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
孙丽娜
【摘 要】本文围绕当今社会高校舞蹈教育所处的状况展开了积极深入的探讨,重点从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积极实施高校舞蹈教育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积极提高高校学术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舞蹈;素质教育;高校;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46-01
舞蹈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但在现实中,我们的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现状是我们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由于各大高校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高校对舞蹈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现实中高校舞蹈教育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其一,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对学生创新教育重视不够,不能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认识还很缺乏,舞蹈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还没有积极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三,高校舞蹈教师的综合素养偏低,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难以匹配。再者,我们的高校舞蹈教师的理论还比较陈旧,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于时代的发展[1]。
二、高校舞蹈教育实施的重要建议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实施高校舞蹈教育?我们认为应该积极的从以下各个方面入手,实施有效地教育。
(一)在舞蹈教育理念上应该积极地给予转变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不利于高校舞蹈教育。在课堂舞蹈教学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定位,把教师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学生只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在这样的教育观念里,教师只是负责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负责听讲。在实际舞蹈教学中,教师只是对舞蹈进行讲解,然后在歌曲中学生进行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失去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进而导致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的丧失。针对这样的境况,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应该积极地转变舞蹈教育理念。将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积极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高效的舞蹈教学。在舞蹈课堂上,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对学生的兴趣给予积极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认为,为了达到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学校积极性,比如我们在焦旭如果抽中,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的活动。比如在元旦节和国庆节等这些重大的节日里,积极组织学生去参加。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进行舞蹈的排练,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对舞蹈的兴趣。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另外,在高校舞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积极地采用一些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2]。
(三)对舞蹈资源积极地实施共享
在高校舞蹈教育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这一做法还远远不够。为了积极地提高舞蹈的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还要充分得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在各大网站媒体中积极收集一些有关于舞蹈的作品,组织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教学资源,接触到大量的优秀舞蹈作品。在当前,高校的舞蹈教学,已经被重新给予了定义,要学生积极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资源上一定要给予丰富。积极地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才会想到更多的舞蹈知识。而不让高校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仅仅局限于课堂着狭小的范围。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些芭蕾舞、拉丁舞,以及民族舞都是高校舞蹈应当积极学习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舞蹈艺术类别古语多,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课堂,那永远是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完成这些学习内容。我们积极地对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这么多的资源中,找寻到他们喜欢的类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舞蹈的兴趣。
(四)对学生积极地加强舞蹈生活的有效教育
生活是一切创意的源泉。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应该积极地加强舞蹈生活的有效教育。我们在舞蹈教育中,应该将舞蹈教育充分地延生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充分地将舞蹈跟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舞蹈的创意。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创意的平台和机会。例如在一些民族地区,有许多民族舞蹈,这些民族舞蹈素材就是良好的舞蹈材料。教师只要积极地通过对舞蹈进行积极地分析,有助于学生对这些民族舞蹈的认识和理解[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对舞蹈教学有着影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的一种大背景之下,在舞蹈教育理念上应该积极地给予转变,对学生的兴趣给予积极培养,对舞蹈资源实施共享,对学生积极地加强舞蹈生活的有效教育,相信会促进高校舞蹈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鹏.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2):15-18.
[2]刘波.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探微[J].艺术品鉴,2015,(12):260.
[3]刘芸.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J].黄河之声,2015,(1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