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电影色彩运用分析

    杜艺

    一、 电影中的色彩世界

    大千世界色彩纷杂,色彩属于我们感知里非常敏感的焦点。在自然界,色彩能够分成彩色及黑白两类。自19世纪末诞生了电影艺术开始[1],人们就渴望借助色彩、光影的变化来刻画五彩缤纷、富于变化的大千世界,从而走进某一时空交错的三维色彩空间,呈现除了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诗歌之外的“第七种艺术”。在英国的历史上,以前把电影院叫做“生物镜”,由于它可以录下生物具体运动的现实状况,展现自然状态。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这本书里,作家麦克卢汉把电影界定成为“拷贝盘上的世界”[2],更显示出了色彩刻录的实际含义。可是色彩既可以展现出自然,也极具情绪的象征意味。在叫作《色彩》的诗歌里,闻一多借助于色彩话语,给人生赋予某一灵魂。在时下的电影艺术里面,色彩的情绪象征意味已渐臻化境。于是,对于电影色彩来说,具备了某一特殊的隐喻及涵义。自很早的“黑白”胶片时期肇始,在电影艺术里面就显现出了色彩话语的迹象,众多的电影制作者分析色彩传达的意义,可是借助匀调黑白灰的深浅现状来表现电影的涵义,这一表达效果有太多的限制。此时,彩色电影应运而生,这给电影色彩的出现及完备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所谓色彩,即光之子也。“对于色彩来说,它是某一靠三种要素整合而成的实际现象:反射光线的事物、光线、还有靠大脑及眼睛组合的可以读出光线里面内涵的感官。”[3]换句话说,在抓住各种色彩的时候,我们的主观心智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色彩属于我们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虽说它难以自成单独的艺术形式,可是却属于全部视觉艺术里面必不可少的部分。时下的电影制作者把电影色彩当作传播信息的途径,在变幻莫测的光影世界里面,要么将自然的自身色彩信息加以还原,要么被添加某一具有象征意味的主观信息。而在“格式塔”完整心理学里面,提出了“心理物理场”这一概念,恰恰能够对这展开某种关联性的阐释,完全可以把电影在光影世界里面加以开拓,将其界定成“心物场里面的色彩世界”,借助于电影心理学某一原理,发现电影艺术里色彩话语的使用技巧。

    二、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电影艺术探讨

    对于电影心理学来说,它属于某一边缘性的科目,重点针对电影艺术的运动感及视觉状况展开完形心理学分析,也叫做“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诞生于1912年,先是在德国创建,属于德文Gestalt 的实际音译,大致意义为物体的形状、形式,往往把它直接翻译成“完形心理学”或者是“格式塔心理学”。[4]它研究的基础就是“形”。此处所言的“形”,具体指人经验里面的某一结构抑或组织。最早的代表者为考夫卡、苛勒及韦特海默,他们借助众多实验分析点明,对于人的感知活动来说,属于某一完整的历程,一些特殊情况一定要处于整体氛围里方能感知到。由少数要素组合的整体,绝非诸单元要素机械叠加的和,绝非取决于某个要素,反之,此类单个要素却决定于完整的内在特点,某一整体的现状具备其自身的整体特点,也就是“格式塔质”,它不可以分解成纯粹的要素,其特点又不涵盖在要素里面。比方说:某一三角形,它靠三条线段互相交叉搭建起来,可它具备的单独特征却并非把三条线段的特点机械地加以相加。知名的电影人阿恩海姆曾说,“不管处于何种状况之下,如果不好把控事物的整体构造,就始终难以发掘并赏鉴艺术品”。[5]

    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这本书里,考夫卡点明了“心物场”这一核心思想。他觉得,世界是属于心物(心理物理)的,靠物理及经验两个迥异的世界建立起来。[6]观察者具体感受实际的观点叫做心理场,而被感受的实际对象叫做物理场。心理场与物理场间并非属于一一对应的关系。可是,人类在展开视觉感知的时候,与之相伴的视觉思维状况却属于某一心理活动历程,它能够填补视觉对象的一些缺陷及改变,能够把物理场里面的对象变化成贴合自身实际的心理场构造,所以我们能够将它看作两者有机融合构建的心物场。电影属于视觉感知的艺术门类,在看电影的时候,随之进行一系列的视觉思维,正因为这,能够借“心物场”的含义来阐明电影里的光影及色彩世界、电影艺术。远在20世纪20年代,在电影还未自不入流境地里单独出来的时候,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1917)这本书里,明斯特伯就自人的视知觉的心理及生理的视角分析电影影像的运动感及纵深感。他觉得,自心理学视角看,电影并非出现在胶片的上面,甚或也并非出现在银幕的上面,而是出现在观众的内心里。[7]

