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方向

    张囡囡

    【摘 要】在当代社会中,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断受到商业化、海外文化和新兴文化的猛烈冲击,其传承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性、社会性和适应性等内在特征和文化内涵;其次指出了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发展所遇到的价值异化和盲目“创新”问题;最后指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当代社会;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37-03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民族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最初是由一定地域内的族群或劳动人民根据狩猎、战争、祭祀等过程衍生创作,既表达了人民群众或欢喜、或激昂、或虔诚的朴素情感,也渗透了各民族具有鲜明特征的民俗民风、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积淀,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艺术文化的一块瑰宝。由于民族民间舞蹈不拘泥于地域和国界限制,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朴素情感,其被誉为能够沟通世界,最社会化与国际化的舞蹈[2]。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繁荣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在外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内在精神文化诉求、种族与地域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遵循一定内在规律的发展。而这种内在规律必然收敛于每一个时代的特征。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空前繁荣、物质文明发展带来了更强烈的精神文明发展需求,同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击和交融日益频繁激烈。在当代社会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本质特征和外在发展环境挑战,进而寻求在新时期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变革方向,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近年来舞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以及相应的发展出路问题备受舞界艺术理论家、实践家的关注。著名舞蹈艺术家潘志涛先生就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中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凝练升华”、如何在文化交流中“相互促进”,如何在发扬民族文化时“面向世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3]。周明初以云南省彝族和哈尼族民族舞蹈威力,着重分析了民族民间舞蹈原生态与现代艺术之间的结合问题[4]。李佩珊从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特征入手,分析了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发展[5]。易辛基于民族民间舞蹈地域民族特征,指出了民族民间舞蹈应向更专业、更多元和更创新的方向发展[6]。尹晶从民族民家舞蹈的传承规律入手,分析了当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所陷入的三大误区,并从原生态回归和建立发展机构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7]。

    纵观中国舞蹈界对民族民间舞蹈发展问题和发展方向特征的研究,其主要集中于寻找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对于解决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内在辩证关系鲜有述及。因此,本轮以分析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特征为出发点,试图寻找当代社会中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两个内外部矛盾关系,并给出相应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特征、内外部矛盾关系和发展方向离不开对大量实证案例的分析。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资料影像分析法。为了分析民族民间舞蹈在发展中的内在不变特征,笔者在论文研究分析过程中通过现场观看、网络多媒体等多种途径观看了大量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并从中提取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本质特征。

    2.文献资料法。笔者在论文研究过程中通过国家图书馆、中国知网、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报道等途径调研了大量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针对调研结果进行探讨分析。

    3.调查访谈法。笔者为了获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最新现状,亲赴云南省就部分原生态舞蹈开展实地调查,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者、表演者进行访谈,为论文写作提供了直接的民族民间舞发展相关资料。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内在特征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不变文化内涵。民族民间舞作为我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期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与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紧密的映射关系。民族民间舞也逐渐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的艺术创造过程,甚至逐渐与戏曲、杂技等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尽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不断发展与进化,但是其所独具的文化内涵是永恒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体现民族特色、表达民族情感。

    1.体现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文化的礼仪、习俗、生活习惯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冲击与融合。作为体现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民族民间舞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通过各自劳动人民所创作的民族民间舞蹈所体现,例如蒙古族源于萨满跳神的“安代舞”;土家族源于“跳丧”的集体舞蹈“巴山舞”;云南傣族地区的“新嘎光”等等。而随着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文化交融,更多的表现形式被创作出来。

    2.表达民族情感。民族民间舞诞生于最朴实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过程,其很多舞蹈动作都抽象、提炼于大量重复的劳动动作,或民俗礼仪,或图腾信仰等“原始素材”。而这些“原始素材”无不包含着劳动人民最朴实,最深厚的民族情感。这些情感或欢心喜悦、或激昂豪爽、或端庄虔诚。例如维族舞蹈中的移颈动作所体现的欢快,蒙古族舞蹈中翻转跳跃所体现的豪爽等等。通过这些极具表现力的舞蹈语言,民族民间舞将最朴实的民族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其具有视觉震撼力原因所在。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不变内在特征。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方向,要结合其内在本质属性与外部环境。内在属性亦即民族民间舞的特征,这些特征或源于几千年文化的积累,或源于社会发展的独特过程,主要包括地域民族特征、社会性特征和与适应性特征三个方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各个民族具有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背景,民俗生活习惯;中国也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各个民族日常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明显;这两个要素导致各个民族具有显著差异的文化特征,审美心理等,也是各个民族舞蹈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种舞蹈表现形式和风格都脱离不了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背景。一方面当下社会的经济状况、文化状况以作用于劳动人民精神状态、审美观点的形式影响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另一方面民族民间舞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美学取向和文化底蕴。只有与当前社会发展大背景相吻合的民族民间舞蹈才能得到广为流传,其审美特征才能被最广大社会阶层所接受。

