9月)释放捕食性天敌花绒寄甲。释放时,将花绒寄甲成虫或卵释放盒固定在天牛刻槽附近即可,每亩最佳释放量为成虫40头,卵2000粒。连续释放3年以上,可持续控制天牛等蛀干害虫的发生。二是保护和招引啄木鸟,提高自然控制率。可于2月份挂设木段(心腐杨木直径15~20厘米,长60~70厘米)招引大斑啄木鸟凿洞营巢,每15亩挂设1~1.5根木段,悬挂高度4米以上,每巢一般辐射半径100米以上。
星天牛又称柑橘天牛、华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一种分布广、食性杂、破坏性大、防治困难的林业重要蛀干害虫,国内分布于吉林、辽宁、安徽、江西、云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濮阳地区主要分布在南乐、台前、范县等县区,能危害苹果、杏、桃、枣、樱桃、李、梨、无花果、柑橘、悬铃木、刺槐、杨、柳、榆、苦楝、紫薇等多种果树及林木。以成虫啃食枝梢嫩皮,幼虫蛀食枝干危害,造成枝干千孔百洞,折断枯死,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
1识别特征
成虫漆黑色具金属光泽,体长27~41毫米,宽6~13.5毫米;雄成虫(图1)触角倍长于体,雌成虫(图2)触角长于体长1/3;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小颗粒,每鞘翅具大小白斑15~20个,排成不整齐的5横行,第1和2行各4斑,第3行约5斑,第4和第5行各2和3斑,斑点变异大。卵(图3)长椭圆筒形,长5.6~5.8毫米,宽2.9~3.1毫米,中部稍弯,初产时为白色,以后渐变为乳白色。老熟幼虫(图4)呈长圆筒形,稍扁,乳白色至淡黄色,体长38~67毫米,前胸宽11.5~12.5毫米,头部前端黑褐色;前胸背板的黄褐色凸字形斑上密布微小刻点,上方左右各有1个黄褐色飞鸟形斑纹;主腹片两侧各有密布微刺突的卵圆形区1块。蛹体纺锤形,长29~38毫米,乳白色,羽化前逐渐变为淡黄色至黑褐色,触角细长并向腹中线强卷曲,体形与成虫相似。
2发生规律
星天牛在濮阳地区1~2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蛀道内越冬,3月间开始活动取食,4月份幼虫老熟。老熟幼虫在蛀道上端凿长3.5~6.0厘米、宽1.8~2-3厘米的宽大蛹室,将下端塞紧,上端开一直通表皮的圆形羽化孔(图5),外被变色树皮掩盖,然后在蛹室中头部向上,不取食,立于蛹室内,气温稳定到15℃以上时开始化蛹。5月下旬化蛹基本结束。蛹期18~33天。成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出孔高峰。成虫寿命40~50天,飞翔距离约20米。成虫羽化后先在蛹室停留5~8天才从羽化孔钻出,咬食寄主幼嫩枝梢树皮(图6)作补充营养,10余天性成熟后交尾,交尾持续时间1~3小时,晴天无风的8~17时取食、交尾频繁,早晨较活跃,中午多停息枝端,晚上9时后及阴雨天亦多静止。雌雄可多次交尾(图7),交尾后取食3~4天产卵,产卵于倒“T”形或“一”字形(图8)刻槽(宽约5毫米,长约8毫米,深2毫米)下方,每处产1粒卵,产卵后从黏液腺分泌淡黄色黏液,并用臀部来回移动挤压,把掀开的树皮压覆于卵粒上,产卵处皮层稍微隆起、开裂,表面湿润。卵多产在果树类树干基部、主侧枝下部、绿化树种2米以下及主干分枝点上下,每雌成虫产卵约30粒,卵经7~15天孵化出初孵幼虫(图9)。本地卵约6月中旬开始孵化,7月上中旬达到孵化高峰。幼虫孵化后先取食卵壳和韧皮部被黏液浸渍变色部分,几天后在皮下取食新鲜韧皮部,蛀成不规则扁平坑道,内充满虫粪,1个月左右,向木质部深入2~3厘米后转而向上蛀坑并向外蛀穿一个排粪孔,排出黄褐色虫粪和蛀屑(图10)。幼虫共6龄,幼虫期长达10个月,虫道长20~60厘米,宽0.5~2.0厘米,从孵化后开始危害,9月底大部分幼虫转而沿原坑道向下移动,至蛀人孔再另蛀新坑道向下部蛀害,至10月底11月上句越冬。
3绿色防控措施
3.1检疫措施加强检疫,防止运输苗木、木材传播。
3.2捕捉成虫
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虫盛发期间,阴雨天或晴天中午前后在树干、主枝附近进行人工捕杀成虫。
3.3锤击刻槽
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现主干上有产卵后的刻槽,就地取材利用砖、石块或用锤子锤击刻槽杀死虫卵。
3.4刺殺幼虫
8月份前孵化出的星天牛幼虫多在树皮下蛀食,尚未深入木质部,这时可在主干与主枝上寻找细小的黄褐色虫粪,一旦发现虫粪,即用锋利的小刀划开树皮将幼虫杀死,或用铁丝从最新排粪孔中钩刺幼虫。
3.5喷洒药剂
在6-7月成虫盛发期,对树体喷洒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2000倍液,或用绿色威雷200倍液,均匀喷洒主干和主枝,以毒杀成虫。
3.6毒签熏杀
使用毒签时,先用铁丝将天牛幼虫最新鲜的排粪孔掏通5厘米并探准蛀孔方向,再将毒签插入木质部,以药头全部插入蛀孔内为准,然后用泥封严毒签四周及其它所有陈旧的蛀孔。若遇蛀孔小药头大的情况,可用铁丝类工具把蛀孔适度扩大。
3.7生物防治
一是在星天牛的幼虫和蛹期(3-9月)释放捕食性天敌花绒寄甲。释放时,将花绒寄甲成虫或卵释放盒固定在天牛刻槽附近即可,每亩最佳释放量为成虫40头,卵2000粒。连续释放3年以上,可持续控制天牛等蛀干害虫的发生。二是保护和招引啄木鸟,提高自然控制率。可于2月份挂设木段(心腐杨木直径15~20厘米,长60~70厘米)招引大斑啄木鸟凿洞营巢,每15亩挂设1~1.5根木段,悬挂高度4米以上,每巢一般辐射半径100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