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会展业管理体制之探析

    李悦

    

    摘 要:宁波市作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前沿城市,其会展业管理体制在优良中又存在着许多不足。为了促进宁波市会展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就要进一步完善会展管理体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审批制的改革和明确政府的职责,促进会展业市场化的发展。

    关键词:会展;管理体制;审批制;政府

    一、宁波会展业管理体制的发展

    宁波市作为一个发达的沿海城市,其会展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宁波市是我国著名的会展城市,从1997年举办首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到2003年宁波市政府将会展业列为支柱产业,提出建设长三角南翼会展之都,再到2007年,市政府将会展业列为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提出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工作目标,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会展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产业之一。宁波市于2003年2月28日成立了宁波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现称为“宁波市会展业促进会”,隶属于宁波市政府会展工作办公室(简称宁波市会展办),对宁波市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宁波市会展办是全市会展的主管部门,统筹市会展的相关工作,在宁波市会展的管理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宁波市会展业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其会展的管理体制在优良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宁波会展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登记制和审批制模糊不清

    根据《宁波市展览业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宁波市会展的申报实行一展一报的备案、登记、审核制度。从表面上看,宁波市的会展申报实行的应该是备案登记制,但在实践中登记制和审批制却迷糊不清。审批制和登记制或备案制有着本质区别,政府的审批权限过高将会限制会展业的发展,因此限制政府的审批权将会是促进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而登记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的审批权。宁波市会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在我市主办的涉外经贸展览会(带“国际”字样名称)向市外经贸局申报、审批,并报市政府会展办备案。在我市举办的非涉外性展览会,由办展单位书面送市会展行业协会,由该会提出意见后,报市政府会展办。经市会展办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审核后,向该市工商、公安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从该规定中可以看出,宁波市涉外会展实行的是审批制,由市外经贸局审批,而非涉外会展则由会展办审核,再报市工商局,但这里的审核究竟是实质上的还是形式上的并不明确,工商局的作用也不明确。因此,宁波市非涉外会展的申报审批制和登记制模糊不清,在实际运行中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宁波市的会展申报无论从制度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2.申报主管部门多,程序烦琐

    目前宁波市会展申报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市政府会展办、市外经贸局、贸促会宁波分会、市会展行业协会、市工商局等,这就容易导致各部门职责不明确,政出多门。此外,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申报主管部门,会展的申报就要经过多种程序,例如,宁波市规定:“在我市举办的非涉外性展览会,由办展单位书面送市会展行业协会,由该会提出意见后,报市政府会展办。经市会展办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审核后,向该市工商、公安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由此可见,举办会展申报首先要由市会展行业协会提出意见,然后再由市会展办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之后进行审核,最后还要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申报程序实为烦琐,没有一个部门对整个展览会实行统一管理,这会使得会展申报效率低下,也将会影响举办会展的效率。

    3.政府主导会展的特征明显

    宁波市会展业的发展,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都得益于政府主导型会展项目的推动,但是政府主导型会展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在市场化进程中表现出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所谓政府主导型会展,就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策划主办,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宣传本地形象、带动本地产业发展、扩大本地的影响力等,政府在其中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政府在我国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会展政策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会展业而言,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政府在会展举办过程中的参与度过高,则会阻碍会展业市场化的发展。以2011年9月份至2013年9月份为例,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宁波市举办的大型会展主要有33项,而其中由政府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就有14项,占了约42%的比重,由行业协会主办的有12项,占了约36%的比重(如下图)。由此可见,宁波市举办会展政府的参与度仍然很高,且会展的审批权限主要在政府手中,行业协会在对会展主体资质的审查和认定过程中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政府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其不应该成为会展举办的主要主体,会展业的发展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政府的主要作用应该在于为会展的顺利举办进行服务,而不是参与。

    4.会展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宁波市于2003年成立了市会展行业协会,该协会以“服务、代表、协调、自律”为基本职能,对宁波市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会展行业协会在会展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会展市场化发展的桥梁。会展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会展业的有机协调管理体制中,行业协会组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有些国家行业协会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可通过实现开展行业协调、制定推行行业服务标准、展览会技术数据审计、行业统计等功能,在实现行业内外信息共享、开展行业诚信建设、规范行业秩序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宁波市虽然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但由于政府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较高,行业协会在实践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会展行业协会在促进会展业发展中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会展管理的大部分权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会展行业协会的发展也可能会受制于政府,这对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此外,由于行业协会的构成主体较为广泛,协会目前的自律程度并不够高。

    三、宁波会展业管理体制的完善措施

    1.申报制度从审批到登记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会展业必然要从审批制向登记制发展,审批制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项制度,已不适应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不仅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速度,而且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法治水平,蕴含着现实和长远的巨大的社会效益。随着会展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会展审批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取消了国内展的审批制,但涉外会展仍要经过多部门审批,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会展审批管理体制。宁波市涉外会展实行审批制,这将不利于宁波市会展业的对外开放。此外,宁波市非涉外会展的审批制和登记制模糊不清更是不利于会展业的长远发展。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会展业全面取消审批制的条件还不够成熟。然而,宁波市作为一个会展业发展的前沿都市,则可以尝试全面取消会展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或备案制,并在法律规范中对其加以明确规定,而不能模糊不清。当然,会展审批管理体制改革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

