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调查管窥我国少年儿童阅读现状

【摘 要】 文章基于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对我国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阅读现状、阅读习惯、阅读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少年儿童的阅读策略:重视家长对阅读的认知、重视家庭阅读环境的建设、重视发挥少儿出版的作用、重视少年儿童的阅读引导等。
【关 键 词】儿童阅读;全民阅读;书香社会
【作者单位】拜庆平,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2.008
儿童阅读是涉及国民素质、民族发展、国家未来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提高全民阅读水平、构建书香社会的基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0—3 岁是养成儿童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3—6岁则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德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前如果不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可见,如果错过了儿童阅读的黄金时期,儿童将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这是后天无法弥补的。
在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共同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研究并构建系统、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少年儿童早期阅读体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同阶段的孩子,由于其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在阅读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阅读需求。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为孩子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图书和阅读方法。本文以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未成年人数据(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分为0—8周岁、9—13周岁和14—17周岁三个年龄段)为基础,对我国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阅读状况做如下分析。
一、少年儿童阅读现状
1.阅读率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课外图书阅读率为85%。其中,2017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课外图书(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的各类出版物阅读均指课外读物的阅读,不含教材教辅)阅读率为75.8%,9—13周岁少年儿童的课外图书阅读率为93.2%,14—17周岁人群的课外图书阅读率为90.4%。
调查数据表明,在当今社会,虽然网络/手机游戏等娱乐活动充斥着少年儿童的业余生活,但是少年儿童的阅读热情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阅读兴趣依然很浓。从调查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不仅能使少年儿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还能使少年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2.阅读图书数量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量逐渐递增。2017年,0—8周岁人群平均每年阅读课外图书7.23本,9—13周岁人群平均每年阅读课外图书8.87本,14—17周岁人群平均每年阅读课外图书11.57本。
很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类兴趣班的介入、孩子兴趣点的不同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孩子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有限,但随着知识结构和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课外图书阅读量在逐渐增加。调查发现,14—17周岁人群的阅读量变化最大,2016年到2017年增加了2.46本。但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芬兰等国相比,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还是偏低。
3.阅读起始年龄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8周岁有过阅读经历的儿童平均阅读起始年龄为2.38周岁。总的来看,82.7%的儿童是在3周岁之前有阅读行为的。其中,有25.0%的儿童在0—1周岁开始阅读,29.6%的儿童在2周岁开始阅读,28.1%的儿童在3周岁开始阅读,4周岁前开始阅读的儿童比例为10.4%,5周岁前开始阅读的儿童比例为2.1%,6周岁前开始阅读的儿童比例为4.0%,7周岁前开始阅读的儿童比例为0.5%,8周岁前开始阅读的儿童比例为0.3%。
《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是韩国阅读指导专家南美英博士的作品之一,在书中,南美英博士根据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把学龄前儿童阅读分为四个时期:胎教时期(0岁)、床边故事时期(1—2岁)、图画书时期(3—4岁)、听故事时期(5—6岁)。他认为0—6岁时期的阅读方式为撕书、吃书、听书、读书。0岁孩子的阅读确实是从“啃”书开始,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对图画书感兴趣,但他们也喜欢把书放进嘴里,或者用力地摔打,甚至是撕书。当孩子把书当作一种玩具时,就说明孩子已经对书产生兴趣了,这时父母就可以读书给孩子听。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识字量慢慢增加,父母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阅读。
