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关萌

    摘 要:大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旨在利用互联网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化农业;城乡发展;一体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3-013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1 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义

    农业作为国家传统产业的代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样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推进社会文明、和谐进程的客观要素。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顺应信息经济发展趋势,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体系,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同样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支点,为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客观上来讲,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信息化、水利化、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领域信息化程度,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三农”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的发,使农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农业产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1.1 新农业

    1.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融合,改变以往的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方式,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2.推进资源要素数据化集成,实现农村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发展新格局。3.加强对传统农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资源流通性更强,生产效率更高,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也更为清晰,农业的供给链更为开放化、多元化,有效的推进农业传统行业的在线化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1.2 新农民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推进,对于农民要求方面也不再是传统的耕田种植,而是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要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素质和层次。一方面,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的思想程度和信息化技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推进效率,发展新农村有效的实现农民从产业链到价值链的转变。另一方面,改变以往对农业结构、农民固有的认知,从信息化、现代化的层面,鼓励大学生、农村青年带头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共同致富,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3 新农村

    创新农村经营形式,以互联网思维构建现代化农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体系的转型升级,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农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2 “互联网+”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化農业的发展是提高打造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体系、促进产业分工的专业化、农业的组织化、资源配置的优化、生产经营的低成本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革命性的产业发展模式,“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市场的推进和政策的引导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的刺激农村经济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但从总体上来看,受制于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地理位置等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影响,在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总体规划不完善

    “互联网+”作为现代化高速发展下的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利用互联网的客观特征和优势,以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有效的改变了传统农业发展信息的滞后性,产业的单一性,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落后性,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增加产业量、提升产业销售、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支持农业发展走出去、引进来,扩大农业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实现农村经济体制开放式、多元化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在总体规划上不完善、不科学,在城乡发展中,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过渡的开发和开采农业资源,造成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个别地方的发展存在片面性、局部性,既不利于城乡发展一体化整体的推进和协调发展,又影响社会和谐、文明建设。

    2.2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但农村都属于偏远地区,本身经济水平就比较落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覆盖面更为广泛,宽带建设、通讯设施的建设等都进一步的得到发展,但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方面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农民信息化程度不高,对于互联网利用较为单一,互联网技术相对匮乏。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农业数据信息化平台,农业数据利用率低,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3 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性不高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既是基础产业,也是根本性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强调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之一,但从实际上来看,我国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性并不高,还未形成系统化、信息化的农业结构体系,还没有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的参与、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在深入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点、矛盾点和限制因素。

    除此之外,“互联网+”现代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农村电商融资困难,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引起广泛关注和重点解决。

    3 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措施

    “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性支持,重视对新农民的培养,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发展。

    3.1 制定科学、完善的发展战略规划

    树立统筹观念和发展观念,科学、合理的规划互联网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农业区域化特征,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和落实“互联网+”现代农村的构建,以切实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缩短城乡贫富差距,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扩大产业价值链。

    3.2 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现代农村的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对此,应加大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建立系统的农业资源信息平台,加强资源共享,提高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同时,建立国家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提高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程度,全面提高信息覆盖面,加大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农业经济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

    3.3 政策支持融合创新

    今后要统筹整合利用各类涉农资金,以项目为载体,多渠道扶持“互联网+”现代农业。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互联网+”行动。进一步加强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

    除此之外,在扩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程度情况下,夯实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不断的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设,以全面提高农村发展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宇.创新“互联网+”农业技术扩散体系助推农业跨入4.0时代[J].江西农业学报,2016.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