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都市电影伦理文化构建

    许迅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影银幕出现了多部都市爱情电影,但并未产生较好的市场效益。随着一部部成功影片的上映,人们开始关注其成功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生活作为艺术的源泉,电影也正是对当下社会现状的艺术考虑,它是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也是一种艺术形态。所以,电影具有显著的个人特色和时代特性,在电影中,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也可以说是生活各种现象的艺术折射。

    一、 重构父子、长幼之伦

    在新都市爱情电影之中,夫妇之伦的故事,彰显着很典型的后现代化的文化特征。而父子或者长幼之伦的叙事却做着与之相反的运动,在困惑与质疑之中体现出皈依的态势。

    《洗澡》这篇作品便是其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以父亲老刘为典型代表的老北京“澡堂文化”与儿子大明为典型代表的“新深圳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矛盾。儿子大名曾经并不认同父亲的“澡堂文化”而离乡背井,孤身一人前往到新文化代表地深圳去追求新的生活。在深圳打拼一段日子之后,收到了有些痴呆弟弟的一幅画,误认为其中的意思是父亲已病逝,急忙跑回北京“奔丧”。但这也由于这一次回来,逐渐体会到父亲代表的传统文化,虽然与新文化有很大的出入,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善若水,包容万象:包容着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夫妻之间最隐私的冲突,都能够在水的抚慰下和解;消除善与恶的冲突,浪子欠债被债主追杀,老朱出面帮助解决,大明出手相助,消除了潜在的危机,以真诚打动了浪子,浪子回头;交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我的太阳》这个意大利歌剧之中,唯有在水的润泽之中才能彰显出来,所以,与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相比,东方传统文化有着像水一样的智慧与圆融。[1]在大明经历多种事情之后,亲自体验到了“澡堂文化”中的内涵,并对其深入反思,也终于有所悔悟,成为了父亲老北京“澡堂文化”的继承者。

    在《海洋天堂》这部影片中,讲述着单亲爸爸与残障儿子的故事,是以一个苦难模式呈现到观众的眼前,在这种模式中,父亲作为儿子的唯一寄托,也是儿子所有事情的决策者,甚至能够决定着儿子的生存权。父亲与儿子联结在一起,紧密融合,哪怕最后父亲由于癌症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幻想着化成长寿的海龟,伴随儿子左右。

    在《全民目击》影片里,也是一个单亲家庭的故事,从表面上来讲,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富豪林泰代女入狱的故事。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部电影,会发现这是一个女儿为父复仇的故事。在影片里,虽然没有体现出林泰有罪,但无时不刻在暗示着他有罪。他的爱女林萌萌被描述成为一个爱心、智慧、勇敢等集于一身的优秀年轻人。这样单纯、简单的孩子,怎么可能是杀人凶手?但这部影片给了她充分的理由:首先杨丹丹是她父亲的未婚妻,但却是个搔首弄姿的女人,与其他男人纠缠不清,甚至在很多人面前让父亲难堪、丢脸;其次,对于背叛了他的女人,林泰并不准备采用相安无事的态度,他心底里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这个女人撞成肉饼。在庭审的现场中,在林泰的言辞下,观众可以洞悉出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林泰确实想杀了这个女人,但他一直在找机会。而女儿林萌萌却早已经知道父亲有这样的想法;最后,林泰与杨丹之间的特殊关系,杨丹作为林泰的未婚妻,这也就代表着他们在公众视野中,是有着夫妻之名,因此,杨丹确实有能力给林泰戴上绿帽子,但在司法程序之中,他们并不是夫妻,在这样与男人尊严有关的问题被媒体无限扩大,林泰又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件事情,只能采用老江湖的方式,才能让自己重拾男性尊严。[2]

    在我国传统人伦关系之中,“长幼”可以说是对“父子”的摹写,所以,出现一句古话“长兄如父”。在新都市电影之中,所叙述的“兄弟”之伦,呈现出与“父子”之伦相类似的走向。

    二、 基于怀疑视角研究新家庭观

    在20世纪70年代初,上映的《克莱默夫妇》这部电影,将美国社会弥漫的家庭危机呈现到人们的眼前,这种危机集中表现为离婚率逐年上升,而出现了大量的单亲家庭。再来思考我国的现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这些问题也开始逐渐出现。

    罗伯特·麦基曾经讲述过的“怀疑主义”而解读我国新时代以来的都市爱情电影,其影响主要表现为逐渐消逝的传统家庭图景。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下,再加上改革开放程度逐渐深入,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社会个体生存压力也越发增大。在市场化浪潮越发激烈的同时,中国家庭夫妻关系也面临着很多考验和诱惑,夫妻间的信任度逐渐下降,交流的无奈、厌烦的身体和精神的出轨,让很多夫妻都选择了离婚。在《失恋33天》这部电影之中,高富帅的李可认识了拜金女魏依然,两个人可以说是各取所需,男为色、女为钱,但却从根本上忽视了组建家庭的道德动机和积淀情感。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之中,男主人公的父亲与女主公的母亲是年轻的初恋,但在各自成家后却依然保持着联系,甚至有点纠缠不清,最终破坏了各自幸福美满的家庭,也阻碍了儿女的爱情。

