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镜头”重放异彩
程晓梅
摘要:电视媒体多年的创作,积累了一大批优秀节目和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如何让这些沉睡在资料库中的声像档案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电视节目制作寻求更好地创作途径,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是档案工作者与电视媒体人都在积极思索和努力探寻的课题。
关键词:声像档案 挖掘利用 重放异彩 双赢
运用好声像档案——“老镜头”资料,突出其优势、特点,结合时代需求和主题宣传,融入新的内容,进行二度创作,或重新包装、编辑“老镜头”,以“旧事新意”呈献给观众,使观众在新颖题材、内容、视觉效果中,带出对往事的重温、回忆、联想,可以达到明示、教育、忠告、惑解、娱乐等目的。用活、用足、用好这些“老镜头”,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正能量的、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不仅能打开电视目前所处的瓶颈僵局,寻找一条生存之路,也能给电视台节省很大一笔制作成本,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大收益。
做好“老镜头”出场前的准备
要让尘封已久的“老镜头”重新出场登上荧屏,不是随随便便推出去就完了的易事,而是要对它进行全方位、周密细致的策划,除了根据其自身应有的“条件”量身定制外,还要将其进行一番精心“梳妆打扮”,以“老面孔”“新行头”,焕然一新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所谓对“老镜头”亮相前的精心妆扮,就是做好声像档案的收集整理、抢修恢复、快捷服务工作。
一、“老镜头”的挖掘整理。在充分挖掘、利用“老镜头”时,首先要对“老镜头”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盘查、清理,了解、掌握库房中保存的“老镜头”有哪些题材和内容,保存的时间有多长,声画的质量如何;成品的、半成品的或素材类的又有多少可利用的;丢失、残缺的部分有哪些……针对缺少、丢失的“老镜头”采取怎样的积极补救措施,追回从个人或节目组手中借出的节目带,尽可能将资料补充完整,使损失降到最低。在翻查、清理的同时,应该对已有的“老镜头”按照现代化管理档案的要求,重新对声像资料进行分类、编目、存档,以便日后方便检索、利用,为“老镜头”出场做好第一步准备工作。
二、“老镜头”的修复完善。在整理过程中,对那些画面、声音存有质量问题的声像资料进行及时抢救和修复,也是确保“老镜头”能否再利用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电视台早些年保存声像资料载体的是3/4磁带和模拟Batacm磁带,这两种带子的同一缺陷是不能对声像资料进行长期保存(时间久远磁场容易变质,画面出现多颗粒)和反复使用(每翻录一次,图像清晰度就会降低)。抢救、修复、完善具有珍贵价值的档案资料,是衡量电视台资料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
三、“老镜头”的便捷利用。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声像资料,也是提高“老镜头”利用率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为提高管理“手段”,也便于资料集中统一管理,1999年杭州电视台技术中心研发了一套电视磁带管理软件,开始步入电脑管理资料的时代。为弥补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2002年杭州市文广集团技术部门与浙江传媒学院技术研究所及相关社会公司一起合作,重新研制了一套适合集团(电视台)内部节目资料管理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软件,极大地改善管理中的復杂程序,大大减轻带库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开始进入模拟向数字的转化,逐步实现全数字化管理模式,解决了声像资料不能长期保存和反复使用的难题。与此同时,建立集团内部网,实现各频道之间资料共享战略,极大地方便编导们获取“老镜头”的流程和途径。编导在制作节目时,只要在办公桌上就能迅速便捷地在视频数据库里,精确检索、快速下载到自己所要的资料,同时还扩展了节目制作技巧和手段,为编导制作节目,充分利用“老镜头”,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发挥“老镜头”融入新题材的作用
