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分析
周昌印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是俄罗斯乃至世界钢琴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后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他除有众多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艺术歌曲等。他的《24首钢琴前奏曲》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在演奏特点上都极具个性。通过分析《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来进一步掌握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前奏曲 演奏分析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从小受到了家庭良好的音乐熏陶。4岁学习钢琴,9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他的作品体裁丰富,除了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艺术歌曲等。他常把俄罗斯的民族歌曲融入到他的作品里面,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以及宏伟庄严的气势和抒情真挚细腻的情感。他的创作继承了西方音乐浪漫主义传统又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精华,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
在1892年至1894年间拉赫玛尼诺夫演出活动频繁,为了适应音乐会演奏的需要,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作品3之2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重要的作品之一,24首前奏曲一共分三个时期创作完成,作品3之2,作品23号10首(1903年完成),作品32号13首(1910年完成),虽然开始并不是特意按照一定规律写成组合包含了24个大小调的24首前奏曲,只是为了符合某种形式的完整,但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却是那么自然和完美。
g小调前奏曲(Op23,Nr5),复三部曲式写成,首部是g小调,中部G大调,再现部g小调,英勇的行军曲风格。整首作品的风格相对比较好把握,声部层次和音色的控制上稍微有一定的难度,首部和中部情绪对比及其强烈,进行曲风格和抒情的中部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可以说在音乐结构上不是同一类,但在乐思上形成完整的作品却有着不可分割的整体。
谱例一:
乐曲的开始(如谱例一)是八度与和旋形成了整个音乐的脉搏,八度构成了音乐的骨架——旋律,和旋构成了音乐的血液——和声。在弹奏时需要把握好他们之间音色与力度的对比,分清楚力度的变化不代表音色的变化,左右手都在同时弹奏旋律和和旋,旋律首先必须清晰,因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旋律非常具有可听性,线条的走向要清楚,音乐必须是在行进中发展,注意保持音在此给音乐进行起到托住的作用。弹奏和旋时很容易和旋律分不清主次,因此和旋力度的控制需要pp的力度,音色也必须是柔中带刚,既能保证音乐的整体又能保证层次的清晰。在第3到和4小节由于左手弹奏时指法不是很顺影响弹奏的流畅性,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好多分手去练习,特别加强左手的技术的练习。
谱例二:
从17小节(如谱例二)开始,是整个首部不太容易弹好的地方,也是首部最高潮的位置。旋律与和旋的音色、力度控制都不太容易,在演奏时要把握音色的明暗清楚和力度的强弱对比。同时还需配合踏板的使用让音乐的层次更加清楚。第23小节双手大和旋的进行也是旋律长音的填充,弹奏时要突出左右手1指和5指的旋律,让音乐的进行更具有推动性。
首部的弹奏需保证手臂、肩、手腕以及腰部的协调配合,在弹奏f和ff以及cresc时要让力量“灌”进去送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声音的干净与连贯。在弹奏p和pp以及dim时,在保持“灌”的同时需要把力量“流”入底部。
谱例三:
展开部(如谱例三)是一个抒情宽广的乐段是拉赫玛尼诺夫浪漫色彩的充分体现,这个部分声部的复杂性对演奏者是一种挑战,也能体现拉赫玛尼诺夫旋律声部取之不尽的特点,整个情绪是带有回忆的,忧郁的。弹奏时需要手腕、手臂、指腹、指尖以及身体力量的合理运用采用慢触键以求得音乐的完美表达。
三个旋律声部各有特点,在练习时首先把主要的旋律找出来,也就是开始的和弦式走动(如谱例三),为了能准确地演奏出旋律的清晰,一开始练习右手可以用空八度来弹,集中1指和5指的力量,然后再加入和旋音,旋律句子应弹得连贯且要有音乐进行,中声部也需要单独挑出来练习,找出旋律的主音与走向,从展开部第8小节开始,第三旋律大部分音集中在左右手的交替出现,为了能使这个声部清晰,练习时多单独去弹奏,把这个声部的旋律音找准,合在一块儿的时候要能听到连贯清晰的旋律。
