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圣归来》看国产动画的审美变迁

    张少华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根据我国古典神话名著《西游记》而衍生、拓展的3D动画电影,影片讲述了于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了500年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被幼年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了封印,在去往长安的冒险旅途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该片由国内资深三维动画导演田晓鹏执导,张磊、林子杰、刘九容、童自荣等联袂配音,于2015年7月10日在全国公映。这部影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狂揽8.2亿元票房,成功超越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在2011年创下的6.17亿元的纪录,成为内地动画影史的票房冠军。一时间,“大圣热”席卷全国,相当多的影评人、制作人参与到《大圣归来》艺术价值的讨论当中,从而迎来了中国动画自我觉醒的“归来”。本文中,笔者将以大型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基本审美要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手法,从多角度论述国产动画的审美变迁,以期为广大动画制作者、爱好者了解《大圣归来》这部优秀作品、了解中国动画发展有所助益。

    一、 从保守、严谨到追求趣味、创意的剧本选择

    以往的国产动画对剧本的选择大都较为保守、严谨,创作者一方面要考虑作品的基调是否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考虑幼儿、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在这种思维下确定的剧本主旋律意识浓厚、剧情发展低幼化、缺少时代感和趣味性,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如2008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葫芦兄弟》、201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等,均为经典国产动画片改编而来,二者在剧本上突破不大,基本按照原有叙事思路、叙事方式展开剧情,故事脉络缺少起伏,很难调动观众情绪,因此上映之后票房和口碑反响均不佳。

    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则一改传统动画电影剧本创作的思维定式,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精华,建立起了富有中国精神又饱含时代气息的剧情体系。《大圣归来》虽然基本思路取自我国经典神话故事《西游记》,但却在人物命运设定、人物关系等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齐天大圣孙悟空不再是一只活泼跳跃、语速偏快的猴子,而是成为了一个话语不多、表情凝重、步伐扎实的孤胆英雄;唐僧也不再是文文弱弱、低调呆板的高僧,而是变成了一个爱看戏、爱玩耍、爱问问题的小沙弥。[1]这种突破性的人物命运设定带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故事的发展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创作者将唐僧为孙悟空解除封印的情节同《西游记》第77章和第78章《比丘国就难小儿城》桥段相结合构成整个剧本脉络,影片起承转合环环相扣,连接紧密。从单个人物剧本来看,江流儿闯入皮影戏台、江流儿在旅途上不断问大圣问题等桥段将一个爱听故事、好奇心强、顽皮淘气而又充满爱心的孩童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极易激发观者的喜爱之情;而外表冷峻、内心柔软的“霸道队长”孙悟空坐在窗前帮所有人守夜的桥段则“国际范儿”十足,大大提升了影片的吸引力。从故事整体脉络来看,创作者为全片安排了多处小高潮,第一次出现在片头,即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桥段,用以将观众快速带入剧情;第二次是一行四人入住山妖黑店后的打斗桥段,用以引出小女孩儿被抓,队伍人心涣散的情节。这样的剧本安排借鉴了迪斯尼、皮克斯等动画巨头起伏相间的波浪式创意思路,有效提升了影片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始终保持精神紧绷,从而获得了极致畅快的观影体验。

    二、 从单一、生硬、模仿性强到生动、新颖、中西合璧的造型设计

    动画人物的造型设计是人物性格刻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部动画作品最具标志性、最易为人们所记忆的内容。在国产动画的早期阶段,我国第一代动画影人抵制住了西方漫画风格的影响,展开了动画造型的本土化设计,一大批民族韵味鲜明、文化品位独特的造型形式应运而生,如我们所熟悉的《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天书奇谭》中的蛋生、《九色鹿》中的神鹿等等。这些造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民族动画的启蒙典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动画造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放弃了自我风格,开始引入了大量美日动画、Flash动画的造型创作思维,这对尚未完全成型的中国动画带来了不良影响。此后的一段时期,国产动画造型基本可分为欧美派和日韩派两种,其中,欧美派造型虽然学习了欧美国家动画夸张的造型效果,但却忽略了对人物服饰、表情等细节的刻画,人物形象笨重而又呆板,如模仿皮克斯造型风格的动画电影《神笔马良》;日韩派则仅学习了日韩国家动画绚丽的造型色彩,而在人物身形与面部审美上则脱离了国人趣味。总的来讲,以往我国动画造型模仿痕迹太强,造型单一,角色区分度不高,人物形象较为生硬。

    在《大圣归来》中,创作者们以中国传统绘画造型为基础,借鉴了美日动画造型中的优点,形成了个性鲜明、生动、新颖的造型风格。[2]以影片主人公大圣为例,大圣的身形比例就融合了中西方造型思维——创作者一方面采用了东方传统美学中“高瘦”“文弱”的总体形态,来迎合影片的民族化定位,另一方面设计了类似于欧美漫画英雄般平直而宽阔的上肢,来凸显大圣的勇武气质。这套大圣造型颠覆了以往我们印象中蜷缩、瘦弱的孙悟空形象,而又保留了其中国韵味,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再来看本片另一位造型独特的人物混沌。混沌是五行山下的妖王,平时幻化为人形,其“变身”前造型融入了唐代男子服饰中的乌纱帽帽翅作为点缀,这使得人物产生了极强的历史感,再配以传统戏曲脸谱中的奸佞白脸,更显古风浓郁。混沌“变身”后的造型借鉴自我国神话典籍《山海经》,是一只吞噬万物、四足无爪的巨大肉虫。这一造型新颖、夸张,极富视觉冲击力,恰当地从侧面反映了反派人物的强大。总的来看,《大圣归来》的造型突破了以往传统国产动画造型的局限性,以国人审美和民族风格为基础走出了一条独具个性之路,称得上是新时期动画的创新典范。