声像资料是影视媒体的无价之宝,更是电视台不可再生的财富,除了经济价值外,更体现在政治价值和历史价值之上。在发挥“老镜头”作用时,不能盲目“加入”,而是要有针对性,根据节目内容、题材,时代背景、观众审美情绪等因素有选择的进行“搭配”、重组,使“老镜头”在融入新题材节目中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起到提升节目内容的厚重,加深历史的内涵,促进电视作品有更强的教育、指导、启迪、参照、考证、鉴别等作用。
一、“老镜头”提升新闻报道力度。其实“老镜头”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很普遍,像总结、表彰、批评类的新闻报道,必须有事件过程的实景事实材料为依据,才有报道力度。例如,老百姓关注的城市环境问题,无论是空气污染(雾霾的污染程度),水源的污染(废水排放治理),都离不开今昔对比度说明,这个“昔日”视频画面,就得由“老镜头”登场作证了。还有灾情的防范等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都需要“老镜头”资料的加入,来充实报道内容,增加报道的真实感、可信度。
二、“老镜头”烘托电视晚会主题。这些年来,无论是央视举办,还是在地方台播出;无论是大型歌舞晚会,还是颁奖庆典仪式,在晚会现场都会采用电视大屏幕助阵,以达到晚会最佳的表现效果,融入晚会所要传递的最真切的主题意义。像中央电视台每年举办的公益活动,《十大孝心少年颁奖晚会》《全国十佳乡村医生颁奖晚会》以及地方电视台举行的各类颁奖活动,颁奖台上都离不开大屏幕视频播出的颁奖人个人生平事迹介绍。视频播出的“老镜头”起到了扩展、烘托晚会主题的有效作用,使观众对获奖者有较全面的了解,产生如同亲身经历的感觉,进而从心底自然而然地升起一股敬佩之情,释放正能量,弥补肢体语言、诗词音乐没法表现清楚和表达完整的意念。
三、“老镜头”增加电视栏目内涵。“老镜头”除了在新闻报道、电视晚会等不断“亮相”外,它还在一些电视栏目中常常出现。许多时政节目、综艺栏目少不了这个重要角色。如评论类节目《焦点访谈》《今日关注》等,在点评“昨天”报道的新闻事件的过程时,就会不断插入此事件的新闻内容,在回顾中展开评析,观众通过事件“老镜头”画面,知晓或加深对事件影响,跟随主持人的分析,了解事情的发展或整个演变过程,起到扩大知识面和教育、警示的作用。而在《艺术人生》《向幸福出发》等综艺栏目里,为了让观众对本期节目的主人或参与者有更多、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了解,主持人在与嘉宾互动的同时,常常会在大屏幕上播放嘉宾个人信息的内容资料,以此来增加、补充观众对嘉宾的事业和工作之外的了解,使节目的主题再次升华,互动的氛围也大大加深、扩大,产生出非常好的效果。
四、“老镜头”成为电视剧、纪录片的重要成分。在电视剧、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老镜头”应当是最受欢迎的合作“伙伴”。因为,在许多电视作品的创意初期,灵感就来自“老镜头”——声像资料的启发。像电视剧《长征》《淮海战役》《上甘岭》,领袖人物电视剧《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及近期热播的《延安颂》等,这些电视剧除了事件、人物“老”之外,在结构的组合、题材的构思方面都采取现代人的审美形式,以“旧事新题材”的创作思路来进行改编,因此,观众看后非但没有陈年老套的感觉,反而觉得贴近时代,符合情节的发展逻辑。这些作品中“老镜头”资料的加入(有的经过了技术处理),使得这类电视剧既有观赏性,又有教育意义,是寓教于乐的好作品。
利用“老镜头”时应注意的问题
声像资料是电视台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必须严格执行资料的管理制度和利用程序,杜绝一切未经许可,随便获取本台资料库内的资料,转送或变相买卖的不法行为。同时在开发、利用“老镜头”资料时,应当重视几个问题。
一、“老镜头”的版权。在运用“老镜头”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强烈的版权意识。“老镜头”中有些是台里自制的节目,有些是外购,也有的是通过其他渠道临时借用的……在利用某个镜头前,一定要作一番深入了解后再使用,免得日后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外单位或部门需要使用本台内部的“老镜头”资料,必须征得相关部门的同意和审批手续,方可行使。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主张随意将资料出售或借给他人。对有争议的版权资料,必须经过协商、调解、达成协议后,才能选用。资料管理部门也要严格按照《著作权利法》的有关规定办事,资源可共享,版权不能共享。对独立版权、合作版权、地区性版权、一次性播出權的各种具体情况应制定相应措施,以防引起版权纠纷,严禁任何侵犯著作权法的现象发生。