整首作品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演奏者有一双能辨别音乐的耳朵和一双能控制声音的手。左手是连续而快速的琶音跑动作为伴奏织体,需要多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连贯性的演奏练习,在每一拍强位的第一个音及最低音和最高音上应该看成是保持音的弹奏,这样上下翻滚的琶音就显得有线条且有起有收,不至于整个伴奏轰隆隆的杂乱无章。在踏板的运用上是必须得有讲究,就如霍洛维茨曾经说过:“踏板是一切,犹如我们的肺,我们通过踏板呼吸,你可以把两个完全不和谐的和声混合为百分之一秒,并创造出音色无穷变化的可能性”由于每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是有所差异,所以踏板的使用也是各有不同,在实践中还需要自己切身体验,安排一套属于自己踏板风格。总的来说可以根据旋律和和声的走向,应该把踏板精确到没一个音或每一拍,音后踏板运用普遍运用。
再现部的演奏技巧和呈示部基本相同,但在情绪上比呈示部更加强烈。结尾部分需要弹得轻盈,指尖快速的跑动让声音富有弹性。声音的远去让我们不时回想英勇行军的回声以及宽广的胸怀和忧郁情感。
总之我们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前奏曲时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和音乐基础。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虽然在技术上不是特别难,但由于他的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被国内外很多钢琴家常用于公开演奏以及音乐学院学生考试和音乐会最常选用的曲目之一。研究好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弹奏以及他的其他钢琴作品甚至关于他的理论教材对我们学习钢琴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通往钢琴人生的必经之路。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是俄罗斯乃至世界钢琴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后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他除有众多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艺术歌曲等。他的《24首钢琴前奏曲》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在演奏特点上都极具个性。通过分析《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来进一步掌握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前奏曲 演奏分析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从小受到了家庭良好的音乐熏陶。4岁学习钢琴,9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他的作品体裁丰富,除了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艺术歌曲等。他常把俄罗斯的民族歌曲融入到他的作品里面,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以及宏伟庄严的气势和抒情真挚细腻的情感。他的创作继承了西方音乐浪漫主义传统又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精华,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
在1892年至1894年间拉赫玛尼诺夫演出活动频繁,为了适应音乐会演奏的需要,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作品3之2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重要的作品之一,24首前奏曲一共分三个时期创作完成,作品3之2,作品23号10首(1903年完成),作品32号13首(1910年完成),虽然开始并不是特意按照一定规律写成组合包含了24个大小调的24首前奏曲,只是为了符合某种形式的完整,但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却是那么自然和完美。
g小调前奏曲(Op23,Nr5),复三部曲式写成,首部是g小调,中部G大调,再现部g小调,英勇的行军曲风格。整首作品的风格相对比较好把握,声部层次和音色的控制上稍微有一定的难度,首部和中部情绪对比及其强烈,进行曲风格和抒情的中部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可以说在音乐结构上不是同一类,但在乐思上形成完整的作品却有着不可分割的整体。
谱例一:
乐曲的开始(如谱例一)是八度与和旋形成了整个音乐的脉搏,八度构成了音乐的骨架——旋律,和旋构成了音乐的血液——和声。在弹奏时需要把握好他们之间音色与力度的对比,分清楚力度的变化不代表音色的变化,左右手都在同时弹奏旋律和和旋,旋律首先必须清晰,因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旋律非常具有可听性,线条的走向要清楚,音乐必须是在行进中发展,注意保持音在此给音乐进行起到托住的作用。弹奏和旋时很容易和旋律分不清主次,因此和旋力度的控制需要pp的力度,音色也必须是柔中带刚,既能保证音乐的整体又能保证层次的清晰。在第3到和4小节由于左手弹奏时指法不是很顺影响弹奏的流畅性,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好多分手去练习,特别加强左手的技术的练习。
