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3》:回归生活的英雄气节

    张巧

    

    3月4日,《叶问》系列的终结篇《叶问3》登陆内地银幕。从2008年的《叶问》系列第一部开始,由甄子丹饰演的叶问形象逐渐深入人心。作为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叶问老先生一生致力于教授拳法,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堪称一代豪杰。而《叶问》系列电影更是通过叶问在抗日战争、香港租界的不屈抗争,表现他的民族英雄气节。“咏春”“叶问”代表了一种谦逊的态度和顽强的武术之魂。作为系列终结篇,《叶问3》上映后受到热烈的关注与讨论,其依然由《叶问》系列电影导演叶伟信执导,由甄子丹、熊黛林等原班人马出演。并加入武打新星张晋与世界著名拳击手迈克·泰森,使影片看点十足。《叶问3》承接上一部的故事发展,叶问与妻子张永成在香港安顿生活,面对60年代治安混乱的香港,叶问为了保卫儿子叶正就读的小学而与当地黑势力作斗争,车夫张晋也对叶问下了战书,欲争夺“咏春正宗”。此时,叶问的妻子张永成身患癌症,已经时日无多……多条线索的交织下,《叶问3》与前两部的民族冲突不同,而是把视角对准了现实世界中的平凡生活,更加温情,也更加引人思索。

    一、 武打情节的设置体现出主题变换

    《叶问3》总体勾勒出了香港50-60年代的江湖质感,将一个武术家的市井生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中年男人的危机、成名之后面临的责任感与危机感、咏春个性与家庭共性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与前两部相比,《叶问3》更加朴实,抛开辽阔悲壮的国恨家仇,在平淡中更见深刻。《叶问》系列的武打情节一直是观众关注的焦点,作为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叶问的打戏自成一派风格,他将一系列复杂的拳法拆分为简单通俗的招式,以快取胜,制敌于无声,全片一共安排了五场打戏,其中两场群架、三场单挑,每场打戏的设置中都体现出“武打”下的精神内核。

    (一)两场群架中的武打设置

    “打群架”对于武术家而言似乎是不光彩的行为,而对于叶问却是不得已而为之。起因是地头蛇为了买下学校的地皮与当地警察串通,屡次对校园进行骚扰。于是,叶问承担起了保卫校园环境的责任,这里叶问的形象设置类似于西方的“超级英雄”,由于之前两次在保卫民族荣誉的战争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第一部与日本侵略者之战、第二部与西方拳击手之战),叶问在群众中已经积累了强大的声望,这也为影片后半部“社会与家庭”的矛盾埋下了伏笔。而此时的叶问尽着一个武术家的基本责任,守护着自己生活的家园。第一场群架,地头蛇的手下夜晚在校园中放火,叶问与弟子痛打小流氓,保护师生安全;第二场群架,小流氓们将包括叶问的儿子叶正在内的一众学生绑架至船厂,叶问只身救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场群架中,都有一个重要人物的参与——咏春张天志。第一场群架是张天志碰巧遇见,拔刀相助;而在第二场群架中,张天志本意是解救儿子,却最终参与到叶问的救人活动中(此时的张天志已经收了地头蛇的钱),而无论是本意为之,还是经过选择,张天志都表现出他善良正直的本性,而一战结束后,他与叶问却受到了媒体不同的待遇,客观上推动了之后的情节发展,也暗示着咏春二人,终有一战。两场群架,看似无足轻重,却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与之后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三场PK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核

    影片中,叶问一共经历了三场“单挑”,分别是与泰拳高手、与地头蛇老板(拳王泰森)以及与张天志。第一场是与泰拳高手,此时的叶问已经知道了妻子身患重病,他开始思考家庭与武术之间的关系,并就自己对妻子的忽略感到内疚。而这一场单挑,也有了妻子张永成这个观众,地点在叶问陪妻子卖药回家的路上。在这场单挑中,叶问承担起了保护妻子的责任,在这一刻,武术和家庭连结在了一起,这都是叶问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究竟是做一名武术家,为街道除暴安良,维护咏春宗师的名号,还是做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为妻子和孩子尽一份责任?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对冲,是本片一直要传达给观众的主题思想。当叶问终于决定选择平淡生活时,便有了第二场单挑——叶问为了一次性解决之前的麻烦,直接找到了拳王泰森饰演的地头蛇老板。而泰森的家庭与叶问相似,也有一位温婉的太太和一个可爱的孩子,两人最终在这场单挑中打成平手,赢得了互相的尊重,各自回归家庭。到此,叶问内心决定告别武术,陪妻子走完最后一程,故而没有应张志成“咏春正宗”之战。而一直反对叶问练武的张永成在生命的终点明白了武术对丈夫的重要性,并第二次作为观众,观看了一代宗师叶问的最后一战。在这场咏春正宗之战中显示出的,是叶问在多年的市井生活中仍未被磨灭的武术之魂,是回归生活下仍然昂扬的英雄气节,也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对于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影片到此,最后一战最终传递给我们的,却是脉脉的温情。

