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监测
杨晓旭
电力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本能源。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两者之间的纽带,是集勘察、规划、设计、施工于一体的高水平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对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原有的水库建设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各种不利影响,是当前学者和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监测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水是生产的首要资源,生产一吨大米需要1400立方米的水,生产一吨钢铁需要200立方米的水,可以说没有水,人类就不会生存。水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和平时期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开展水资源和水电工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消除洪水,科学利用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缓解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能源危机的压力,充分利用水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促进优化水资源配置,最终实现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特征
自然环境是整体性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必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水电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本工程建设规模呈正相关,由于各水电工程建设方向和建设目的的不同,各水电工程队的影响也不同。
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问题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周围环境的原始性和自然性,有关单位应当将环境监测规划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特别是通过有关规划指导活动的开展。在制定计划时,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明确界定和定位监测和计划的目标。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完善性,确保计划的全面启动。最后,我们需要确保计划中所有行动的经济性。在制定规划时,只有充分研究上述问题,才能确保制定科学、有效、可操作的环境管理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和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2、水利水电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方法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一些爆破破碎工程。这时,经常使用空气污染严重的机器。此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机械燃料、废气和粉尘对空气的负面影响也十分严重。这些污染物对水利水电工程周围的大气环境有不良影响,不利于周围居民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尽管水利水电工程不会因为污染的存在而关闭,但施工人员也应积极从各个方面着手,寻找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法,以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如施工方可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改进,对有隐患的机械进行检查,对施工车辆进行尾气处理,确保其排放符合安全标准,及时淘汰旧设备,严格要求自己。另外,施工主体应保证气候干燥时的有序及时清理,洒水压尘,水泥等材料运输时的密封,尽量减少对水利水电工程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3、控制水质污染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必然会排放施工污水和生活污水,因此控制水污染是工程施工不可忽视的工作。施工污水主要包括砂石切割废水、基坑排水、含油污水和混凝土搅拌冲洗产生的废水等,生活污水主要包括食物残渣、洗化废水和生活垃圾等。如果施工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道,将会对下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工程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进河道污水处理应根据污水类型选择合适的净化方式,例如砂石切割废水中的杂质较多,可以通过静置沉淀的方式让悬浮物沉淀到底层,达标后可以排放或继续用于砂石切割;基坑废水中污染物较多,通过沉降处理之后,对水质进行科学检测;含油污水应通过沉淀和除油处理,处理后排入荒地,不可排入河道或农田。
二、减少固体废物污染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未经环境保护处理,会在蓄电池、塑料制品、废钢、残余水泥等风化、水蚀作用下污染环境,长期风吹日晒会对土壤和水质造成严重危害。施工人员长期居住在施工现场周围。如果不及时处理,将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固体废物应统一处理,分类堆放在指定地点。施工和生活区应放置若干垃圾桶。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应分类堆放,严禁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应采用消毒剂溶液处理,应放置蚊虫繁殖,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建筑垃圾处理应提倡回收利用。木材、钢材等材料应尽量继续施工。如果不能继续使用,应通过废物收集站集中使用。
1、水利工程改变下游原有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影响着河流的流动状态,如温度、水文等。过多的流量控制,高水位,低流量,有机物置换率低,易升温,造成水体缺氧,水生动植物生存困难,物种间竞争加剧,部分有机体逐渐消失。当再次修复时,困难进一步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恶性循环,需要及时改善。同时,工程的建设也会影响水文特性。只有及时监测水文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有效改善下游生态环境。
2、水利水电工程问题的解决
不同流域的情况不同,环境抗干扰能力也不同。工程师应根据检测信息对现场环境进行调查,掌握河流周围植被类型、生存要求、河流流速、河流易断时间等环境相关信息,科学合理地进行监测。能够做出基本判断,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设计出能保证河流连续流动和良好完整性的工程方案,采用环保材料,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完成工程,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现状。此外,还可以增加检测设备,随时检测河流的实时动态,及时进行相应的挡潮闸切换活动,限制河流的规划流量,实现对河流的有效控制。这样,因地制宜的工程建设逐步完成了对流域完整性的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掌握河流中鱼类种群的迁移情况、迁移时间、各种鱼类迁移的要求等信息。将鱼类种群迁移与工程结构相结合,对河流本身进行存量,对数据进行整理、合并,将生态概念与工程建筑相结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因此,渔业管理体系可以不断完善。例如,当鱼类迁徙时,潮汐屏障的调节可以使上下游一体化,恢复鱼类的迁徙路线,及时关闭潮汐屏障,恢复蓄水发电工程,这不仅有助于鱼类完成必要的生活活动,使鱼的生活不受干扰,也不延误项目的实施。只有调整人与自然、人与其他有机体的关系,实现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总之,尽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存在许多不利方面,但我们要正确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是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国能源建设、解决能源危机、促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建设,防洪减灾,航运促进。发展灌溉事业,促进经济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正确、客观地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在周围环境中的作用,改善环境管理和规划的现状,从多个方面避免污染源的出现,努力保护生态平衡,实现开发利用。生产发展、生活繁荣、生态良好,推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局面。
(作者单位:150030黑龙江省黑土地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