谱例二:
从17小节(如谱例二)开始,是整个首部不太容易弹好的地方,也是首部最高潮的位置。旋律与和旋的音色、力度控制都不太容易,在演奏时要把握音色的明暗清楚和力度的强弱对比。同时还需配合踏板的使用让音乐的层次更加清楚。第23小节双手大和旋的进行也是旋律长音的填充,弹奏时要突出左右手1指和5指的旋律,让音乐的进行更具有推动性。
首部的弹奏需保证手臂、肩、手腕以及腰部的协调配合,在弹奏f和ff以及cresc时要让力量“灌”进去送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声音的干净与连贯。在弹奏p和pp以及dim时,在保持“灌”的同时需要把力量“流”入底部。
谱例三:
展开部(如谱例三)是一个抒情宽广的乐段是拉赫玛尼诺夫浪漫色彩的充分体现,这个部分声部的复杂性对演奏者是一种挑战,也能体现拉赫玛尼诺夫旋律声部取之不尽的特点,整个情绪是带有回忆的,忧郁的。弹奏时需要手腕、手臂、指腹、指尖以及身体力量的合理运用采用慢触键以求得音乐的完美表达。
三个旋律声部各有特点,在练习时首先把主要的旋律找出来,也就是开始的和弦式走动(如谱例三),为了能准确地演奏出旋律的清晰,一开始练习右手可以用空八度来弹,集中1指和5指的力量,然后再加入和旋音,旋律句子应弹得连贯且要有音乐进行,中声部也需要单独挑出来练习,找出旋律的主音与走向,从展开部第8小节开始,第三旋律大部分音集中在左右手的交替出现,为了能使这个声部清晰,练习时多单独去弹奏,把这个声部的旋律音找准,合在一块儿的时候要能听到连贯清晰的旋律。
整首作品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演奏者有一双能辨别音乐的耳朵和一双能控制声音的手。左手是连续而快速的琶音跑动作为伴奏织体,需要多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连贯性的演奏练习,在每一拍强位的第一个音及最低音和最高音上应该看成是保持音的弹奏,这样上下翻滚的琶音就显得有线条且有起有收,不至于整个伴奏轰隆隆的杂乱无章。在踏板的运用上是必须得有讲究,就如霍洛维茨曾经说过:“踏板是一切,犹如我们的肺,我们通过踏板呼吸,你可以把两个完全不和谐的和声混合为百分之一秒,并创造出音色无穷变化的可能性”由于每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是有所差异,所以踏板的使用也是各有不同,在实践中还需要自己切身体验,安排一套属于自己踏板风格。总的来说可以根据旋律和和声的走向,应该把踏板精确到没一个音或每一拍,音后踏板运用普遍运用。
再现部的演奏技巧和呈示部基本相同,但在情绪上比呈示部更加强烈。结尾部分需要弹得轻盈,指尖快速的跑动让声音富有弹性。声音的远去让我们不时回想英勇行军的回声以及宽广的胸怀和忧郁情感。
总之我们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前奏曲时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和音乐基础。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虽然在技术上不是特别难,但由于他的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被国内外很多钢琴家常用于公开演奏以及音乐学院学生考试和音乐会最常选用的曲目之一。研究好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弹奏以及他的其他钢琴作品甚至关于他的理论教材对我们学习钢琴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通往钢琴人生的必经之路。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是俄罗斯乃至世界钢琴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后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他除有众多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艺术歌曲等。他的《24首钢琴前奏曲》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在演奏特点上都极具个性。通过分析《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来进一步掌握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前奏曲 演奏分析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从小受到了家庭良好的音乐熏陶。4岁学习钢琴,9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他的作品体裁丰富,除了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艺术歌曲等。他常把俄罗斯的民族歌曲融入到他的作品里面,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以及宏伟庄严的气势和抒情真挚细腻的情感。他的创作继承了西方音乐浪漫主义传统又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精华,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