    三、 从传统二维手绘到崇尚特效科技的技术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动画艺术是不可以借助信手拈来的普通艺术表现手法来直接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其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特殊的动画技术来完成动画的最终呈现。可以说,动画艺术的发展就是动画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动画技术对于动画创作的重要性。随着万氏兄弟在1926年创作的动画片《大闹画室》的开播,我国的动画片开始走向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创作道路,《铁扇公主》《三个和尚》《宝莲灯》《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画。纵观动画片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动画片大部分都是以一种传统的二维手绘形式表现出来的,虽然有些是借助电脑技术制作出来的,节省了一部分的体力劳动,但却没有产生创新性的视觉效果。到了新世纪,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一些高科技的特效手段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尤其是三维动画技术的开发运用更是突破了传统二维手绘动画的限制,其几乎接近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身临其境般的现实再现能力让受众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带来的特效模式和审美效果是传统二维手绘动画无论如何也鞭长莫及的。

    其中,于7月份上映的大型3D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是最能代表新时期动画技术成就的,无论是电影中的场景还是人物设计,3D等高超的特效技术让受众叹为观止,为受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审美体验,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在细节和质感上的突破。《大圣归来》利用3D等特效技术对动画作品细节以及物体质感的处理等都非常成功,如片中主角齐天大圣孙悟空棕褐色的毛发充满了轻盈、飘逸之美,颜色甚至有深有浅,好似真的毛发般充满了生命力;再如,小江流儿穿的藏蓝色粗布衣服,布料纹理、缝补针脚、甚至左袖上的补丁等都清晰可见、惟妙惟肖。可见,三维动画技术所带来的细节和质感上的突破让受众更加感受到了电影的真实。再次,身临其境般的环境带来的审美体验。三维动画电影最为强调的就是虚拟现实,是要能够让受众身临其境般体会到电影中的场景。《大圣归来》采用好莱坞式的公路片方式来讲故事,贯穿多变而又宏大的场景,技术上全部采用全景3D方式进行搭建,所有的大场景设定都以一种十分真实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如民风彪悍的长安城、佛寺鳞次栉比的五行山、妖气缭绕的悬空寺等都能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好似自己就是动画中的角色之一,同江流儿、齐天大圣等一起完成这场华丽的冒险之旅。此外,不同于其他的3D影片,该影片还将我国所特有的取法自然的淡彩风韵融入到了动画技术中,如长安城街头的皮影戏、屋角一枝梅的烟雨、石拱桥上的暴雨将至以及山前江边的小船等,从而带给受众一种特别的中国式审美体验。

    四、 从套路式功夫到流畅夸张的动作设计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除了在剧本写作、技术创作以及动作设计等方面要能够引人注意以外,还要在角色动作设计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关系到整部动画的生命力和流畅度。纵观我国的动画史可以发现,好多国产动画片的动作设计都带有鲜明的“程式化”以及“套路式”特色,在动作上放不开,使受众产生一种生硬的视觉感受,无法更好地感受到动画之美。例如,动画片(1999版)《西游记》中的动作就是套用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动作,没有考虑到动画版以及电视版动作设计之间的区别,从而使整体动作都带有一种套路式功夫的生硬感。鉴于传统动画动作设计的教训,我国近几年的国产动画创作者在进行动作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观影感受,设计出来的动作不仅生动流畅、丰富有趣,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夸张效果。而受众之所以喜欢这种夸张的动作主要是因为非动画影片无法完成这些夸张性的动作,如果受众在动画中看到的也是一系列没有深加工过的普通动作,那么动画的最大趣味点也就消失了。[3]

    《大圣归来》这部影片就很好诠释了这一点,其一改传统的套路式功夫动作,借鉴了许多著名武术指导的动作思维,如胡金铨、张彻、李小龙、袁和平等。同时,由于神幻英雄可以不受肉身和重力的限制,所以《大圣归来》编创者在保持动作流畅性的基础之上对常态动作进行夸大,加入了许多更加飞扬而又充满想象力的动作,更好地丰富了故事情节、突出了人物个性,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审美需求。以《大圣归来》发生在客栈中的场景为例,齐天大圣为了保护江流儿与山妖打斗的场面堪称经典,整套动作设计都十分的流畅自然,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动作丝毫体现不出衔接的痕迹,一气呵成。不同于真实社会中的常态动作,这些动作又充满了夸张性,如从轰然倒塌的客栈中飞出来,闪电一般爬到船桅杆之上,或是一棍子之下妖怪的灰飞烟灭等,这些动作都充满了极大的夸张性,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凸显出了大圣的勇敢。

    结语

    总之,作为全球首部以西游为题材的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我国动画的审美变迁,并创下我国动画电影海外最高销售记录,成为自传媒大奖设立12年来首部入围的动画电影。

    参考文献:

    [1]陈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要素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6):202-203.

    [2]刘琤琤.《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刷新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票房新纪录[J].中国电影市场,2015(8):17-21.

    [3]张梦蝶,秦文竹.《大圣归来》:中国动画的逆袭——基于文化工业视角的中国动画式微与发展探析[J].传媒,2015(17):72-74.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