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探析
【摘 要】区域音乐是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以及人文价值,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民族音乐学视野出发,对区域音乐的空间级序、文化类聚、音乐景观以及社会认同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区域音乐;探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66-01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传统音乐显示出的文化现象具有显著的整体性,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区域间的交流,区域音乐之间体现的文化差异也就越来越大。随着近年来我国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区域考察,探讨区域音乐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空间级序
在区域音乐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了差异性的空间级序,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两个角度的空间级序是民族区域音乐的重要标志。
(一)静态空间。所谓静态空间主要指的是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构建出的物质实体。空间本身便属于实体物质的一种,是存在于时空中具有差异特征的地理环境。由于区域音乐的静态空间自身具有一定的尺度以及性质,是不同音乐所存在的地理环境。静态空间对民族音乐的形成存在着重要的影响,不仅与人类活动存在关联,也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1]。例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毛乌素沙漠中的敖包,研究民族区域音乐时需从静态空间角度进行分析。
(二)动态空间。所谓动态空间主要是从时间流动性的角度看待民族音乐的生存环境,随着时间的流动,动态空间的不断发展促使民族音乐不断成长与发展。随着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民族音乐自身不断发生着变化。动态空间不仅包括历史性的过程流动,而且包括地域分布的共时变化。
二、文化类聚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区域音乐并非独立性的个体,而是由多种文化现象共同组合形成的产物,区域音乐的文化类聚遵循了空间地理以及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各个音乐文化间相互联系也相互制约,构成的音乐文化具有整体性。
(一)区域音乐文化系统。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与世界其他国家有所区别,在我国民族音乐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乐种—乐类—乐丛—乐系—乐圈”为中心的区域文化音乐系统,在对区域音乐进行研究时应当对某一区域进行系统化分析,进一步对不同区域音乐系统间组合方式、文化特征以及机制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对民族音乐的形成特点进行研究。区域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独特性的音乐形式发展结构,因此在研究区域音乐发展过程中应对乐类、乐种以及乐系进行深入剖析。
(二)音乐文化的层级关系。从音乐文化建立的层级关系来看,现阶段我国区域音乐发展逐渐构建了“主文化—亚文化—跨文化”的三级层级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层级关系逐渐被普遍接受。在对区域音乐进行研究时,首先应当对主文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对政府性行为等主流音乐发展模式进行把握,对引导主流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应当对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亚文化以及从其他区域中流入的跨文化进行研究。现阶段的区域音乐发展过程中,主文化、亚文化以及跨文化的音乐形式逐渐出现了融合现象,因此结合三种音乐形式对区域音乐的文化类聚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社会认同与音乐景观
(一)社会认同。对区域音乐空间价值的研究离不开民族认同,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逐渐加快,从民族音乐学视野出发对区域音乐文化进行解读以及阐释,需要用变迁的眼光去看待音乐现代化发展进程,在相应的历史条件以及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域音乐进行动态性的认知。对区域音乐的解读应当结合国家政治以及社会认同,将民族音乐以及文化习俗结合起来。在对区域音乐文化空间价值观的重要视域进行解读时,应当认清区域音乐学科内外的多样化阐释与格局。现阶段我国区域音乐存在着较为特别的生存活动以及传播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媒体时代下将由地方性文化走向国际性文化[2]。
(二)音乐景观。在区域音乐研究的过程中应将文化景观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区域音乐的形成过程中,这种文化形式不仅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而且表现成一种文化景观。区域音乐的音乐景观涵盖了音乐本身及其相关意义。区域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拥有着区域性的发展历史与空间景观,音乐景观的核心便是地域空间和地方特点,是现阶段民族音乐学中极为关键的革新领域。
四、结论
总而言之,现阶段区域音乐研究在民族音乐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区域音乐的发展应当对多方面内容进行考虑,区域音乐的空间级序、音乐景观、社会认同以及文化类聚都对区域音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应当结合区域性的文化特点和地理环境,对区域音乐的应用性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静.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研究[J].音乐大观,2014,(02):388.
[2]柯曙光.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14,(08):82.
作者简介:
李小敏(1983-),女,汉族,广东惠州人,本科学历,惠州城市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