在1892年至1894年间拉赫玛尼诺夫演出活动频繁,为了适应音乐会演奏的需要,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作品3之2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重要的作品之一,24首前奏曲一共分三个时期创作完成,作品3之2,作品23号10首(1903年完成),作品32号13首(1910年完成),虽然开始并不是特意按照一定规律写成组合包含了24个大小调的24首前奏曲,只是为了符合某种形式的完整,但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却是那么自然和完美。
g小调前奏曲(Op23,Nr5),复三部曲式写成,首部是g小调,中部G大调,再现部g小调,英勇的行军曲风格。整首作品的风格相对比较好把握,声部层次和音色的控制上稍微有一定的难度,首部和中部情绪对比及其强烈,进行曲风格和抒情的中部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可以说在音乐结构上不是同一类,但在乐思上形成完整的作品却有着不可分割的整体。
谱例一:
乐曲的开始(如谱例一)是八度与和旋形成了整个音乐的脉搏,八度构成了音乐的骨架——旋律,和旋构成了音乐的血液——和声。在弹奏时需要把握好他们之间音色与力度的对比,分清楚力度的变化不代表音色的变化,左右手都在同时弹奏旋律和和旋,旋律首先必须清晰,因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旋律非常具有可听性,线条的走向要清楚,音乐必须是在行进中发展,注意保持音在此给音乐进行起到托住的作用。弹奏和旋时很容易和旋律分不清主次,因此和旋力度的控制需要pp的力度,音色也必须是柔中带刚,既能保证音乐的整体又能保证层次的清晰。在第3到和4小节由于左手弹奏时指法不是很顺影响弹奏的流畅性,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好多分手去练习,特别加强左手的技术的练习。
谱例二:
从17小节(如谱例二)开始,是整个首部不太容易弹好的地方,也是首部最高潮的位置。旋律与和旋的音色、力度控制都不太容易,在演奏时要把握音色的明暗清楚和力度的强弱对比。同时还需配合踏板的使用让音乐的层次更加清楚。第23小节双手大和旋的进行也是旋律长音的填充,弹奏时要突出左右手1指和5指的旋律,让音乐的进行更具有推动性。
首部的弹奏需保证手臂、肩、手腕以及腰部的协调配合,在弹奏f和ff以及cresc时要让力量“灌”进去送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声音的干净与连贯。在弹奏p和pp以及dim时,在保持“灌”的同时需要把力量“流”入底部。
谱例三:
展开部(如谱例三)是一个抒情宽广的乐段是拉赫玛尼诺夫浪漫色彩的充分体现,这个部分声部的复杂性对演奏者是一种挑战,也能体现拉赫玛尼诺夫旋律声部取之不尽的特点,整个情绪是带有回忆的,忧郁的。弹奏时需要手腕、手臂、指腹、指尖以及身体力量的合理运用采用慢触键以求得音乐的完美表达。
三个旋律声部各有特点,在练习时首先把主要的旋律找出来,也就是开始的和弦式走动(如谱例三),为了能准确地演奏出旋律的清晰,一开始练习右手可以用空八度来弹,集中1指和5指的力量,然后再加入和旋音,旋律句子应弹得连贯且要有音乐进行,中声部也需要单独挑出来练习,找出旋律的主音与走向,从展开部第8小节开始,第三旋律大部分音集中在左右手的交替出现,为了能使这个声部清晰,练习时多单独去弹奏,把这个声部的旋律音找准,合在一块儿的时候要能听到连贯清晰的旋律。
整首作品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演奏者有一双能辨别音乐的耳朵和一双能控制声音的手。左手是连续而快速的琶音跑动作为伴奏织体,需要多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连贯性的演奏练习,在每一拍强位的第一个音及最低音和最高音上应该看成是保持音的弹奏,这样上下翻滚的琶音就显得有线条且有起有收,不至于整个伴奏轰隆隆的杂乱无章。在踏板的运用上是必须得有讲究,就如霍洛维茨曾经说过:“踏板是一切,犹如我们的肺,我们通过踏板呼吸,你可以把两个完全不和谐的和声混合为百分之一秒,并创造出音色无穷变化的可能性”由于每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是有所差异,所以踏板的使用也是各有不同,在实践中还需要自己切身体验,安排一套属于自己踏板风格。总的来说可以根据旋律和和声的走向,应该把踏板精确到没一个音或每一拍,音后踏板运用普遍运用。
再现部的演奏技巧和呈示部基本相同,但在情绪上比呈示部更加强烈。结尾部分需要弹得轻盈,指尖快速的跑动让声音富有弹性。声音的远去让我们不时回想英勇行军的回声以及宽广的胸怀和忧郁情感。
总之我们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前奏曲时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和音乐基础。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虽然在技术上不是特别难,但由于他的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被国内外很多钢琴家常用于公开演奏以及音乐学院学生考试和音乐会最常选用的曲目之一。研究好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弹奏以及他的其他钢琴作品甚至关于他的理论教材对我们学习钢琴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通往钢琴人生的必经之路。