    在1932年,美籍心理学家爱因汉姆借助于完形的格式塔心理学思想,在他的著作《电影作为艺术》里面[8],重点分析了电影艺术的心理特征及电影影像的物理特征。为给电影美学找到理论支撑,法国有名的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自电影心理学这一视角,借助“格式塔”理论体系,细致有效地分析了比如说电影的色彩、构成、蒙太奇、音效、布景等层面的电影状况,他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这本著作,被称作电影界里“百科全书式”的理论著作。从这里来看,电影制作者早已把电影心理学当作电影美学的理论根基,当做某一单独的边缘性科目,自物理场及心理场这两个视角,加以细致地理论分析及实践探究。

    三、 心物场中的电影色彩使用

    对于色彩来说,它是电影里面某一必不可少的要素,往往需附着在影片里面的环境、场景及形象上,可是,色彩又明显地高于此类现实,其改变及解决许多时候细致得很难觉察,却制约着影片全部的实效,是把控情绪氛围的核心。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觉得,“色彩对于形象来说,就如同是伴奏对于歌词的功效,不仅这样,有的时候,色彩属于歌词,可是形象只属于伴奏,色彩就改变了其地位,不再是附属品,而是一跃成了主体”。[9]远在黑白胶卷的时候,俄罗斯的蒙太奇派代表人物,电影艺术家爱森斯坦就让人借助手工着色这一途径,在极具时代特征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里面,把影片里水兵起义时候所升的旗子染成红色的。借助红色火跟血的色彩预示,既代表血气方刚、激情豪迈热,也代表实力、战争、进攻,力求借助着色的旗帜,向观众传达某一心理提醒及极强的感官刺激。对观众来说,既能够自理智角度感受到这代表着上革命,也能够自情绪甚或生理层面产生诸多反应。在记录片《辛德勒名单》里,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在设计这一色彩的时候,也显示了同样的妙处:战争惨烈、和平不易、生命脆弱,这些均呈现在置于黑白画面背景之下的穿红衣服的女孩子身上。到了彩色电影时期里,电影制作者将黑白跟彩色的胶卷加以剪辑,依照这造成心理生理层面的极大反差,传达出迥异变化的氛围内涵及戏剧内容。

    色彩属于力量、感觉、思想。电影里面的“平面、色彩、形状等,均如同视觉景象那样让人兴奋,也一定要看作极具多种视觉内涵的事物来了解”。[10]笔者把电影里面运用较多的颜色——“红色”当做例子,来具体研究心物场里面运用电影色彩的情况。依照生理学上的分析,“红色波长可以对循环体系、肾上腺及心脏产生刺激,使其持久力及力量得到增强”。正由于这一生理现象,让红色具备了众多的跟它匹配的非常繁杂的心理“力的形式”:最让人关注的颜色,具备极强的震撼力,这属于血与火的色彩。在过去的文化群体里面,大家均觉得红色隶属生命之色,故而大家把红涂抹于死者身体上,从而保证其可以得到新生。红色鲜艳,极具阳刚意味,代表着奔放、浪漫、欢快、健康、热情、喜庆(中国)、和谐、活力等,又代表着战争、冲动、灾难、政变、进攻、机警等。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作品《红色沙漠》,被称作“首部实际的彩色片”,这部影片借助于浓烈的大红主色调,塑造出某一发人深省的影像世界。在此,红色显示出人类情感的困顿,体现出女主人公朱丽娅娜忧郁而孤单的内心世界。女人想寻觅到爱情与理解,可这都属于枉然。在影片里面,描绘了在如此一个文明的现代社会里,物质的富足让女人最终失掉了自我,她内心里非常寂寞、空虚,如同是某片荒凉的红色沙漠。另外,还有两种辅助的颜色——蓝色及黄色,后者代表着厚重、冷漠及忧郁,显示着在当今社会,人跟人缺乏交流沟通,关系隔膜;后者代表可憎、浑厚、混沌,暗示着当下西方社会的腐败、龌龊及邪恶等。自“心物场”这一理论出发,导演匠心独运地借助色彩,颜色的改变不受实际的物理场限制,而全部依照剧中人的内心世界而改变,显示出某一张力,这自然给大家预留众多的情感体验及哲学思考,心物场的有机融合到达了某种美的艺术境地。