    二、 多条线索交织下的矛盾冲突

    《叶问》系列电影前两部的矛盾冲突较为固定与单一——民族矛盾与冲突,第一部中,叶问与日本侵略者比武,证明了中国武术并不比日本武术差;第二部中,叶问与西洋拳王比武,最终证明了中国武术并不是“跳舞一样的东西”,更有武术大师洪震南为捍卫中国武术的尊严而倒在了比武台上。止戈为武,习武之人应有武德,是不置人于死地的宽容,是互相尊重的谦良,更是在民族危亡时不惧强权的铮铮铁骨。在较为单一的矛盾冲突下,激发了观影者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是影片的一大效应。而与前两部不同,《叶问3》加入了多条相互交织与重叠的矛盾冲突,在复杂的线索下,是更加真实的社会与人生。

    (一)咏春个性与家庭共性的矛盾

    叶问是习武之人,而妻子张永成是个温婉的传统女性,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而不是整日在外打打杀杀,这似乎是顺其自然的矛盾发展,在第一部中就初露端倪。在第一部中,金山找大笑叶问原是怕老婆的男人,叶问正色道:“这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所以他会温柔地给妻子揉小腿,会受着妻子一耳光认真的道歉。导演叶伟信曾说:“我觉得我不管拍什么类型的电影都是在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即使拍动作片,我的设置也是让主角无论发生什么事最后都会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1]而这种持续不断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终于在第三部中被放大了——张永成得了癌症。叶问的一身功夫救不了她,等待着她的只有生命的流逝。在被激化的矛盾下,叶问选择了回归家庭,而张永成选择了让叶问实现心中所愿、与张天志堂堂正正的较量一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都选择了对彼此妥协,这一条主线矛盾在互相理解中弱化,也终于随着张永成的离去而划下了句点。在战胜张天志后,叶问说:“多陪陪你身边的人。”这也体现了影片最终想要告诉我们的,哪怕对于一代宗师来说,回归家庭也是最后的选择。

    (二)“正宗之战”:成名后的危机与责任感

    张天志这个角色的加盟为叶问3带来新的看点,之前都是一致对外,现在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谁为“咏春正宗”,就此一战。叶问为什么会选择赴约?结合人物的性格与经历,张永成曾问过丈夫:“如果不是因为我,你会不会应战?”叶问思索半晌,最终无力却认真地说:“会。”这便是他心里的想法。故而应战,是叶问自己的选择。在前两次的民族战争中树立下的强大声誉,尽管非叶问个人所愿,依然将他推到了一个绝高的位置。可是叶问本人低调、谦逊,在生活尚可的情况下甚至不愿开设武馆,他的作风与他的地位形成了一个矛盾。对此,叶问深知。所以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位置,承担起了本应属于警察的责任。张天志勇敢正直,但喜好争先,而叶问对张天志的应战,并不为争夺“正宗”,而是再次尽到一个武术大师的责任,维护武术界的稳定,也守护住“咏春正宗”的尊严。这次应战,涉及到一个武术家的尊严与荣誉,是叶问本人儒雅谦和的性格在生活的磨砺中所作出的又一次妥协。

    三、 一代“儒侠”形象的塑造

    《叶问》系列电影力图将叶问塑造成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叶问的咏春拳属内家拳,风格细小绵密,柔中见刚。因此,他赋予叶问的那些传统美德——内敛、大度、谦恭、礼让等与这种拳风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不仅于此,叶伟信还不失时机地让叶问直接为传统美德代言,如‘贵在中和,不争之争、‘中国人点香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时,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国人的谦逊等。”[2]在《叶问1》与《叶问2》中,叶问被塑造成民族英雄的形象,所谓“时势出英雄”,在乱世中更见侠者精神。而《叶问3》却是真真切切地将一代侠客叶问放在了市井生活中,使之成为社会普通大众的一员,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构建出一个真实的平民式英雄。所谓“侠者”,在影视作品中经常被塑造为“一人一马,浪迹天涯”的形象,而叶问的侠者形象不同于常,他活在一蔬一饭的日常生活中,也为衣食而忧,为生活奔波劳碌,甚至是个“怕老婆”的居家男人。这在中国的武侠电影中是较为罕见的。此外,叶问的身上有着浓厚的儒家哲学,他的招式,以柔克刚;他的处事,谦逊严谨,他就像芸芸众生中最为平淡的一个,却自有其天地。“正是在《叶问》中,‘侠被放置在普通人的角度进行渲染,侠之大者亦是看似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这才使得‘侠变得更为贴近生活,为我们了解中华武术、了解中国真正的‘侠之大者制造了一个更为亲近的氛围。《叶问1》《叶问2》在对叶问这一形象塑造方面,既涵盖了儒者与侠客双重身份的构建,亦实现了抛却虚幻与想象空间之后,对侠之大者的真实生活的塑造。”[3]

    作为咏春拳的创始人,叶问是后人敬仰的一代宗师,而在《叶问》系列电影中,通过民族矛盾、家庭矛盾,以至于第三部中的社会矛盾,共同塑造了一个宽容谦良的“儒侠”形象,那一声声敲打木人桩的声音,是咏春宗师的人生追求,更是一个独立与内在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阿蒙.叶伟信讲堂:青年入世三部曲[EB/OL].新浪娱乐,(2010-05-02)[2016-03-01]http://ent.sina.com.cn/m/c/2010-05-02/

    23322946815_4.shtml.

    [2]符鹏.香港功夫电影中的民族主义书写——以电影<叶问>系列为例[J].艺术评论,2010(7):8-12,114,4.

    [3]胡冬汶,马海燕.《叶问》的儒侠形象分析[J].电影评介,2010(14):31-33.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