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底层叙事
周永兴
有人说,真正伟大的艺术是在底层的,底层的人民才能真正感受到时代转型期间的阵痛,他们的酸甜苦辣才具有最显著的时代特点,也有着艺术的深层底蕴。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群,这些—直被挂在嘴边的弱势群体,这些人的生存与命运,也是电影艺术不该忽视的领域。底层电影叙事不像传统电影中人物形象高大伟岸、叙述对象宏大宽泛、社会景象欣欣向荣,它一面怀着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向世人诉说底层人民窘迫的生活环境,一面发掘出被蒙蔽的社会一角缩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颠覆。电影代替不了生活,但却能够感染生活,传递关爱与思考,也沉痛,也温情。
一、底层电影的命名
谈到底层电影的命名,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特殊的人群——“第六代”导演。20世纪90年代之后,西方电影界不再热衷第五代电影,与此同时,被称为“第六代”的年轻导演们开始在中国影坛上崭露头角。但是囿于当时各种政策制度、资金、技术等原因,“第六代”电影并未像想象中的那样一炮而红。令人遗憾的是,这类电影是在国外影视界得到了关注和肯定,继而才在国内形成了轩然大波。于是,借着“第六代”电影发展的这股东风,人们对于底层电影的研究愈加深入。底层叙事从两个方面来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从社会方面来说,正是因为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导致很少有人关注到底层人民的生活,在这繁华的世间,底层人民发出的痛苦的呻吟早已被喧嚣掩没,所以底层电影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对于底层人民的关注,让世人正视他们的存在。其次在文化背景方面,底层叙事这种历史悠久的独特的叙事方式,与电影结合后,打破了电影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屏障,让我们跟随着电影镜头触摸到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群。
二、底层电影的叙事方式
底层电影制作者在叙事方式上也有了新选择,他们摒弃了宏大历史的叙事方式,不再矫饰那些主流权力话语,并且塑造真正的底层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底层电影用一种类似民谣般朴素平淡的方式讲述那些普通人的真正生活,在那里,没有令人啧啧称奇的传奇事迹和万人敬仰的盖世英雄,而是贴近观众的心理,让人产生悲悯的人文情怀。
(一)摒弃“宏大叙事”
“宏大叙事”的意思是指叙事完整,“宏大叙事”在我国社会、历史根源深厚。“宏大叙事”产生的文化根源在于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备受推崇,成为主流,其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此外,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把这样优秀的思想运用在自己对于国家的管理上培养了一批精通儒家文化的学士们。他们的将来不止是做官,在文学创作方面也颇有成就。这些饱读儒家精粹的官吏们在文学创作方面都显现出强烈的国家意识以及关爱苍生的特点。然而自90年代以来,许多文学家和批评家对“宏大叙事”多产生负面的评论,然而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那些像红色电影之类的主旋律电影依旧无法抛弃“宏大叙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即使就“宏大叙事”来说,并无好坏之说。
(二)漠视权力话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一种被权力话语深深影响的对“电影”叙事本身的漠视态度,其电影制作方式与批判话语纵向疏离了“电影”叙事。这其中有着一言难尽的玄妙,在这篇文章中不予深究,此文中的“权力话语”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三)抛弃英雄主题
英雄这种人物形象在底层电影种不复存在,主旋律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三观颇为正确,是这个社会中所推崇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化身。这些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不仅代表着本身,还代表着在一个国家中处在基础地位或统治阶级,所以“英雄”肩负着十分有意义的责任。
三、底层叙事的内容
中国电影在底层叙事的内容上付出了许多努力,电影制作者把万人敬仰的英雄形象戏剧化地删除掉了,与之替代的是出身卑微的草芥人物,利用这种身处底层的小人物内心深处宝贵的精神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这些底层人物面对金钱的诱惑、道德底线的挑战时,他们往往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此来充实电影的故事情节,使底层电影在消费市场上具有卖点吸引观众的目光。
(一)追寻与怀疑
在根据贵州六盘水发生的一起杀人案改变的电影《人山人海》中,铁老大由于弟弟被蓄意谋杀而踏上了漫漫的追凶之路,他的追凶过程曲折坎坷,经历了许多令人心凉的事情,被人欺骗、背叛的经历让他在追凶路上苦苦挣扎,他一面怀着对追凶的坚定意志又一路上产生怀疑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观众的心理跟着铁老大纠结、解脱。这部电影中凸显了底层人物精神世界中对这个世界的疑问以及自我救赎。
(二)成长与迷惘
