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提琴演奏中的顿弓与断弓

    刘旭波

    

    

    【摘 要】顿弓是大提琴演奏顿音的一种弓法,顿弓可分为分顿弓和连顿弓。分顿弓就是一弓演奏一个顿音的弓法,演奏这种弓法时弓子不能离开弦,比较常用在时值较短并有重音的音符上。

    【关键词】大提琴;顿弓;断弓

    中图分类号:J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68-01

    一、顿弓

    在顿弓开始时,肩部要自然下垂,将臂的自重放在琴弦的擦弦点上,使弓毛与琴弦互相“咬”住,以手指为发力点迅速启动(避免用手腕启动,手指要与手臂同步协调运动),以较快速的弓速向身体左侧或右侧拉出一个很强的重音音头,弓段不必太长。完成这个动作后马上将手放松,使弓子不发音地浮在弦上(并不离弦),同时利用手臂运动的前冲惯性、趁不发音的瞬间将弓子迅速送到并停止在下一个顿音的预定位置上,音质要清晰、干净。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顿音与顿音的交替时,要注意手腕和肘部不要做压——提——压的运动。

    二、连顿弓

    连顿弓就是用一弓演奏两个以上的分顿弓顿音的弓法。连顿弓的手指、手腕和手臂的配合比分顿弓更加整体化,动作要更连贯、敏捷,弓毛尽量不要离弦。当演奏者在一弓里连续演奏多个顿音时,手臂的力量要通过手指完全放在弓杆上,做到手、手腕和前臂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协调、统一地将力量向一个方向→→→→或←←←←不松懈地、持续地送出。连顿弓用上弓演奏,掌握起来较为容易。

    这里要注意几点演奏顿弓时容易发生的毛病:

    (一)演奏顿弓时,弓杆在弦上跳动,音头不清晰。这是由于运弓时右臂的力量重心不稳定,掺杂了手臂抬起——落下的动作,而致使弓杆跳动起来。因此在练习时顿弓的运弓动作要快而不紧,可以用慢速做适应性练习,每一个顿音之间多停顿一会儿,停顿时尽量不要将右臂的自重抬起,仍然要稳定地贴在擦弦点上,确定力量真正到位后再次启动,慢的动作练好以后再逐渐加快。

    (二)演奏顿弓时,弓子在琴弦上上下滑动,难以前进,以致发音轻、浮、飘。这是由于右手手指握弓过度用力,每演奏一个顿音就用力做出手指向手心弯曲紧握的动作,造成弓毛无法贴紧琴弦。因此在练习时要更加注重手指与手臂力量统一配合的演奏方式,即由手指主导运弓方向和发力启动,由手臂的自重稳定地带动运弓动作,不是手指单独运动就能够完成连顿弓。其实不仅仅是手指,包括手腕、肘部、大臂和肩膀都不能单独完成此动作,而是要统一行动、协调合作。

    关于顿弓的技法还有一点要指出:顿弓的换弦技术。顿弓的演奏不会总是局限在一条弦上演奏,演奏者常常要遇到频繁地换弦。因此换弦技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顿弓技巧的好坏。与一般的换弦方法相同,手臂角度和手臂重心提前量的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由于顿弓的音值一般较短,提前量所需的准备时间缩短,因此对换弦后的发音质量的要求更高。在练习时节奏一定要稳定、准确,不可越拉越快,才能仔细注意到动作是否到位。

    断音,顾名思义就是演奏分开的声音,即每个音之间有间歇。它和顿弓的区别就在于顿弓是有强大的重音音头,而断音只是有间隔的分弓。这种弓法在古典奏鸣曲和许多古典作品中经常遇到。演奏时手臂的自重重心要稳定,在每一个音符衔接的停顿处不要完全地将弓子停住,而是将手指握弓的力量略微放松,使弓毛不紧压住琴弦,但是绝不离开琴弦,然后由运弓的惯性不停顿地继续带动前进,并恢复握弓力量,准备演奏下一个音符,使音符之间产生似断非断的效果。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