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是俄罗斯乃至世界钢琴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后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他除有众多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艺术歌曲等。他的《24首钢琴前奏曲》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在演奏特点上都极具个性。通过分析《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来进一步掌握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前奏曲 演奏分析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从小受到了家庭良好的音乐熏陶。4岁学习钢琴,9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他的作品体裁丰富,除了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艺术歌曲等。他常把俄罗斯的民族歌曲融入到他的作品里面,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以及宏伟庄严的气势和抒情真挚细腻的情感。他的创作继承了西方音乐浪漫主义传统又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精华,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
在1892年至1894年间拉赫玛尼诺夫演出活动频繁,为了适应音乐会演奏的需要,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作品3之2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重要的作品之一,24首前奏曲一共分三个时期创作完成,作品3之2,作品23号10首(1903年完成),作品32号13首(1910年完成),虽然开始并不是特意按照一定规律写成组合包含了24个大小调的24首前奏曲,只是为了符合某种形式的完整,但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却是那么自然和完美。
g小调前奏曲(Op23,Nr5),复三部曲式写成,首部是g小调,中部G大调,再现部g小调,英勇的行军曲风格。整首作品的风格相对比较好把握,声部层次和音色的控制上稍微有一定的难度,首部和中部情绪对比及其强烈,进行曲风格和抒情的中部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可以说在音乐结构上不是同一类,但在乐思上形成完整的作品却有着不可分割的整体。
谱例一:
乐曲的开始(如谱例一)是八度与和旋形成了整个音乐的脉搏,八度构成了音乐的骨架——旋律,和旋构成了音乐的血液——和声。在弹奏时需要把握好他们之间音色与力度的对比,分清楚力度的变化不代表音色的变化,左右手都在同时弹奏旋律和和旋,旋律首先必须清晰,因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旋律非常具有可听性,线条的走向要清楚,音乐必须是在行进中发展,注意保持音在此给音乐进行起到托住的作用。弹奏和旋时很容易和旋律分不清主次,因此和旋力度的控制需要pp的力度,音色也必须是柔中带刚,既能保证音乐的整体又能保证层次的清晰。在第3到和4小节由于左手弹奏时指法不是很顺影响弹奏的流畅性,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好多分手去练习,特别加强左手的技术的练习。
谱例二:
从17小节(如谱例二)开始,是整个首部不太容易弹好的地方,也是首部最高潮的位置。旋律与和旋的音色、力度控制都不太容易,在演奏时要把握音色的明暗清楚和力度的强弱对比。同时还需配合踏板的使用让音乐的层次更加清楚。第23小节双手大和旋的进行也是旋律长音的填充,弹奏时要突出左右手1指和5指的旋律,让音乐的进行更具有推动性。
首部的弹奏需保证手臂、肩、手腕以及腰部的协调配合,在弹奏f和ff以及cresc时要让力量“灌”进去送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声音的干净与连贯。在弹奏p和pp以及dim时,在保持“灌”的同时需要把力量“流”入底部。
谱例三:
展开部(如谱例三)是一个抒情宽广的乐段是拉赫玛尼诺夫浪漫色彩的充分体现,这个部分声部的复杂性对演奏者是一种挑战,也能体现拉赫玛尼诺夫旋律声部取之不尽的特点,整个情绪是带有回忆的,忧郁的。弹奏时需要手腕、手臂、指腹、指尖以及身体力量的合理运用采用慢触键以求得音乐的完美表达。
三个旋律声部各有特点,在练习时首先把主要的旋律找出来,也就是开始的和弦式走动(如谱例三),为了能准确地演奏出旋律的清晰,一开始练习右手可以用空八度来弹,集中1指和5指的力量,然后再加入和旋音,旋律句子应弹得连贯且要有音乐进行,中声部也需要单独挑出来练习,找出旋律的主音与走向,从展开部第8小节开始,第三旋律大部分音集中在左右手的交替出现,为了能使这个声部清晰,练习时多单独去弹奏,把这个声部的旋律音找准,合在一块儿的时候要能听到连贯清晰的旋律。
