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表现绘画方法与理论的思考探析

    摘 要:具象表现绘画是产生于上个世纪的绘画方法,它以现象学为理论依据,强调悬置法、纯粹直观性和未完成性,试图展现事物原来的本真及其内在释放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关键词:具象表现;现象学;悬置;直观;未完成性

    具象表现绘画是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种绘画方法,具象表现绘画的提法最初是由法国的艺术评论家让·克莱尔在1975年的一个法国策展中第一次使用,当时欧洲的一批画家,他们对事物观察的非常细微真实,在绘画的表现上注重视觉真实感和精神层面的共鸣,这种绘画方法摒弃了传统的绘画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的思想,树立了绘画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的一种情感的表达方法,在这里,绘画是艺术的思想只是具象表现绘画绘画方法的一个手段或者工具,这与传统上的绘画艺术思想相违背,但经过塞尚(现代绘画之父,追求实在的形状和永恒的视觉)、莫兰迪、贾克梅蒂等艺术家的坚持与创作,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终归在上个世纪中叶形成一个独立的绘画创作表现形式。

    一、具象表现绘画理论产生發展的脉络

    (一)具象表现绘画理论的起源

    具象表现绘画理论构想最初产生于法国,但具象表现绘画的实践研究却是开始于中国。具象表现绘画理论的提出依据的学术基础是西方现代哲学中的现象学。现象学是流行于西方二十世纪的一种哲学思潮,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他认为意识经验的内容既不是主体的多次感受,也不是客体的重复呈现,而是与二者相关的某种意识性的东西,从而离开了主张主体内在性的传统唯心主义,返回到原始的“现象”,即各类经验的“本质”。现象学并不是一个可以固定模式的纯粹理论性概念性的东西,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而现象学理论中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二)具象表现绘画理论的基本内容

    具象表现绘画理论运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观方法,以纯视觉的形式而不是超越提炼实际的艺术形式来理解我们周围的实际世界,强调完全从实际情况出发,一点不多加描述的方式来展现现实生活和现实世界。目的是获得现实世界的直观真实性,从而获得现实世界传达出来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在绘画中更加注重精神力量的发掘。具体的说来,就是对绘画中传统的绘画手段、方式、规程,甚至是长期形成的既定观念、画派、画风等等一切完全打破,或者是把他们都收起来,悬置起来,完全以一个出生婴儿的状态来进行创作,边创作,边提出对对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的质疑。具象表现绘画理论有三个特点:第一,质疑性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眼见的就是真实的吗?质疑的表现形式,使观看在具象表现绘画中成为了一种谨慎的行为,是对事物本真的邀请和呼唤。第二,绘画创作时的意识行为进程与时间的流逝相互依存,每一秒都不同于前一秒的状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和状态,使绘画的行为永远处于“抹去重画,反复描述”的状态,在不断变化运动的事物本质推动性下,找到事物的本真。第三,未完成性是具象表现绘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因为事物本质上是运动的,就像哲学上说的一句话“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具象表现绘画追求的正是事物本质上的运动性,因此未完成性必然是一种永恒的状态,这也正是具象表现绘画与其他绘画方法不一样的地方,未完成性揭示的是一种无现成、无终结的绘画创作过程和状态。

    二、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详细解读

    (一)现象学式的看。即将绘画中的“观看”严格限制于直接呈现的现象,将对象自身以外的一切影响纯粹视觉的东西“悬置”。现象学式看需要遵循现象学的基本方法,在实际绘画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悬置。“悬置”是现象学的一个基本要素,对于绘画者来说,就是要求绘画者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在观察绘画目标的过程中,要将目光固定在绘画目标本身呈现的现象上,而对其他一切绘画目标本身以外的影响绘画目标呈现本真面貌的东西,包括纯粹视觉的东西及绘画者本身原有的,即先入为主的绘画规程、美学观点、绘画手段、观察方法等等所有能影响认识和展现绘画目标本真的东西全部悬置起来,或者说暂时的抛弃,以求达到婴儿般的初始状态来观察绘画目标,最真的东西也是最简单的东西。而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因为绘画者是一个有思想,有经验和经历的人,是独立的个体,其独立性决定了绘画者在进行创作时不可能完全摒弃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经验体系感知,无论怎么努力,在绘画作品上都会有一点点原有价值观念、经验体系感知的痕迹。贾克梅第曾经说过:重要的是避免一切先入之见,尝试只看那些存在的东西。所以,对于绘画者本身来说,正确的“看”就成为了具象表现绘画的重中之重,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原始本真的观察方法更有优势性,由于没有更多的经验体系感知和先入为主的美学观念,初学者对于所见的事物,会有明显的鲜明的感知能力,而这种感知能力,既是在正确的观察中获得,也是对绘画目标的本真的最近距离的感知和接触。

