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的重复,堆叠的艺术

    李好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在人类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可穿的服饰上所表达的内涵,越来越成为一种艺术。艺术是再现,艺术是表现,艺术是模仿,艺术是生活,艺术家的作品可谓是“发乎意,止于形”,简单的说就是从无形到有形。

    1989年出生的可穿艺术设计师王清,在艺术道路上摸索的过程中,深受美国著名艺术家Nick Cave的启发,致力于将艺术和服装结合起来,北京工业大学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学习和Nick Cave的五年工作历程,也让她在追寻的道路上找到了最能表达自己的一种艺术方式——重复。

    王清的作品不失创意,也注重细节,造就了一种远有型、近玲珑的艺术感。艺术和自由往往是关联甚密的,她在打造作品的时候,没有将大把的精力放在如何控制版型上,而是注重细节的雕琢和零件的配置,在作品的每一个部件都趋近完美的时候,再通过自由灵活的拼接技巧完成整个作品。这种于小处精、于大处简的可穿设计作品,也极大地丰富了服饰的穿戴方式,让作品的魅力不仅限于设计师的想法,更能让使用者在穿戴过程中通过灵活的构思来做出新的二次设计,升华作品的艺术内涵。

    2016年王清展于新西兰惠灵顿的TSB bank可穿艺术舞台展的《重复》系列作品中(图1、图2),以及2017年初展于美国加州洛斯维第斯艺术中心的国际可穿艺术展的作品《重复2》(图3),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贯穿得十分到位。类似于珊瑚形状的立体小圆形的设计构成了重复系列的设计基础,每一个部件都将美、时尚与韵律感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有机的拼接以后,在穿着者的身上又是可以通过服装内的钩子任意修改版型,内外两穿的设计极大地开发了每一个组成部件拼接后的潜力。可以说《重复》系列作品在每个作品细节的设计上都别出心裁,在整体的风格和版型决定上又十分灵动,可以说这样的美感和自然带给人的感受十分类似,于细节处精致,于整体处自由。而该作品的灵感也是源于生活,表达作者的情绪。每一个服饰部件都将情绪表达得十分到位,而整体的风格重复,又让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加鲜明。这便是艺术,于无形处起,于有形处终,自由奔放又精致玲珑,犹如漫天星辰,繁复而美丽,将艺术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美的东西总是易逝的,可穿艺术在艺术作品里,相比其他类型的作品,可以保存的时间没有那么悠久,真的是美丽又脆弱。出于对可穿艺术的热爱,她希望“服装”可以拥有沉甸甸的有历史感的气质,需要被珍视,需要被保存很久很久。而陶瓷艺术作为发展历史最悠久的艺术类型,自然是受到了王清的重视,她创新性地将陶瓷艺术和可穿艺术结合在一起,打造了《历史·凝固》(图4)这件可穿艺术作品,并于2016年展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埃文斯维尔博物馆。四百多个底部有圆洞的精致的陶瓷部件被铁丝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可穿艺术材料选择上,是她艺术生涯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在可穿艺术的圈子里,这件作品也是不可多得的极富艺术价值的“传世之作”,2016年展于埃文斯维尔博物馆。试想服饰艺术的美丽,在历史长河里,到底可以传承多久,是不容乐观的,但就是因为这份热爱,因为对可穿艺术的执着,成就了《历史·凝固》也成就了一个为人肯定的王清。从这件作品上还反映了王清在艺术作品选材角度上的态度——一切都可以成为她的艺术材料,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她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们所特有的情感再进行创新,通过艺术家的情感,为世界上的事物赋予新的更长久的生命。

    在艺术的表达上,王清以小成铸大成、以重复渲情绪、以形式促创新的作品,让这些精致的小物件在有序的堆叠之下,产生了肌理重复的美感;而同一物件不同角度的铺展,更是很自然地优化了作者的体感,既精致无比又在整体效果上让欣赏者叹为观止。

    艺术,源于虚幻的意识,终于一定的形式。而艺术的形式是绝不拘泥,任艺术家充分发挥,赋予形式以不同的风格和作者腦海里情绪的填充,才是真正艺术的形式。有形无形,相对之间,但美是一定的,艺术家的执着是一定的,情绪的表达与感受是一定的。王清便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家,她的可穿艺术作品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期待,可穿的重复,堆叠的艺术,这,就是王清!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