整首作品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演奏者有一双能辨别音乐的耳朵和一双能控制声音的手。左手是连续而快速的琶音跑动作为伴奏织体,需要多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连贯性的演奏练习,在每一拍强位的第一个音及最低音和最高音上应该看成是保持音的弹奏,这样上下翻滚的琶音就显得有线条且有起有收,不至于整个伴奏轰隆隆的杂乱无章。在踏板的运用上是必须得有讲究,就如霍洛维茨曾经说过:“踏板是一切,犹如我们的肺,我们通过踏板呼吸,你可以把两个完全不和谐的和声混合为百分之一秒,并创造出音色无穷变化的可能性”由于每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是有所差异,所以踏板的使用也是各有不同,在实践中还需要自己切身体验,安排一套属于自己踏板风格。总的来说可以根据旋律和和声的走向,应该把踏板精确到没一个音或每一拍,音后踏板运用普遍运用。
再现部的演奏技巧和呈示部基本相同,但在情绪上比呈示部更加强烈。结尾部分需要弹得轻盈,指尖快速的跑动让声音富有弹性。声音的远去让我们不时回想英勇行军的回声以及宽广的胸怀和忧郁情感。
总之我们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前奏曲时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和音乐基础。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虽然在技术上不是特别难,但由于他的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被国内外很多钢琴家常用于公开演奏以及音乐学院学生考试和音乐会最常选用的曲目之一。研究好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弹奏以及他的其他钢琴作品甚至关于他的理论教材对我们学习钢琴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通往钢琴人生的必经之路。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是俄罗斯乃至世界钢琴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后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他除有众多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艺术歌曲等。他的《24首钢琴前奏曲》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在演奏特点上都极具个性。通过分析《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来进一步掌握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前奏曲 演奏分析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从小受到了家庭良好的音乐熏陶。4岁学习钢琴,9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他的作品体裁丰富,除了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艺术歌曲等。他常把俄罗斯的民族歌曲融入到他的作品里面,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以及宏伟庄严的气势和抒情真挚细腻的情感。他的创作继承了西方音乐浪漫主义传统又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精华,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
在1892年至1894年间拉赫玛尼诺夫演出活动频繁,为了适应音乐会演奏的需要,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作品3之2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重要的作品之一,24首前奏曲一共分三个时期创作完成,作品3之2,作品23号10首(1903年完成),作品32号13首(1910年完成),虽然开始并不是特意按照一定规律写成组合包含了24个大小调的24首前奏曲,只是为了符合某种形式的完整,但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却是那么自然和完美。
g小调前奏曲(Op23,Nr5),复三部曲式写成,首部是g小调,中部G大调,再现部g小调,英勇的行军曲风格。整首作品的风格相对比较好把握,声部层次和音色的控制上稍微有一定的难度,首部和中部情绪对比及其强烈,进行曲风格和抒情的中部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可以说在音乐结构上不是同一类,但在乐思上形成完整的作品却有着不可分割的整体。
谱例一:
乐曲的开始(如谱例一)是八度与和旋形成了整个音乐的脉搏,八度构成了音乐的骨架——旋律,和旋构成了音乐的血液——和声。在弹奏时需要把握好他们之间音色与力度的对比,分清楚力度的变化不代表音色的变化,左右手都在同时弹奏旋律和和旋,旋律首先必须清晰,因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旋律非常具有可听性,线条的走向要清楚,音乐必须是在行进中发展,注意保持音在此给音乐进行起到托住的作用。弹奏和旋时很容易和旋律分不清主次,因此和旋力度的控制需要pp的力度,音色也必须是柔中带刚,既能保证音乐的整体又能保证层次的清晰。在第3到和4小节由于左手弹奏时指法不是很顺影响弹奏的流畅性,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好多分手去练习,特别加强左手的技术的练习。
谱例二:
