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现阶段,我国国内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在短短几年中,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促进了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学校内老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方向以及办学性质,更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蓬勃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下,怎样把大数据技术有机地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使思政教育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是眼下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我国高职院校中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更直接关系到我党对高职院校的绝对领导,关系到新时代我国伟大中国梦的筑梦者以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培养。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近几年,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怎样将大数据技术和高职院校中的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是现阶段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1 大数据技术的内涵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势头之下,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全面进入了科学信息新时代。大数据技术可以妥善地保存海量的数据信息,可以对半结构化的数据以及非结构化的相关数据展开处理工作,通过对技术的挖掘,分析数据中的隐藏价值。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加高质量地实现对大规模信息数据的提炼,可以对看上去一点都不相关的海量数据展开整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自身的应用价值。
2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新方向
2.1 思想教育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大数据技术产生的基础,更是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中学生思想意识发展的重要环境。然而在实际中,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环境和网络没有直接联系起来,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都局限于课堂中、课本上,而网络信息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为了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思政老师应该进一步优化思想教育的环境,在不影响思政教育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将其和大数据背景联系起来。
2.2 高职院校中思想教育的模式需要更新
在大数据时代中,资源丰富、开放性高的互联网会直接对高职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这一点也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最明显的特征。在信息时代,每一个学生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这种主动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而大数据又使碎片信息可以被分析成整体,进而使大学生非常容易在各种团体中找到共鸣,更加愿意接受这部分被大数据分割的团体思想。因此,高职院校中的思政课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通过组织相关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进步具有一定共性,通过集体带动个体,使每一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都能得到提升。
3 大数据技术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举措
3.1 应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大数据时代中,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不但应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据信息的深刻认识,更好地和信息时代数据化发展趋势相适应,更应该注重数据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科学化、合理化运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数据应用能力以及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可以在大量的数据中展开较为科学深入的分析,进而做到综合判断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意识状态。
3.2 应用网络进行思政教育
就实际而言,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大数据,能够对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展开较为准确的分析,而网络和大数据类似,都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实际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可以把大数据技术和网络结合在一起,应用网络,使学生成为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应用网络进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形成体现学生思想情况的“大数据”,更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工作效率,使思政工作体现大数据的优势以及实效性。在实际中,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这项新兴事物,建立关于思政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关注这个公众号,在实际中可以定时地推送一些信息,也可以让学生和公众号的“老师”进行深度交流。
4 结语
高校思想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关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还关乎我们国家的未来,因此思政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怎样把二者有机结合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德先.浅析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大众科技,2017(08):120-122.
[2] 力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102-104.
作者简介:杨金辉(1978—),男,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