关于儿童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国内外的许多专家一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儿童阅读越早开始越好,“可以早到孩子刚出生时,也可以早到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1],当然,这时候的儿童阅读概念应宽泛地理解为听(声音)或看(图画或文字)与阅读相关的内容,并且这样的阅读需要父母的参与,即亲子共读。
真正意义上的早期儿童阅读,应以激发儿童兴趣为主,以培养儿童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也就是说,在引导儿童阅读方面,我们可以尽早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但决不能过早地将阅读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二、少年儿童阅读习惯
1.阅读的时长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8周岁儿童中,有94.3%的儿童平均每天至少进行过5分钟左右的阅读,在有陪读习惯的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23.69分钟陪孩子读书。其中,0—8周岁亲子阅读时长为20—30分钟的比例为37.2%。此外,9—13周岁少年儿童平均每天花费25.80分钟在课外阅读上,而14—17周岁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56.02分钟阅读图书、6.86分钟阅读报纸、9.73分钟阅读期刊。
调查发现,0—13周岁的少年儿童中,每天阅读20—30分钟的人最多,其次为10—20分钟,而阅读时长在1小时以上的少年儿童占比较少,仅占6%。目前,市场上的少儿读物种类繁多,但是少年儿童阅读的时间反而少了,很多孩子的业余时间都被各类补习班、興趣班以及网络、电视抢走了。如今,私立教育机构大规模发展,有的学校、家庭过分追求分数,繁重的作业、形形色色的补习班使得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孩子的阅读时间被剥夺。如何在少年儿童群体中推广阅读,让孩子们回归阅读、亲近阅读,是社会各方都要思考的问题。
2.阅读的目的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在孩子年龄较小时,更多是将“帮助认识各种事物”和“帮助识字,学数数”作为引导孩子阅读的主要目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则开始注意帮助孩子“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不难看出,我国0—8周岁儿童家长在儿童早期阅读引导中有功利性的倾向。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功利化的阅读引导思路,让家长们忽略了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后果则是容易让孩子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
3.阅读的方式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对少年儿童阅读情况的观察,39.8%的家长表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33.6%的家长表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家长读给孩子听”,而表示孩子喜欢自主阅读的比例仅有17.8%。
在0—8周岁儿童中,91.5%的儿童在平时阅读中会有家长陪同。陪读时,更多的是由妈妈充当陪护者的角色。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83.9%)的家庭表示在孩子平时阅读的过程中是由妈妈陪同的,而爸爸作为儿童阅读陪护者的比例仅为30.3%。(调查问卷中,此题允许被访者选择多个选项,因此各个选项的百分比总和将大于或等于100%。)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自主阅读的能力逐渐加强。调查数据显示,在9—13周岁的少年儿童中,家长的陪护比例为55.3%。而在此阶段,妈妈仍是最主要的阅读陪护者。调查数据显示,44.9%的家庭表示在孩子平时阅读的过程中是由妈妈陪同的,由爸爸陪护的比例是21.0%。
亲子阅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这对少年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感情,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获得知识并提升写作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等;通过共读,可以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
4.阅读的来源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0—8周岁儿童阅读图书的主要来源是家长购买(95.3%),其次为在学校看书(18.5%),在书店看书的比例为8.5%,图书馆借阅的比例为5.1%。如何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引导帮助少年儿童实现自主快乐阅读中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此外,实体书店的儿童阅读推广也亟待加强。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家长选择新华书店作为购买图书的主要渠道,自己购买读物的家长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家长选择网上购买。网络购物的方便快捷对实体书店的发展形成强烈的冲击,因此,实体书店的儿童阅读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每年用于购买0—8周岁童书的平均费用为101.00元,9—13周岁图书的平均费用为81.74元。由此可见,少年儿童图书购买力有待加强。
三、少年儿童阅读环境
1.家庭藏书量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8周岁儿童在家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图书约16.54本,9—13周岁少年儿童拥有属于自己的图书约26.88本,14—17周岁青少年拥有属于自己的图书最多,约57.86本。家庭的藏书量代表家庭的阅读氛围,家庭藏书中的儿童藏书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家长对儿童阅读的重视程度,同时,家庭藏书量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巨大的。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会(NAEP)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在家中的读物越多,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就越强。
