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右手触弦技术的运用及音色控制研究
梁莹
【摘 要】在琵琶演奏中,音色的控制极为重要,好的音色控制可以体现出表演者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本文主要从琵琶的结构和发音特征为出发点,阐明合理运用点、面、角、速等右手触弦技法与音色控制的关系,以期对提高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所启示。
【关键词】琵琶演奏;右手触弦;音色控制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86-01
作为中国最有文化底蕴和最具表现力的乐器之一,琵琶向来是被人们视为极具表现力的一种乐器。其日积月累、复杂多变的表演技术为琵琶演奏提供了丰富的音乐材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音色变化。那么如何根据音色的控制表演出琵琶富有表现力的艺术美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右手触弦技法的内涵与应用
(一)点:右手指甲触弦的位置
音色变化多样,手指出道不同的位置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弦的张力不同,音色也各不相同。琵琶四根弦的张力不等,触弦的位置也不相同,通常一弦触弦点较低,二弦、三弦、四弦的触弦点依顺序适当提高。如当左手按高音区时,为了寻求良好的音响效果,右手触弦点也应相应靠近复手,以上变换触弦点的手法,能够体现音色的刚柔对比。
(二)面:指甲与琴弦接触的面积
右手触弦技法中,音色的变化还与手指接触琴弦的面积有关。琵琶产生的音色会随着触弦面积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讲,触弦面积越大,说明入弦越深,琵琶的音色也就越厚实饱满,反之音色就柔润、圆捷。另外,触弦面的变化要取决于弦的粗细、音的强弱及乐句的情绪等。如弹一、二弦时,应适当缩小触弦面;弹三、四弦时,应适当扩大触弦面;奏强音时,适当扩大触弦面,奏弱音时,适当缩小触弦面;弹清晰、欢快的乐句时,应缩小接触面。
(三)角:右手指甲面与面板平面之间构成的夹角
这一原则具体指的是右手的手指在弹奏时与面板所形成的角度大小,角度不同,音色也会大不相同。当指甲面与面板支教的角度为0时,音色会呈现出低声、发闷的状态,当指甲与面板的角度为90度时,音色尖锐、刚毅。在通常的演奏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角度一般为45度,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变动。
(四)速:右手指甲触弦的运动速度
在琵琶演奏中,手指弹奏的速度与作用在琴弦上的力成正比,不同的速度形成的音质各不相同,弹奏时手指与琴弦接触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那么指甲与琴弦摩擦时产生的噪音也就越少,并且由于琴弦在接触时所受到的作用力较大,发出的音色也轻快、干净;相反,有手指甲触弦的速度越慢,琴弦的振幅就越平稳,产生的音色就越舒缓。
(五)力:右手指甲触弦时作用于琴弦的力
右手触弦技法中,指甲作用于琴弦的力不同,琵琶的音色也不同。这里的力,主要指的是手指的力道与臂力、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力相互配合,最后都体现在琴弦的发声上。一方面从发音体的振动来说,音量的大小、强弱取决于琴弦本身振幅的大小,振幅大音量则大,振幅小音量则小。另一方面从乐曲的情感表现来说,力度是表达乐曲气氛的重要因素。力度总是处于各种变化的状态中,随乐曲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通常,旋律趋高,力度则相应趋强;旋律趋低,力度则相应趋弱。
二、运用右手触弦技法控制音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右手触弦技法中,点、面、交、速、力等五个方面的不同形式的技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完成一首完美的琵琶演奏。由于这五种不同的演奏技法都会对最终的音色产生影响,因此在演奏时必须要掌握好不同的技法,保证琵琶的音色精准到位。
首先,要强化“先练好音量最强,音色最坚实,次练音量最弱、音色最柔和”的训练方法,为在复杂多变的琵琶演奏中掌握音色打好基础,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其次,要强调“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刚柔相济,声情并茂”的训练要求。这也最检验演奏者水平的一项标准,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要全神贯注的演奏,精准的把握好每一个音符的弹奏力度和角度,任何一个细小的误差都有可能造成整体效果的减弱;最后,还要注意“武曲文弹”。这种弹奏方法原理就是通过“文弹”对比突出“武弹”的效果。这里的武,不是简单地加大弹奏时的力度,增强琵琶发出的声音,而是要讲究含蓄动听。如果这一手法运用得当,不仅不会显得乐曲柔弱无力,反而会更加突出声势浩大、气势如虹的雄浑气魄。
综上所述,琵琶演奏时右手触弦技术的运用必须要与音色变化实现完美配合,根据作品的特点进行不同的音色处理,充分发挥右手触弦技法中音色变化的潜质,呈现出动听悦耳的琵琶乐曲,给听者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吴海燕.试析琵琶演奏中右手触弦技法的运用与音色控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52-55.
[2]孙姣玲.浅论琵琶演奏中“点”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1,(22):21.
[3]刘芷廷.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处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3):194.
[4]刘芷廷.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处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3):194.
[5]庄永平.略论我国古代琵琶技巧及衍变[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24(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