二、“老镜头”的有偿服务。在开发、利用“老镜头”的同时,对某些资料进行有偿服务,也是资源共享的一个方式。资源共享,不等于无偿提供,特别是一些自制的、稀缺的资料,可通过与对方平等协商方式,也可推出互惠互利、等价交换、有偿使用方法进行。这样一来,台与台之间搞活了,电视台跟外围的影视团体也可相互交流了,真正做到把现有的资源用活、用足、用好,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庭战略。
三、“老镜头”的安全使用。声像资料很大一部分都是早年摄录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史料。里面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变化全貌的记载,有历年来举办的各种活动、会议的摄录,有中外名人、艺术大师、重要历史人物的各种专集,有老店、名宅、古桥、景点等修复开张的素材……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是电视工作者用汗水、心血、智慧累积起来的一笔巨大财富,来之不易,必须珍惜,严加保管。因此,在充分利用这些“老镜头”的同时,要妥善做好对“老镜头”资料的保护措施,如对数据库中的资料,要严防病毒的侵袭,以免造成信息的瘫痪;又如带库房货架上的数字带,要做好严格的借出、归还的手续,以免带子的丢失。同时还应做好库房的保洁、防腐等相关措施。
(作者单位:杭州文广集团)
参考文献:1.景 岩:《用镜头还原真实——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声屏世界》, 2014(6)。
2.吴玉锋,黎向农:《“老典型”人物专题片创作谈》,《声屏世界》,2015(6)。
3.汪 鹏:《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与应对》,《当代电视》,2015(8)。
摘要:电视媒体多年的创作,积累了一大批优秀节目和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如何让这些沉睡在资料库中的声像档案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电视节目制作寻求更好地创作途径,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是档案工作者与电视媒体人都在积极思索和努力探寻的课题。
关键词:声像档案 挖掘利用 重放异彩 双赢
运用好声像档案——“老镜头”资料,突出其优势、特点,结合时代需求和主题宣传,融入新的内容,进行二度创作,或重新包装、编辑“老镜头”,以“旧事新意”呈献给观众,使观众在新颖题材、内容、视觉效果中,带出对往事的重温、回忆、联想,可以达到明示、教育、忠告、惑解、娱乐等目的。用活、用足、用好这些“老镜头”,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正能量的、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不仅能打开电视目前所处的瓶颈僵局,寻找一条生存之路,也能给电视台节省很大一笔制作成本,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大收益。
做好“老镜头”出场前的准备
要让尘封已久的“老镜头”重新出场登上荧屏,不是随随便便推出去就完了的易事,而是要对它进行全方位、周密细致的策划,除了根据其自身应有的“条件”量身定制外,还要将其进行一番精心“梳妆打扮”,以“老面孔”“新行头”,焕然一新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所谓对“老镜头”亮相前的精心妆扮,就是做好声像档案的收集整理、抢修恢复、快捷服务工作。
一、“老镜头”的挖掘整理。在充分挖掘、利用“老镜头”时,首先要对“老镜头”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盘查、清理,了解、掌握库房中保存的“老镜头”有哪些题材和内容,保存的时间有多长,声画的质量如何;成品的、半成品的或素材类的又有多少可利用的;丢失、残缺的部分有哪些……针对缺少、丢失的“老镜头”采取怎样的积极补救措施,追回从个人或节目组手中借出的节目带,尽可能将资料补充完整,使损失降到最低。在翻查、清理的同时,应该对已有的“老镜头”按照现代化管理档案的要求,重新对声像资料进行分类、编目、存档,以便日后方便检索、利用,为“老镜头”出场做好第一步准备工作。