    2.建立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提高会展申报效率

    宁波市政府在很早以前就成立了会展工作办公室,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展多头审批的问题,但其作用发挥的非常有限,宁波市会展目前仍然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比如说,一个展览会的举办通常需要展览会许可证、消防许可证、治安许可证,而这三个证的办理通常是在工商、消防、公安三个部门分别办理,没有一个部门对整个展览会实行统一管理,这就导致会展申报程序烦琐,对此,宁波市应逐步建立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由其对会展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办展效率,防止重复办展。

    3.降低政府的参与度,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目前,宁波市的会展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会展,政府在会展业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但这个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错位的。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该定位为“裁判员”和“服务员”,也即推动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的服务、规划、监管和促进者。政府应该退出会展业的微观经济领域,以改变行政化倾向和政府主导会展的局面,让会展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发展。会展业的审批管理体制也应该逐步淡出,会展活动不再作为行政行为而必须通过政府的审批,也不再通过各政府部门制定管理办法而实施多头管理,而是通过宁波市会展业行业协会来进行行业管理,政府应尽快从办展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对国外会展业管理模式的有益借鉴。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宁波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规律制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引导。政府制定会展规划应该要具体,要结合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的实际环境,明确本地的会展定位,引导和培育会展品牌。

    第二,完善会展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宁波市政府一方面可以呼吁国家尽快建立和健全会展行业的法律法规,使会展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完善本地的会展业法律法规,以规范会展业管理秩序、提高会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抓紧制定有关会展业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鼓励、协调、管理政策。另外,还要加强对全市会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第三,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措施。政府在会展场馆建设方面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投资主体,政府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参股,吸引国内外的其他资金,通过多种渠道建设展会场馆。此外,政府也应设法在税收、土地使用以及在招商引资等方面对会展给予政策支持。政府还应在对外宣传促销本地的会展产品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条件,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做好会展推广工作。

    第四,协调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会展的举办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因此要协调好公安、工商、经信、商务、质监、交通、卫生、旅游、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关系,健全会展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会展专项规划与交通运输、旅游、商贸、文化创意、信息产业等现代化服务业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建立规划实施的协调保障机制。

    第五,加强政府与会展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政府管理会展业的职能已经于会展行业协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者共同合作、相辅相成。因此,宁波市政府要加强其与会展行业协会的联系,把一部分管理权限转移到行业协会手中,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会展业的主要管理者。

    只有改变宁波市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职能,有意识地改变政府的角色定位,尽快推进宁波市的会展从“行政活动”转变成“市场活动”,才能推动会展经济运行体系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逐步提高其产业化水平。

    4.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

    从国外的经验看,哪个国家会展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得好,哪个国家会展业的就发达。如德国是世界展览业最发达、会展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它的会展行业协会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德国的展览主要由德国展览业协会负责协调管理,其会员占德国展览公司的98%,几乎覆盖了整个行业。宁波市要真正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只有规范行业自身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因此,行业协会要制定合理的行业行为准则,协调、规范和指导企业办展行为。

    其次,扩大会展行业协会的规模。宁波市会展行业协会现有单位会员80余家,个人会员7名,涉及场馆、组展、搭展、广告、礼仪、旅游、宾馆、餐饮、院校等会展相关企业以及对会展业有研究的专业人士。但展览公司在其中的比重还不够大,宁波市可以加快成立更多的展览公司,并把它们吸收进入会展行业协会,争取建立覆盖会展全行业的会展行业协会,更好地促进协会的自我管理和协调。

    再次,把会展申报权限赋予行业协会,建立资质评审制度。当会展行业协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及协会的自律机制较为成熟时,政府可以把会展的申报权限赋予会展行业协会,由其对会展的举办资质进行评审。但同时要建立起资质评审制度,把那些不具备办展资格、服务意识差的展览公司排除在外。

    最后,建立会展行业服务标准体系。没有规范的会展行业服务标准体系,就难以衡量什么样的企业具备办展资格,这就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具备办展条件和服务功能的单位而获得办展资格,而那些服务水平高、又具有办展条件的单位却不能获得办展资格,这种现象就不利于会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宁波市可以在对会展进行评估统计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行业服务标准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作用的同时,也要强调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防止其成为“二次政府”。

    四、结语

    会展业管理体制改革在促进宁波市会展业健康长远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宁波市会展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改革主要应从申报制度、管理部门、政府角色、行业协会等方面入手。申报制度要顺应其发展的趋势,即从审批制过渡到登记制,此外,要逐步建立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降低政府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宁波市作为会展业发展的前沿城市,这里有改革的肥沃土壤,改革会展业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也能够为其他城市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娜.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国际贸易系,2005:30.

    [2]高尚全.中国会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流通经济,2005(2):5-6.

    [3]周冬.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走向[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系,2008:29-31.

    [4]王起静.入世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20(4):26-27.

    [5]吴国新.发达国家会展业对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借鉴[J].国际商务研究,2006(5):24.

    [6]李峰.南京会展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工商管理系,2005:30.

    [7]徐金燕.发展湖南省会展经济中政府行为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23.

    [8]来一峰.浅析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1(4).

    [9]叶洪涛.会展管理体制改革初探[D].财经论坛,2006(6).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