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琵琶演奏中的左手指法技巧
曹凤明
【摘 要】在琵琶演奏中左手指法,有一些是涉及到整个左手运动基本方面的,如换把、跳把、揉弦等,这是左手技巧运用中首先要解决的基本技巧问题。
【关键词】琵琶;演奏;左手技法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64-01
一、换把
换把就是相邻两个把位的转换与连接。换把在乐曲演奏中是最为普遍的左手运动之一。那么,既要使乐曲的旋律曲调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又要使手指合理的按音,这就需要换把的技巧。首先,换把的动作要缓和,不能生硬。因为动作的生硬必然使手指按音突然而出音粗糙。因此。要以手腕来带动整个手的换把,这是换把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就是说,从上一把向下一把换把时,应该手腕先向下倾,然后手指再按下把之音。当下一把向上一把换把时,同样也是有手腕先向上动作,而后手指跟上。当然,通常需强调的是上把向下把换把时,这种手腕先行的重要性。而下把向上把换把时,这种手腕动作可小一些,这是它们动作本身所决定的。其次,当手腕动作时,手指基本上不要离开弦,而是随着弦滑上或滑下,尤其是滑下,这样才能充分突出手腕缓冲的作用。换把最易犯的毛病就是不用手腕动作,手指则高高抬起。呈跳跃进行状。另外,在运用换把时,通常以食指换把为多,因为食指既是把位的标志,又在运用上是较方便的。当其他指作换把时,尤其是同一指的换把,要尽量避免。因为手指的跨度太大。有时旋律的进行不得不运用除食指以外的指,直接上、下把相连,似乎已有跳把的意味了。
二、跳把
跳把就是相隔一个把位以上的把位转换与连接。这种连接是有特定时间概念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较快的速度中,才能称为“跳”,如果速度不快,把位转换从容,虽然它也含有“跳”的成分在内,但一般就不是典型的跳把了。由于跳把时两个把位的距离相差较远,动作和换把就不大一样。首先,跳把时眼睛可以与手同步,看着所跳把位的具体品位。当然,如果练就跳把时不用眼睛辅助,自然是好的。一般来说,一首乐曲中从相把位跳到第四把位的现象是不多见的。但是,像第一把位跳到第三把位的现象则是常见的。另外,跳把时既要做到后把首音的准确定位,但也不要忽视前把尾音的质量。因为跳把时的速度往往较快,又是一步到位,容易产生焦急情绪。因此,跳把时心理素质的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揉弦
揉弦是吸取西洋弦乐器上的同类指法,结合琵琶有品位乐器的特点加以运用的。揉弦在西洋音乐中称为颤吟,在歌唱中以声音的波动来美化、润色歌声,在乐器上以气声的波动和弦上手指的揉动来美化、润色乐声,都具有很大的表情色彩。揉弦被运用到我国民族乐器上是近几十年来的事。西洋歌唱的颤音称为Vibrato,而我国传统唱法中的颤音用法和西洋有别。那就是传统唱法上的颤音,它并不作为一种常规的、无处不在的基本润腔的手段,而是在需要时特意加上去运用的。
对于琵琶揉弦指法技巧的运用,一方面它和提琴、胡琴等拉弦乐器等同类指法运用同出一源,其基本方法是相同的。另一方面,由于琵琶是有品(音)位的乐器,因此和拉弦乐器无品位(提琴与胡琴还存在有无指板之区别)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较为相同的是,琵琶的揉弦和提琴、胡琴的揉弦一样,是以手腕为主的,这是揉弦方法的关键。而以往传统琵琶中的吟和传统胡琴上的揉,均是以手指为主的。在琵琶上表现为手指小关节的压紧抠弦(上下或左右方向),胡琴上则是手指不同程度的压弦(和皮膜振动相同的方向),以产生波动达到颤音的效果。现在的揉弦在胡琴上已改为和皮膜振动呈垂直的方向,也就是通过按指的上下揉动,引起音高的细微变化,达到波音的放果。但是,在琵琶这种有品位的乐器上,作上下揉动产生的细微音高变化的效果甚差。因此,必须把上下揉动的方式,变为里外的拉动,以增强音高波动的幅度。于是,就以手腕的上下动作来牵动手指的左右摇摆动作,就成为琵琶揉弦操作的特点所在。当几根弦一起按音作揉演奏和弦,手腕和手掌就更需用力,但不管怎样,以手腕和手掌作揉的基本方法仍保持不变。到了高把位时,如果手掌已碰到乐器的边缘,妨碍了腕部的上下动作。这时,一方面可以放弃大指的托位,另一方面则要改变方法,加强手指的动作。也就是说,当腕部受阻的情况下,要求手指有一定的独立动作性。那就是靠手指(主要是小关节)作里外的抠动,和传统的吟的方法接近。由于高音的颤音波幅常小于低音的音响原理,给运用手指抠动产生波音效果以可能。但是,也要求动作的放松,避免手指僵直,波幅力求要均衡。
总之,传统吟的意义及运用范围,在现代琵琶演奏中被大大地延伸扩大了,成为一种琵琶上最常用的美化音色的基本技巧之一。随之,它的方法也起了实质性的变化。而揉弦在整个演奏乐曲的进行中,不管右手用什么技巧,只要节奏时值许可,都不能停止,要贯穿于演奏的始终,这也是现代琵琶演奏的首要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