从17小节(如谱例二)开始,是整个首部不太容易弹好的地方,也是首部最高潮的位置。旋律与和旋的音色、力度控制都不太容易,在演奏时要把握音色的明暗清楚和力度的强弱对比。同时还需配合踏板的使用让音乐的层次更加清楚。第23小节双手大和旋的进行也是旋律长音的填充,弹奏时要突出左右手1指和5指的旋律,让音乐的进行更具有推动性。
首部的弹奏需保证手臂、肩、手腕以及腰部的协调配合,在弹奏f和ff以及cresc时要让力量“灌”进去送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声音的干净与连贯。在弹奏p和pp以及dim时,在保持“灌”的同时需要把力量“流”入底部。
谱例三:
展开部(如谱例三)是一个抒情宽广的乐段是拉赫玛尼诺夫浪漫色彩的充分体现,这个部分声部的复杂性对演奏者是一种挑战,也能体现拉赫玛尼诺夫旋律声部取之不尽的特点,整个情绪是带有回忆的,忧郁的。弹奏时需要手腕、手臂、指腹、指尖以及身体力量的合理运用采用慢触键以求得音乐的完美表达。
三个旋律声部各有特点,在练习时首先把主要的旋律找出来,也就是开始的和弦式走动(如谱例三),为了能准确地演奏出旋律的清晰,一开始练习右手可以用空八度来弹,集中1指和5指的力量,然后再加入和旋音,旋律句子应弹得连贯且要有音乐进行,中声部也需要单独挑出来练习,找出旋律的主音与走向,从展开部第8小节开始,第三旋律大部分音集中在左右手的交替出现,为了能使这个声部清晰,练习时多单独去弹奏,把这个声部的旋律音找准,合在一块儿的时候要能听到连贯清晰的旋律。
整首作品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演奏者有一双能辨别音乐的耳朵和一双能控制声音的手。左手是连续而快速的琶音跑动作为伴奏织体,需要多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连贯性的演奏练习,在每一拍强位的第一个音及最低音和最高音上应该看成是保持音的弹奏,这样上下翻滚的琶音就显得有线条且有起有收,不至于整个伴奏轰隆隆的杂乱无章。在踏板的运用上是必须得有讲究,就如霍洛维茨曾经说过:“踏板是一切,犹如我们的肺,我们通过踏板呼吸,你可以把两个完全不和谐的和声混合为百分之一秒,并创造出音色无穷变化的可能性”由于每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是有所差异,所以踏板的使用也是各有不同,在实践中还需要自己切身体验,安排一套属于自己踏板风格。总的来说可以根据旋律和和声的走向,应该把踏板精确到没一个音或每一拍,音后踏板运用普遍运用。
再现部的演奏技巧和呈示部基本相同,但在情绪上比呈示部更加强烈。结尾部分需要弹得轻盈,指尖快速的跑动让声音富有弹性。声音的远去让我们不时回想英勇行军的回声以及宽广的胸怀和忧郁情感。
总之我们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前奏曲时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和音乐基础。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虽然在技术上不是特别难,但由于他的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被国内外很多钢琴家常用于公开演奏以及音乐学院学生考试和音乐会最常选用的曲目之一。研究好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弹奏以及他的其他钢琴作品甚至关于他的理论教材对我们学习钢琴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通往钢琴人生的必经之路。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是俄罗斯乃至世界钢琴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后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他除有众多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艺术歌曲等。他的《24首钢琴前奏曲》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在演奏特点上都极具个性。通过分析《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来进一步掌握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前奏曲 演奏分析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从小受到了家庭良好的音乐熏陶。4岁学习钢琴,9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他的作品体裁丰富,除了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之外还有交响乐、歌剧以及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艺术歌曲等。他常把俄罗斯的民族歌曲融入到他的作品里面,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以及宏伟庄严的气势和抒情真挚细腻的情感。他的创作继承了西方音乐浪漫主义传统又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精华,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家。