二、“老镜头”的修复完善。在整理过程中,对那些画面、声音存有质量问题的声像资料进行及时抢救和修复,也是确保“老镜头”能否再利用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电视台早些年保存声像资料载体的是3/4磁带和模拟Batacm磁带,这两种带子的同一缺陷是不能对声像资料进行长期保存(时间久远磁场容易变质,画面出现多颗粒)和反复使用(每翻录一次,图像清晰度就会降低)。抢救、修复、完善具有珍贵价值的档案资料,是衡量电视台资料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
三、“老镜头”的便捷利用。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声像资料,也是提高“老镜头”利用率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为提高管理“手段”,也便于资料集中统一管理,1999年杭州电视台技术中心研发了一套电视磁带管理软件,开始步入电脑管理资料的时代。为弥补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2002年杭州市文广集团技术部门与浙江传媒学院技术研究所及相关社会公司一起合作,重新研制了一套适合集团(电视台)内部节目资料管理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软件,极大地改善管理中的復杂程序,大大减轻带库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开始进入模拟向数字的转化,逐步实现全数字化管理模式,解决了声像资料不能长期保存和反复使用的难题。与此同时,建立集团内部网,实现各频道之间资料共享战略,极大地方便编导们获取“老镜头”的流程和途径。编导在制作节目时,只要在办公桌上就能迅速便捷地在视频数据库里,精确检索、快速下载到自己所要的资料,同时还扩展了节目制作技巧和手段,为编导制作节目,充分利用“老镜头”,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发挥“老镜头”融入新题材的作用
声像资料是影视媒体的无价之宝,更是电视台不可再生的财富,除了经济价值外,更体现在政治价值和历史价值之上。在发挥“老镜头”作用时,不能盲目“加入”,而是要有针对性,根据节目内容、题材,时代背景、观众审美情绪等因素有选择的进行“搭配”、重组,使“老镜头”在融入新题材节目中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起到提升节目内容的厚重,加深历史的内涵,促进电视作品有更强的教育、指导、启迪、参照、考证、鉴别等作用。
一、“老镜头”提升新闻报道力度。其实“老镜头”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很普遍,像总结、表彰、批评类的新闻报道,必须有事件过程的实景事实材料为依据,才有报道力度。例如,老百姓关注的城市环境问题,无论是空气污染(雾霾的污染程度),水源的污染(废水排放治理),都离不开今昔对比度说明,这个“昔日”视频画面,就得由“老镜头”登场作证了。还有灾情的防范等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都需要“老镜头”资料的加入,来充实报道内容,增加报道的真实感、可信度。
二、“老镜头”烘托电视晚会主题。这些年来,无论是央视举办,还是在地方台播出;无论是大型歌舞晚会,还是颁奖庆典仪式,在晚会现场都会采用电视大屏幕助阵,以达到晚会最佳的表现效果,融入晚会所要传递的最真切的主题意义。像中央电视台每年举办的公益活动,《十大孝心少年颁奖晚会》《全国十佳乡村医生颁奖晚会》以及地方电视台举行的各类颁奖活动,颁奖台上都离不开大屏幕视频播出的颁奖人个人生平事迹介绍。视频播出的“老镜头”起到了扩展、烘托晚会主题的有效作用,使观众对获奖者有较全面的了解,产生如同亲身经历的感觉,进而从心底自然而然地升起一股敬佩之情,释放正能量,弥补肢体语言、诗词音乐没法表现清楚和表达完整的意念。