    1998年,德国发行、由汤姆·蒂克执导的电影《罗拉快跑》,体现了时间的“后现代”游戏跟“新人类”间的“炫酷”。红色这一重点色块的猛烈冲击,就跟电影的快节奏完全吻合,可以说给影片带来了不少的看点。在罗拉的生活里,他的头发是火红的,家里的电话也是红色的,就连他奔跑时道路的背景红色的,这些均反复暗示他为爱狂奔的恒心,加强了女性挽救地球的力量,也彰显出电影制作者对地球的不平稳感及危机感的诠释。虽说红色冥界不止一次地来到,然而动态世界始终处于未知状态,红色电话只要一响铃,罗拉就会继续快速奔跑下去,或许在下一秒,她会收到世界带来的惊喜。在影片里面,红色涵盖并显示着宽广的人性意义及哲理内涵,电影、生命以及世界的种种可能性,色彩超出了物理场,属于另外意义上的真实。此类真实能够超出概念、文字的理解局限,让观众的心理场深受震撼,从而让传受双方不断地交流,产生思想的火花。

    我国著名的电影制片人张艺谋,他出身于摄影师,尤其重视依托色彩语言把控电影意绪这一特点,早已打拼出隶属自身的电影格局。他导演的处女作品《红高粱》,就是借助了一股充满狂欢、野性、阳刚的红色之潮:太阳是火红的,土地是橘红的,轿子、盖头都是红色,高粱地也是一片大红,鲜血殷红,就连酒也是用红高粱酿制的……直至影片终结,更是到处红色。在此部影片里面,张艺谋借助人物红、背景红、景物红,把红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狂野的最初基调,“革命”的激进思想也在荧屏上呈现出来。可以说,“红”这一心物场的张力体现到了极致——“在我们过去的色彩思想里,色彩并非某一纯粹的客观规律抑或视觉感受,它跟社会潮流、宗教理念等紧密联系,也体现出‘助人伦、成教化的能效及涵义,这跟别的民族是同样的,都有自己的色彩习惯及象征内涵。”[11]而他导演的《英雄》这部影片,虽迥异于《红色沙漠》重视主题性的陈述,也迥异于《罗拉快跑》重视时间性陈述,然而其灵活地借助色彩却依旧赢得了众声喝彩。

    有关有效地运用电影色彩视觉,依旧有众多的搭配模式及深层内涵,不可能都列举出来。然而就视觉感知而言,其自身就属于较高层次的思维形式,它将现实跟经验世界衔接起来,从而在心物场里面实现意义的飞升。大家唯有感受到此,方能切实搞清运用电影色彩的真正秘密。

    参考文献:

    [1]胡智锋.新中国60年电影艺术发展之路与经验启示[J].电影艺术,2009(6):88-89.

    [2]李国顺.十七年中国电影译制片创作历史研究再思考[J].艺术百家,2010(S1):259-262.

    [3]蔡冠群,徐亚男.电影色彩运用的格式塔心理学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4-146.

    [4]王定升,赵国瑞.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21-22.

    [5]史风华.阿恩海姆的电影美学思想[J].学术研究,2005(10):114-116,148.

    [6]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7-99

    [7]韩薇.电影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现状浅析[J].今传媒,2011(4):140-141.

    [8]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15-18.

    [9]刘欣然,郑华,洪晓彬.从丹纳《艺术哲学》中寻找古希腊体育运动的线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44-48.

    [10]鲁敏,汪晓娥.阿恩海姆格式塔艺术心理学及其色彩理论研究[J].大众文艺,2012(14):123-124.

    [11]王猛.对电影《红高粱》色彩张力的分析[J].大舞台,2013(4):159-160.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