在1892年至1894年间拉赫玛尼诺夫演出活动频繁,为了适应音乐会演奏的需要,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作品3之2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重要的作品之一,24首前奏曲一共分三个时期创作完成,作品3之2,作品23号10首(1903年完成),作品32号13首(1910年完成),虽然开始并不是特意按照一定规律写成组合包含了24个大小调的24首前奏曲,只是为了符合某种形式的完整,但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却是那么自然和完美。
g小调前奏曲(Op23,Nr5),复三部曲式写成,首部是g小调,中部G大调,再现部g小调,英勇的行军曲风格。整首作品的风格相对比较好把握,声部层次和音色的控制上稍微有一定的难度,首部和中部情绪对比及其强烈,进行曲风格和抒情的中部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可以说在音乐结构上不是同一类,但在乐思上形成完整的作品却有着不可分割的整体。
谱例一:
乐曲的开始(如谱例一)是八度与和旋形成了整个音乐的脉搏,八度构成了音乐的骨架——旋律,和旋构成了音乐的血液——和声。在弹奏时需要把握好他们之间音色与力度的对比,分清楚力度的变化不代表音色的变化,左右手都在同时弹奏旋律和和旋,旋律首先必须清晰,因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旋律非常具有可听性,线条的走向要清楚,音乐必须是在行进中发展,注意保持音在此给音乐进行起到托住的作用。弹奏和旋时很容易和旋律分不清主次,因此和旋力度的控制需要pp的力度,音色也必须是柔中带刚,既能保证音乐的整体又能保证层次的清晰。在第3到和4小节由于左手弹奏时指法不是很顺影响弹奏的流畅性,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好多分手去练习,特别加强左手的技术的练习。
谱例二:
从17小节(如谱例二)开始,是整个首部不太容易弹好的地方,也是首部最高潮的位置。旋律与和旋的音色、力度控制都不太容易,在演奏时要把握音色的明暗清楚和力度的强弱对比。同时还需配合踏板的使用让音乐的层次更加清楚。第23小节双手大和旋的进行也是旋律长音的填充,弹奏时要突出左右手1指和5指的旋律,让音乐的进行更具有推动性。
首部的弹奏需保证手臂、肩、手腕以及腰部的协调配合,在弹奏f和ff以及cresc时要让力量“灌”进去送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声音的干净与连贯。在弹奏p和pp以及dim时,在保持“灌”的同时需要把力量“流”入底部。
谱例三:
展开部(如谱例三)是一个抒情宽广的乐段是拉赫玛尼诺夫浪漫色彩的充分体现,这个部分声部的复杂性对演奏者是一种挑战,也能体现拉赫玛尼诺夫旋律声部取之不尽的特点,整个情绪是带有回忆的,忧郁的。弹奏时需要手腕、手臂、指腹、指尖以及身体力量的合理运用采用慢触键以求得音乐的完美表达。
三个旋律声部各有特点,在练习时首先把主要的旋律找出来,也就是开始的和弦式走动(如谱例三),为了能准确地演奏出旋律的清晰,一开始练习右手可以用空八度来弹,集中1指和5指的力量,然后再加入和旋音,旋律句子应弹得连贯且要有音乐进行,中声部也需要单独挑出来练习,找出旋律的主音与走向,从展开部第8小节开始,第三旋律大部分音集中在左右手的交替出现,为了能使这个声部清晰,练习时多单独去弹奏,把这个声部的旋律音找准,合在一块儿的时候要能听到连贯清晰的旋律。
整首作品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演奏者有一双能辨别音乐的耳朵和一双能控制声音的手。左手是连续而快速的琶音跑动作为伴奏织体,需要多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连贯性的演奏练习,在每一拍强位的第一个音及最低音和最高音上应该看成是保持音的弹奏,这样上下翻滚的琶音就显得有线条且有起有收,不至于整个伴奏轰隆隆的杂乱无章。在踏板的运用上是必须得有讲究,就如霍洛维茨曾经说过:“踏板是一切,犹如我们的肺,我们通过踏板呼吸,你可以把两个完全不和谐的和声混合为百分之一秒,并创造出音色无穷变化的可能性”由于每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是有所差异,所以踏板的使用也是各有不同,在实践中还需要自己切身体验,安排一套属于自己踏板风格。总的来说可以根据旋律和和声的走向,应该把踏板精确到没一个音或每一拍,音后踏板运用普遍运用。
再现部的演奏技巧和呈示部基本相同,但在情绪上比呈示部更加强烈。结尾部分需要弹得轻盈,指尖快速的跑动让声音富有弹性。声音的远去让我们不时回想英勇行军的回声以及宽广的胸怀和忧郁情感。
总之我们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前奏曲时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和音乐基础。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虽然在技术上不是特别难,但由于他的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被国内外很多钢琴家常用于公开演奏以及音乐学院学生考试和音乐会最常选用的曲目之一。研究好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弹奏以及他的其他钢琴作品甚至关于他的理论教材对我们学习钢琴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通往钢琴人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