2.父母对阅读的态度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在家长喜欢阅读的家庭中,孩子也会更多地喜欢阅读。例如在家长“喜欢、经常看”书的家庭中,九成以上(94.6%)的0—8周岁儿童喜欢看书,超过六成(64.5%)的0—8周岁儿童“喜欢、经常看”书。关于家长对儿童阅读的态度,调查发现,0—8周岁儿童的家长普遍比较支持儿童阅读。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在0—8周岁儿童的家长中,62.2%的家长认为儿童“越早开始读书越好”。在9—13周岁儿童的家长中,84.6%的家长明确表示对孩子读课外书的行为持赞成态度(包括表示“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
同时,75.8%的9—13周岁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们阅读课外书持赞成态度(包括表示“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74.9%的14—17周岁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们阅读课外书持赞成态度(包括表示“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
3.阅读的形式及图书类型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0—8周岁儿童最适合的阅读形式是纸质书籍(83.6%),其次是音像读物(9.9%)。可见,纸质图书仍是0—8周岁儿童最易接受的阅读载体,因此,针对少年儿童图书的分级引导尤为重要。具体情况如图1、图2、图3所示。
从以上三个年龄段喜欢阅读的图书种类可以看出:童话寓言故事、图画卡片、识字数数类图书是0—8周岁儿童最喜欢的图书种类;作文精选、童话寓言、幽默故事是9—13周岁少年儿童最喜欢的图书种类;14—17周岁的青少年则更喜欢文学类、历史类、科普类图书。
四、少年儿童阅读策略
我国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中超过75.0%的人有课外阅读行为,但半数以上的人是在2—3周岁才开始有阅读行为的。一些科学实验证明,儿童阅读可以在1周岁之前开始,而我国在1周岁之前开始阅读的儿童仅占四成,可见我国儿童开始阅读的时间普遍较晚。
1.重视家长对阅读的认知
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儿童阅读的重要目的是帮助孩子识字以及认识各种事物,忽视了早期阅读在幼儿情感能力、想象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根据调查,少年儿童家中各类图书按数量排序依次為童话寓言故事、图画卡片、卡通漫画、识字数数类、作文精选等。可见,家长在选择少儿读物时,比较偏重知识的灌输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因而多选择知识类读物以及思想品德教育读物,而忽略了以纯真、稚拙、欢愉、质朴为主的审美特质的培养。
2.重视家庭阅读环境的建设
家庭阅读环境对少年儿童阅读有很深的影响,例如,在藏书量大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阅读,也容易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另外,家长的阅读兴趣也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家长们应在家庭内部营造阅读的氛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潜力。
3.重视发挥少儿出版的作用
作为少年儿童读物的供给者,出版业也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随着少儿图书市场的强势增长,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参与到少儿图书出版的竞争中,少儿图书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少儿图书出版作为图书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出版规模、图书质量、版权贸易等各个方面取得较快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诸如精品少兒出版的能力水平总体不高,适合儿童阅读的原创书籍和种类有限,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同质化、低俗化、商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少儿图书在少儿成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出版业中也起到关键的拉动作用。因此,出版单位应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少儿读物,促进少儿图书出版甚至整个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4.重视少年儿童的阅读引导
学校和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基地,教师和家长应成为少年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引导少年儿童阅读,应该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一个重要任务,针对少年儿童在阅读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根据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加强阅读指导,深刻地认识到阅读层面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并因地制宜地调整方法。同时,各级阅读推广机构、出版机构应进一步加强阅读指导工作,在推荐优秀书目的基础上,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5.加强全社会对少年儿童阅读的重视
政府应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来培养少年儿童的早期阅读,这应是政府教育工作的重点。政府、社会组织、媒体、教育部门应多进行阅读理念宣导和书香社会舆论导向,多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营造热爱阅读的社会氛围,使家长树立起早期阅读的重要观念。政府应重视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重视对教师阅读素养的培养,在经费安排上有所侧重,在阅读活动的组织上,强调学校参与的重要性,把阅读理念和服务推广到学校和家庭,建立家园一体化的少年儿童阅读促进机制。
参考文献
[1]邱冠华. 亲子阅读[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7.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