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形成与发展
陈爱新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创作与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要靠作曲家的“一度创作”——文本创作来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靠演奏者的“二度创作”——舞台演奏来具体呈现。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形成;发展
中图分类号:J64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65-01
作为艺术风格之简称的“风格”,如果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或者从本质上来定义,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1]
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
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要贯彻“实践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思想,要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以实践为核心;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反转过来又指导实践,以实现艺术的良性循环、不断攀升。要双足飞跑,而不是跛足难行。
二、继承与创新统一的原则
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要全面继承中外一切音乐艺术的精华;另一方面,又要敢于开拓、大胆创新。所谓“民族性”,也称“民族化”,是“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文艺作品要达到民族化,作者必须熟悉本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爱好,继承本民族文艺的优良传统和创造性地吸取其他民族文艺创造的优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2]可见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目的,继承只是手段。离开了创新,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离开了创新,文学艺术就失去了生命。相比之下,精神生产比物质生产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尤其是艺术生产比起其他精神生产来,更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物化在自己独特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中。从本质上讲,艺术的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3]因此,中国钢琴的作曲家们与演奏家们,在民族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中,也必须不断地创新。
三、民族风格创作方法的倡导
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中,还着力倡导了民族风格的创作方法,其中现实主义方法、浪漫主义方法、现代主义方法等等,都得到提倡。在这方面,许多对成功的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所作的评论文章,功不可没。这些文章针对具体实例,有说服力地倡导了许多正确的创作方法,起到了很好的“解剖麻雀”“析读样板”的重要作用。例如魏廷格的《探求新的美的境界——评钢琴曲〈夕阳箫鼓〉〈涛声〉》《现代民族风格的优秀成果——评钢琴协奏曲〈山林〉》《丁善德钢琴独奏曲的风格特征及创作成就》《江文也钢琴作品风格的变化》;周广仁的《钢琴音乐民族化可贵的探索》;安冰冰的《试论钢琴独奏曲〈松花江上〉的改编及演奏》;但功浦的《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改编及演奏》等。而魏廷格的另外两篇综合评论文章《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和《从中国钢琴曲看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关系》,则从更广的范围评论了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打造的成功经验。前者被认为“是最早对中国钢琴创作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之一,该文首次将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正式出版的全部中国钢琴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置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史的背景下予以理论剖析,对中国钢琴曲创作的历史分期、创作成果、艺术特色、创作经验等等,提出并论证了作者的观点。”[4]显而易见,这篇文章已不再是简单的评论,而是上升到了学术论文的理论高度。
在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形成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中,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创办、由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担任首任主编的艺术刊物《钢琴艺术》值得格外提及。这一刊物推出了“中外音乐家”“名家名曲”“大师讲座”“考级辅导”“赛事评述”“国际琴坛”等经典栏目。理论研究的范围囊括了钢琴创作、演奏、教学、欣赏、理论探讨等各个层面。成为中国钢琴人的学术阵地与理论平台,在对于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形成与发民展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艺术贡献。
综观整个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形成与发展的立向理论导向系统,的确取得了全面的硕果,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这是勿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7.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178.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49-250.
[4]王在畅.钢琴艺术系统论[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