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药店的流金岁月

    郑 慧

    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清朝时的皇城根儿,聚集了众多老字号药店,同仁堂、鹤年堂……。1932年的《北平市工商业概况》记载:“北平药业,自明清以来,极有声誉。其开设最早至今仍负盛名而未替者,在明有西鹤年堂,在清有同仁堂。西鹤年堂尤几次易东,同仁堂则一姓递传,信用昭著……自康熙年间创立,中经咸同之际,业务最为发达。近则所制药品,远行各省并闻及于南洋与欧美。凡华侨较多之地,皆邮运以去。由其选料精纯,配方详慎,对症服食,能奏功效也……。”

    乐善好施同仁堂

    

    同仁堂由乐显扬创设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同仁”取自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清末竹枝词中就有“都门药铺属同仁”和“买药逢人问乐家”之句。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乐凤鸣在民间验方和宫廷太医良方的基础上,完成《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收载各种药方362首,成为同仁堂的传世珍宝。

    雍正初年(1723年)起,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赢得“国药属京药,京药属同仁”的口碑。《旧京琐记》载:“此外熟药铺,则菜市口之西鹤年堂、大栅栏之同仁堂,每年所作膏丹行之各省,亦至钜万。”《旧都文物略》云:“‘同仁堂、‘西鹤年堂药铺,皆数百年营业,声闻全国。近虽西药林立,即同仁、鹤年二家家族,于平市(即北京)四城设分肆无数,而购药者不约而同趋前门桥及菜市口两处。”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使同仁堂金字招牌历久不衰,以致老北京有一句歇后语:“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

    同仁堂还乐于公益事业。据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药王庙碑记载,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同仁堂为重修祁州药王庙捐助银两。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也记载,1946年同仁堂为河北第一监狱捐助中药,以及1951年为抗美援朝捐献的情况,留下了一段段爱国佳话。

    鹤寿千年鹤年堂

    

    北京鹤年堂药店取名出自《淮南子》“鹤寿千年,以极其游”。“鹤年堂”大匾为明朝首辅严嵩所题。据说此匾一挂出去便吸引了过往行人的注意,人们对这三个雄浑大字赞叹不已,认为京师无二。

    原鹤年堂的店门外还有一块“西鹤年堂”匾,传说是严嵩之子严世藩所写。两旁配匾“调元气”、“养太和”则为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所书,可惜在“文革”中不知下落。

    关于鹤年堂药店,有许多传说。老北京有一句歇后语:“鹤年堂前讨刀伤药——死到临头”。因为明清时期,北京的菜市口是处决囚犯的地方。据鹤年堂一位老店员回忆,每逢囚犯处斩的前一天,鹤年堂都会被官府告之:明日行差,准备酒食,切勿外传,日后付款。第二日,药铺关门停业,监斩官和刽子手们先聚在鹤年堂大吃一顿,酒足饭饱后,监斩台往鹤年堂门口一放,午时三刻,监斩官用朱笔在被斩者的名字上一点,传到刽子手面前,死囚立即人头落地。因此,“鹤年堂前讨刀伤药——死到临头”就成了老北京的俚语。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金石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偶患疟疾,请大夫看病,药从鹤年堂抓回后,王懿荣发现有味叫“龙骨”的药上有类似篆文的文字,即将“龙骨”悉数购回,经研究,确定此为古人在龟甲兽骨上刻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史学家们都说,甲骨文的发现是鹤年堂的一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