    这种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渐加深的家庭危机,在《北爱》这部电影中表现最为显著。在电影之中,陈峰与沈彦两个人一见钟情,是激情的爆发;到处留情、寻花问柳的吴峥,诠释着爱情之中的“欲”,同时,在影片之中叙述了一对中年夫妻,从彼此熟悉到最后没有任何新鲜感,从去希腊小岛偷情,希望可以营造出浪费的气氛,但丈夫的出轨往事始终是两个夫妻间的芥蒂,其中很多故事情节都是很搞笑的,但也诠释出夫妻之间相处的包容之道。

    我国新都市电影之中,在彰显出男欢女爱的同时,也深入了对批判了很多不道德的行为,不但聚焦繁华都市的爱情故事,还注重引发观众思考如何重建都市家庭价值。在《北京爱情故事》这部电影中,讲述了五对现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每一幅故事都描绘出爱情、人生的复杂多变,深入引发了观众对现代社会爱情和婚姻的深入思考。

    三、 信息时代的乱码——解构夫妇之伦

    在传统人伦关系之中,夫妻关系始终都是关注的热点。在古典主义阶段中,艺术主张可概括为:模仿自然、严守规范和崇尚理性。所以在文学艺术伦理叙事之中,应根据经典模式,也就是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截至到现代主义时期,艺术标举对古典主义旗帜的反叛,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创作手法,撼动理性、突破规范,体现出夫妻间的交流阻碍、心灵疏远等。但在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之后,在信息时代,我国抓住了各次发展机遇,踏入到时代发展行列之中。也正是在这一历史转折下,我国新都市电影的夫妇之论叙事才得以充分彰显。但通过深入解读我国现代都市电影,很容易发现在蔓延着某种后现代主义情绪。

    在现代都市电影之中,夫妻之间的和谐形式显然被解构,情感深度也逐渐被削平。在最近几年来,电影银幕上出现的《无欲不欢》《万物生长》《我是女王》等影片,诸如此类的影片,物质与功利逐渐取代真实情感,成为爱情和婚姻的必需品,小三插足婚姻显得是很正常的事,体现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下,婚姻中的男女主角还没有思考,就已经被各种无厘头的事情牵着跑。如:在《床上关系》这部影片中,夫妻两个只因为避孕套的失踪,而相互猜忌和怀疑,上演出疯狂的吵架,甚至还要吵着离婚,这直接体现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夫妻情感变化的无序性。[3]

    在无序乱流之中,完全消解了夫妇作为叙述主体的真正意义。在《白日焰火》里,丈夫为了帮妻子顶罪,甘愿成为完全丧失主权的男性,而妻子却十分痛恨父权牢笼,无论在灵魂上,还是在身体上,都背叛了丈夫,还将自己前一任情人骨灰埋在自己的店中,日夜与自己相伴。同时还将自己的行踪告知给后一任情人,让丈夫死在了警察的枪下。这是一对夫妇的故事,丈夫的爱是狭隘的、暴虐的,而妻子是凌乱的、迷茫的,二人都很难起到叙述主体的作用,只能由第三者“中国老男人”而叙述故事:希望所有女人都能自愿主动让我得手,而又可以狠心将她们抛弃,并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但在故事结局又会仁慈到为了男主人公舍身取义。

    在《京城81号》这部影片之中,从表面叙事上来分析,主要讲的是赵奕堂与许若卿的爱情故事,但实际上讲述的是许若卿前世的故事,也就是太婆陆蝶玉的爱情故事。与其他鬼片的不同在于,鬼魂都是穿越今世,而去寻找前世的爱人,但这部影片似乎有些相反的意味。青楼女子蝶玉在知道多年给她写信的是霍家大少年,并不是霍家三少年时,而心性迷乱:眼前这个百般阻扰她的爱情,并把她嫁给死人的霍家大少爷,他竟然会这样做?他难道有着大少爷的身躯、三少爷的灵魂?他们之间或许不能区分。纵然已经离开了人间,也无法阻隔着她寻找问题的答案,她转世而来,介入到霍家大少与赵奕堂的爱情婚姻之中,让自己与大少续前缘,有了夫妻之实。或许对于蝶玉而言,霍家大少爷与三少爷是同一人,这种包含着人的身体与思维逼真的复制品,能够深入到各范围之中,以此来起到以假乱真的作用。如果复制品能够取代真品,那么真品主体价值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于是曾经的爱人三少爷虽然在苦苦等候着,却在陆蝶玉的今生及来世之中孤独至死,最终冰消瓦解。这样的故事情节也必然有逻辑性,也更加体现出网络时代的特征:在计算机复制功能中所形成的“类像”,已经从根本意义上消除了农耕时代与现代工业时代的摹本差异,造成真假界限完全消除,导致叙事主体已经缺失了真实感。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影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影射,尤其是新都市爱情类型的电影,更是反映出现代人们的婚姻爱情观,深入研究新都市电影,这对于遵循伦理道德、阐述规律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从而推进我国新都市电影文化的顺利构建。

    参考文献:

    [1]杨帆.论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以WTO合规性为视角[J].北京社会科学,2012(4):32-35.

    [2]李迅.再谈电影观念类型片的创作、产业和管理[J].电影艺术,2012(4):29-31.

    [3]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上海大学, 2012:13.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