三、“老镜头”增加电视栏目内涵。“老镜头”除了在新闻报道、电视晚会等不断“亮相”外,它还在一些电视栏目中常常出现。许多时政节目、综艺栏目少不了这个重要角色。如评论类节目《焦点访谈》《今日关注》等,在点评“昨天”报道的新闻事件的过程时,就会不断插入此事件的新闻内容,在回顾中展开评析,观众通过事件“老镜头”画面,知晓或加深对事件影响,跟随主持人的分析,了解事情的发展或整个演变过程,起到扩大知识面和教育、警示的作用。而在《艺术人生》《向幸福出发》等综艺栏目里,为了让观众对本期节目的主人或参与者有更多、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了解,主持人在与嘉宾互动的同时,常常会在大屏幕上播放嘉宾个人信息的内容资料,以此来增加、补充观众对嘉宾的事业和工作之外的了解,使节目的主题再次升华,互动的氛围也大大加深、扩大,产生出非常好的效果。
四、“老镜头”成为电视剧、纪录片的重要成分。在电视剧、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老镜头”应当是最受欢迎的合作“伙伴”。因为,在许多电视作品的创意初期,灵感就来自“老镜头”——声像资料的启发。像电视剧《长征》《淮海战役》《上甘岭》,领袖人物电视剧《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及近期热播的《延安颂》等,这些电视剧除了事件、人物“老”之外,在结构的组合、题材的构思方面都采取现代人的审美形式,以“旧事新题材”的创作思路来进行改编,因此,观众看后非但没有陈年老套的感觉,反而觉得贴近时代,符合情节的发展逻辑。这些作品中“老镜头”资料的加入(有的经过了技术处理),使得这类电视剧既有观赏性,又有教育意义,是寓教于乐的好作品。
利用“老镜头”时应注意的问题
声像资料是电视台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必须严格执行资料的管理制度和利用程序,杜绝一切未经许可,随便获取本台资料库内的资料,转送或变相买卖的不法行为。同时在开发、利用“老镜头”资料时,应当重视几个问题。
一、“老镜头”的版权。在运用“老镜头”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强烈的版权意识。“老镜头”中有些是台里自制的节目,有些是外购,也有的是通过其他渠道临时借用的……在利用某个镜头前,一定要作一番深入了解后再使用,免得日后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外单位或部门需要使用本台内部的“老镜头”资料,必须征得相关部门的同意和审批手续,方可行使。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主张随意将资料出售或借给他人。对有争议的版权资料,必须经过协商、调解、达成协议后,才能选用。资料管理部门也要严格按照《著作权利法》的有关规定办事,资源可共享,版权不能共享。对独立版权、合作版权、地区性版权、一次性播出權的各种具体情况应制定相应措施,以防引起版权纠纷,严禁任何侵犯著作权法的现象发生。
二、“老镜头”的有偿服务。在开发、利用“老镜头”的同时,对某些资料进行有偿服务,也是资源共享的一个方式。资源共享,不等于无偿提供,特别是一些自制的、稀缺的资料,可通过与对方平等协商方式,也可推出互惠互利、等价交换、有偿使用方法进行。这样一来,台与台之间搞活了,电视台跟外围的影视团体也可相互交流了,真正做到把现有的资源用活、用足、用好,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庭战略。
三、“老镜头”的安全使用。声像资料很大一部分都是早年摄录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史料。里面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变化全貌的记载,有历年来举办的各种活动、会议的摄录,有中外名人、艺术大师、重要历史人物的各种专集,有老店、名宅、古桥、景点等修复开张的素材……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是电视工作者用汗水、心血、智慧累积起来的一笔巨大财富,来之不易,必须珍惜,严加保管。因此,在充分利用这些“老镜头”的同时,要妥善做好对“老镜头”资料的保护措施,如对数据库中的资料,要严防病毒的侵袭,以免造成信息的瘫痪;又如带库房货架上的数字带,要做好严格的借出、归还的手续,以免带子的丢失。同时还应做好库房的保洁、防腐等相关措施。
(作者单位:杭州文广集团)
参考文献:1.景 岩:《用镜头还原真实——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声屏世界》, 2014(6)。
2.吴玉锋,黎向农:《“老典型”人物专题片创作谈》,《声屏世界》,2015(6)。
3.汪 鹏:《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与应对》,《当代电视》,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