贾樟柯的电影《小武》中小武是一个以偷窃为生的窃贼,电影中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没有在他的小偷身份上大做文章,也没有在道德准则上对小武进行批判,而是真正意义上记录小武这个人在青春路上的成长。电影通过记录小武的日常生活,见证了小武的所有追求和理想慢慢化为泡影,而此时的小武也不知未来的路到底在哪里。小武这个形象代表了。一群从乡村里走向大城市的青年面对着无比巨大的城市不知所措做了许多错事,浑浑噩噩地游走在城市边缘,看着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迁,而他们依旧迷茫,无论他们怎么努力,依旧难以融入这个巨大的钢筋水泥城市。他们的青春不像童话般那样积极向上,生活在无忧无虑的世界中,他们面对着物质的诱惑以及生理上的欲望,却无法填补的痛苦。观众们很容易看到这样一个迷失自我的青年痛苦的内心,从而对这样的一个群体给予关注。
四、底层叙事的结构
结构是在所塑造的人物的生活记事中选择出一定的情节进行组合进而产生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从而抒发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他的比较自我的一种人生价值观。在电影方面,叙事结构对于支撑起一部作品来说是框架一样的存在,是电影的主干和分支,有利于用外在形式将故事情节的内在逻辑表达出来。事实上,电影的叙事结构大体上都是一致的,然而每一部具有自身特色的底层叙事电影都有其不同于常规电影的独特叙事结构。
(一)弱化情节的散文结构
如今电影界所推出的体系列底层叙事电影,每一部都有其独到之处,导演们在非常规性叙事的行文方式上都花了许多心思,纷纷把自己的情感注入电影的叙事结构,使得导演们所拍出的影片具有浓浓的艺术气质。导演们运用散文结构进行叙事,这样虽然弱化了故事情节,电影的行文故事情节线索并不明确,但一定有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这样也就印证了散文的中心思想——“形散而神不散”。
(二)寓意丰富的开放结构
中国式的底层电影并不会设置一个特定的结局给观众,开放式的结局更能让观众对影片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使得电影作品更加发人深省,也能让电影更加缤纷多彩,观众们可根据自身对电影的理解制订属于自己内心想法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观众对于电影的不满情绪。开放结构与之前单一而死板的牵强的叙事结构相比,更人性化、更自然流畅。就像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开放结构给人_种独特的艺术观感,使影片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更有美学方面的品鉴意义。
五、底层叙事的意义
虽然中国底层叙事电影并无精美的制作,但是它能反映出真正的生活,其内在意义是不可比拟的。中国底层叙事电影深入底层人物的内心,展现了底层特有的生活环境,反映出来各种社会问题,这对以后国产电影的发展方向有了深远的影响。
(一)聚焦、折射潜在的社会问题
随着底层问题逐渐浮出地表,人们对此问题给予了十分热切的关注,社会及文化领域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人们在社会问题方面讨论得更加热烈和深入。分等级的社会是有缺憾的、不完整的、不公平的,然而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所谓的底层即位于社会最下层的一部分群体,本身就意味着这个时代有了裂隙。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那些有着华丽包装外壳的拜金主义意义泛白的商业化电影着实令人失望,底层叙事电影的出现有力冲击了这些没有现实意义的电影。导演别出心裁地以普通民众的视角看这个世界,直击观众内心。正如“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应该直接触及现实生活的问题和人物,触及人类的经验,总是为当代的问题去寻求答案,帮助人们理解产生那些社会问题的环境”所说,底层叙事电影将国产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二)商业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关于一部电影的好坏之论,打电影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出现以来就一直争执不休,真正的好电影在理论上应该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三个性质的统一会让整部电影散发出不同寻常的迷人魅力。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这三者缺一不可,没有艺术性和审美性,电影感染力就会大大降低,枯燥乏味。没有思想性的电影只浮于现象表面,华丽的艺术手法的堆叠,只会让人眼花缭乱,让观众不知所云。电影的票房和其艺术性的统一融合对于电影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身份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方式,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将社会问题展现给民众,引起群众的关注和讨论。一个优秀的电影制作人应该直面社会的黑暗之面,正如底层题材电影的出现,凸显了优秀电影人独到的观察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政治、思想、经济、文化语境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国底层电影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给国内空白的现实主义电影区域补上了浓墨重彩的一比。中国电影要实现现实主义深化和类型扩展,就一定要对底层电影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样有利于中国电影更好地发展,让中国电影百花齐放。目前电影界对中国底层电影的研究还不算深入透彻,中国在底层电影的研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