    2.直观的纯粹性。绘画者在进行绘画观察阶段,一定要把自己的目光聚集固定在事物本身上,即要把观看,严格限定在绘画目标自身所直接显现的直接的活动经验上。在绘画的实际学习和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绘画者在进行绘画学习和创作时,往往所画的不是其眼前所呈现的事物的样貌,而是其脑海中多年已经固定的形式的事物的样子。例如,眼前放了一个静止的杯子,很多绘画初学者认为不过就是一个杯子,三下五除二,几笔就画了一个杯子,以为这样就是绘画,就是具象表现绘画,而实际上这是一个老者使用了多年,具有一定时间沉淀的杯子,表面看是个普通的杯子,实际上是包含有老者故事的一个杯子,杯子的意义已经不再是盛水,更多的是对老者的陪伴。这些内在的情感上的东西要要求绘画者能感受到,观察出来,并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因此,观察过程中的纯粹性,要求绘画者突破脑海中原有的固定模式,找到观察对象的鲜明特征,否则就成了千篇一律的概念表现模式,这是最初绘画者进行绘画创作的大忌。

    3.质疑性是现象学的特征也是具象表现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我看见的就是真的吗,我看见的就是这样的吗?绘画创作者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发出这样的质疑,能使绘画者对自己的观察行为不断的更新观察结果,使绘画观察成为一种慎思的行为。根据哲学里事物运动的本质性特点,绘画者的观察对象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前一秒的事物已经更当前的事物不是同一个事物了,所以,绘画者只有不断的进行质疑、不断的反问,才能感知观察到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本真,只有在这种观念行为下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才有生命力,因为这样的作品展现的不仅是绘画作品本身,还有绘画作品的生命。

    (二)是“寓言综合”,即尝试在静止画面上抓住“不断逃离的东西”,永不停止地抹掉上一次的描绘。(司徒立:现代具象表现绘画及其基础方法论浅谈)与其说抓住“不断逃离的东西”,我认为更准确的说法是抓住“不断逝去的东西和不断涌进来的东西”。事物的运动性本质,决定了其发展的不可逆性,我们肉眼所见到的绝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因为在一刹那事物已经不是事物原来的状态了,因为事物本身的运动性决定了其每个时期存在的状态和意义也是不同的,因此绘画者在进行绘画观察过程中,既要感知观察到事物前一秒和后一秒的不同展现,也要更深层次的感知理解事物在不同阶段释放的不同意义,切记,即使我们看着静止不动的事物也是有生命的,而具象表现绘画正是诠释事物本身的这种生命存在性。因此,绘画者在进行绘画创作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抹掉重画”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展现事物的本真。

    (三)未完成态是具象表现绘画创作上的又一个显著特征。由“抹去-重画-再抹去-再重画”去呈现“痕迹叠痕迹的画面”和“没完没了之感”,以体现画家“不可为而为之”的生命意志。(司徒立:现代具象表现绘画及其基础方法论浅谈)在现实生活和创作中,绘画者无法像获得一个确定的实物那样,去获得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存在经验,每个存在都是合理的,但每个存在都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点它的存在经验也是不能复制的,存在经验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事物表达上的无限性,体现在具象表现绘画的创作上,就表现为创作的未完成性,即具象表现绘画永远都是未完成的状态。事实上,也是没有有什么比这种不断流动、不断生成、永无止境的真实状态更有存在的意义性,更有对创作者的吸引力,更能展现事物本来的面貌。由于绘画对象具有这种不确定性,所以在绘画创作时,绘画者要留有表现的绘画余地,不管什么地方,都不能画满画实。画“七”留三”是很好的表现方式。

    三、结语

    司徒立称:当西方现代画坛观念越来越多、而形象越来越弱,曾经辉煌的抽象艺术越来越机械、呆板、贫乏、重复的时候,具象表现绘画“既接受了现代主义的洗礼、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它开辟了现代绘画的另一个方向:以纯视觉形式理解世界,指向现实世界的直观真实性。”这既是具象表现绘画产生的历史环境因素,也是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寻求精神上更深层次东西的结果。以现实的存在,反应事物的本真及其本真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灵动。通过以上对具象表现绘画方法和理论的分析梳理,我们发现,具象表现绘画虽然以西方哲学中的现象学为自己的理论依据,但与现象学理论本身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距离。具象表现绘画借鉴了现象学中观察事物的方式,对传统的绘画创作理念进行了斗争,而悬置法、纯粹直观性和未完成性,使具象表现绘画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独特特征,使绘画作品有了运动状态的生命。这种追求真实的绘画创作方法,在绘画的理论和实践上拓展多了繪画的空间范围,在心灵上,使绘画者和绘画目标进行了心灵的碰撞体验,对绘画者的绘画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司徒立.现代具象表现绘画及其基础方法论浅谈[J].新美术,1994,(02).

    [2]司徒立,金观涛.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表现绘画[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

    [3][德]瓦尔特·比梅尔.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M].孙周兴,李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作者简介:

    庄丽,就职于广东省珠海市古元美术馆展览陈列部,现为珠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古元美术馆平面设计师、珠海市巴蜀文化研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