    三、民族民间舞发展方向之原生态与现代元素并存

    (一)原生态气息与现代元素并存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部分人对民族民间舞蹈价值认识存在误区。由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许多新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新兴艺术表现形式自然而然对带有“传统”标签的民族民间舞蹈产生冲击。由于缺乏对民族民间舞蹈深入的了解,部分人粗浅的将民族民间舞蹈所表现出的原生态特征界定为“原始的”,甚至“封建的”表现形式;一味追捧西方的舞蹈文化,认为只有“西化的”才是“先进的”,才是舞蹈文化的发展方向。这种对民族民间舞蹈片面的,甚至偏激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族民间舞蹈的形象被异化丑化,也影响了民族民间舞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

    另一方面,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代表的文化形式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族民间舞蹈可以藉由商业演出、旅游宣传等手段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反馈用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然而,在商业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民族民间舞蹈的变现形式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旅游消费的影响。部分商业运营者为了商业利益,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强制改变一些不易被消费者接受的民族民间舞蹈表现形式,或是强制加入媚俗肤浅的表演内容。这将直接导致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特征丧失。甚至导致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被公众所曲解。如何寻找商业化与民族民间舞蹈相结合的平衡点,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原生态“基因”指导现代元素有机构成。由于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民族性这一本质特征,因此在其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原生态气息是绝对不能被抛弃的。原生态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原创基因,是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思想的源泉,是通过舞蹈进行民族情感表达的基础。与当代社会的时代背景相适应并不意味着抛弃原生态;恰恰相反,将原生态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有机结合,将使得民族民间舞蹈更具有表现力与张力。民族民间舞发展方向之特质保持与多元发展并存

    四、民族民间舞发展方向之特质保持与多元发展并存

    (一)特质保持与多元发展之间的矛盾。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任何事物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但是,创新不意味着失去原貌和特质,将民族民间舞蹈原生态特质、民族性特质、社会性特质“创新”的面目全非。正是由于这些内在特质的存在,民族民间舞蹈才能饱含最朴实的民族情感,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民族文化特质,才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然而,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将不同艺术形式生拉硬拽的与民族民间舞蹈拼凑到一起,或是为了加入所谓的“新的”源自于西方或现代的舞蹈表现元素,而忽视淡化具有民族性特征的朴素的原生态元素。这种“创作”看似“热闹非凡”、“博采众长”,走了“多元化”“交叉化”发展的道路,实则一方面破坏了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规律,另一方面也压制了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自由、奔放与热情。看似是创新,实则是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异化。

    (二)以内在特质为根本,多元发展为养分。多元化是未来艺术文化发展的方向,只有兼收并蓄,集百家之精华,民族民间舞蹈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其提出的发展要求。但同时,不能忘记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特质是根本,不能抛弃原生态特征、民族特征和社会特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有太多太多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它们既具有差异性,也具有关联性。这就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总的来说,民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民族性是舞蹈创作应围绕的内在因素,而包括舞美、灯光、多媒体技术等等是民族民间舞蹈可以借鉴的多元化外在因素。民族民间舞蹈的多元化发展,必须要以内在特质为根本,要掌握好多元化的“量”与“度”。在保留本民族民间舞蹈优点的前提下,融合其他民族民间舞蹈的长处,从而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创新中求得发展;

    五、结语

    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发展具有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具有的特征:文化相关的信息量爆炸化增加,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速,文化交流与交融空前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虽然我国对于保护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当前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仍然面临价值异化、商业冲击、创新异化新的问题。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精髓所在,其传承与发展既不能脱离当前社会的时代背景,更不能在商业化冲击下抛弃其最本质的原生态特征。在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发展问题时,要深刻把握其民族性、社会性和适应性本质特征,解决好“原生形态与时代气息”、“特质保持与多元创新”等命题。只要将原生态气息与当前时代背景有机结合,在保持民族民间舞蹈特质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创新发展,就能寻找到民族民间舞蹈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再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5):01-04.

    [2]易辛.我国民间舞蹈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大舞台,2012,(10):91-92.

    [3]周明初.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14,(3):40.

    [4]李佩珊.浅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北方音乐,2015,(3):191.

    [5]尹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黄河之声,2014,(10):116-117.

    [6]曹丽红.我国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趋势探析[J].北方音乐,2012,(05):69-70.

    [7]叶玲.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大舞台,2014,(10):197-198.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