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 要:美术教育最鲜明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人的审美意识,特别是对学前儿童阶段的审美观念具有启发与规范作用。本文针对学前儿童阶段,探析美术教育对学前儿童审美理解能力与审美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审美能力

    随着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转变,美术教育已成为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焦点内容之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肩负着对儿童的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其对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具有导向性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式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从学前儿童的教育开始,开设儿童美术形式课程,让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强化审美意识,使儿童通过丰富的想象,发现世界、探索世界。

    1 学前儿童审美心理表现特点

    儿童在审美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来异于他人的独特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包括审美注意能力、审美感知能力以及审美想象能力,它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所受的外界的教育而逐步形成。学前儿童正是处于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阶段,之所以要在这个年龄段安排美术教育,是因为他们具有天生的感受美的能力。换言之,环境对于儿童的刺激越丰富,儿童的审美体验就越丰富,这是一个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心理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可以欣赏到作品的内容与语言之美,更能体会到其深刻意义。而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则较为简单,他们常常能创造出令成年人惊叹的形象。这个时期的儿童会喜欢色彩明亮轻快的美术作品,抽象派的大胆、夸张、极具想象力的美术作品更符合儿童天马行空的心理特点,因而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所以,在引导儿童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更加强调情感上的交流,使其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 当前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也应当对不同的儿童以不同的方式引导。现阶段,开设美术课程的意义与重要性在学前教育中被忽略。首先,很多家长追求快速、成型的绘画作品,不愿意在美术课程中浪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从而强调儿童的“模仿力”,希望儿童“画得像”。笔者认为这种观念迎合了部分家长的应试教育思维,过分关注了美术技能,忽视了儿童的自由创造,忽略了儿童对美的直接感知和体验,从而忽略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其次,部分教师采取理性的教学方法,偏重于对审美认知的讲述。在美术教育中,过于强调美术作品中作者的意图,生硬的讲解美术作品中自身的理解感受,忽略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使大部分儿童在学前教育中就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失去了提升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意义。

    3 提升学前儿童审美能力的美术教育基本形式

    美术是一门灵活感性的学科,不单单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帮助儿童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前美术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美育知识,还要帮助儿童提高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儿童具有美的理念与思想。

    首先,笔者认为在学前美术的教学中,学校应明确美术对儿童的重要作用,为儿童美术课程教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美术教育的扩展。学前美术教育一般分为欣赏、手工与绘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这三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为儿童留有足够的想象与创作空间,这对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学校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美术氛围才能为学前的美术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应重视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学。过去,部分教师仅仅在课程上传授了儿童的绘画技巧,忽视了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美术欣赏贯穿整个美术教学。教师应将美术欣赏放在日常教学的重要位置,教学设计中采用情景还原的模式,帮助儿童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美术欣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儿童在不断的体验和讨论中增强自身对美的新的感受。

    最后,教师应认真引导儿童参与审美体验。学前时期的儿童有记忆符号的能力,会根据自己看过的美术作品进行模仿和创新。这个时期的美术课程则要帮助儿童增强对自己作品的理解,赋予作品感情色彩,使儿童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想象产生更多的想法。儿童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才是审美教育的最好方式。

    4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能力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儿童增强对生活的认识,提高美的感受,开阔视野,领悟美术的独特审美价值,使儿童获得审美体验。教育家董亮从理论角度提出:“通过美术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儿童情感的陶冶、个性的发展甚至对其综合修养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让学前儿童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生活的美,对绘画产生兴趣,在美术的感知中获得对美内涵的理解。因而美术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更要为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美术教师则肩负重任,在培养美育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导儿童如何生存,更要教他们学会审美的生存,培养审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勇.美术教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韩雪.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作者简介:殷硕(1995—),女,延邊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