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初探

    ?眼提 要?演 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分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培育”、“践行”中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考察教学效果,同时发挥思政课教学的引领作用、主导作用和现实作用。使得高校思政课各发其长,共同推动高校思政课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

    ?眼关键词?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眼作者简介?演董星辰(1986—),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穴广东广州 510006?雪

    ?眼基金项目?演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穴Y114307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浓缩和文化直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以及如何依托思政课这一主阵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安排、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计划目标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是思政课的四门主干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贯穿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起统领作用的同时又有所侧重,在每门课中所达到的目的不同。本文仅从思政课的四门主干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谈几点思考和体会:“马原”掌握原理基础;“毛概”认识道路选择;“纲要”梳理历史发展;“思修”重在道德修养,各发其长,共同推动高校思政课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

    一、“倡导”中明确教学目标——发挥思政课教学的引领作用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倡导”到位。这里的“倡导”是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态度,在“倡导”中明确思政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教学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引导、推动和形成正确的社会思潮来发挥作用和实现其功能的,所以,必须充分结合高校思政课,发挥其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目标”一致求契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首先就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是什么,继而明确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作为一种文化建设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便触及目标问题。有学者认为,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为三类,“第一,体现为政治工具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统一思想、加强控制的思想工具。第二,体现为传播实用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便于记忆和和操作,实现传播的功能。第三,体现价值导向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念和意义的功能”。在这里,其功能定位也离不开国家、社会群众、个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和传播实用性、价值导向性联系较为紧密。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则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宣传党的理论成果,方针、政策,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建构马克思主义主导价值观体系。两者在目标上的一致性,更加促进了其理论的契合。

    “性质”认识是关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性,首先,要认识其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对人们的思想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其次,是其文化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十大中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范畴,并把它的培育和践行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和举措。最后,是其制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制度下制定和形成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些性质,都需要通过高效思政课来进行传播和教育。“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应重点从基本理论、原理基础的角度帮助大学生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等基本问题的前提下,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同时,还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内在特性等一系列基本前提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坚持其思想,达到真学真信。“纲要”课讲授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以及必然性,进而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纲要”课,要从历史逻辑的角度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并以中国国史为立足点、以历史事实为依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概论”课,应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角度,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意义如何;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怎样的科学指导;使大学生抱有整体的视野,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思修”课,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信仰。

    二、“培育”中把握教学内容——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导作用

    高校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这里的“培育”则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具体内容,使大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内化。

    “关系”密切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共同构成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抽象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两者在本质和外延上都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并不能完全等同。有学者比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像几味主要的草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几味草药炼出的汤剂,只有把草药练成汤剂,人喝下去吸收之后,才能治疗世人“价值观”迷失的弊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两者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所以,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也不能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容”熟知是重点。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上,首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分别和“马原”、“毛概”、“纲要”、“思修”四门课形成基本内容的辩证统一,在一一对应下,各有侧重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其次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展开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明确了中国将走什么样的路,向哪里去,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以及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政治价值导向上的规定。前两个“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需要在“马原”、“毛概”、“纲要”课中重点突出。在“马原”熟知原理基础的前提下,明确国家的指导方针,体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含义,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加强理解。“纲要”则在梳理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明确史实的基础上,一方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的传播——选择——论争——坚定——发展的循环过程,另一方面又可以深刻体会我国艰辛的发展历程,增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性的同时增强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又要结合“毛概”中所涉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体会其不断探索、反复探索的过程,将历史与现实相接轨,不断地与时俱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样的公民应当具有怎样的理想追求、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个人”层面的则从在“思修”课中重点得以呈现。当然,在实际的价值考量中,不应局限于“国家”、“社会”与“个人”的严格主体界分,三者的价值实践统一于“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如前所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本就是国家、社会为促成和保障人的价值实现而做出的价值承诺,这种承诺应明确、集中且不失全面地反映其社会成员基于自己的价值存在所形成的通约或共识。

    三、“践行”中考察教学效果——发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引领力来源于对现实利益的正确表达,它不仅来源于现实,而且要实施于现实。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挥,才真正实现其价值,同样,也只有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发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作用,才能考察衡量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利益”出发促实践。关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同时,立足大学生的现实利益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现实相一致、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符合,就越具有感召力。必须捕捉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并总结,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总结其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在高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立足并结合大学生的现实利益需求,针对热点和难点、疑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要与大学生中流行的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和斗争,让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阵地,来引领他们超越现实的理想价值追求。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科目化管理和学科建设中去,让师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总之,把价值观培育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谋幸福的社会引导功能,让民众在切身受益中体验其感召力。

    “实践”验证是目标。高校思政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将国家逐渐提炼出来的这一价值观转化成个体的价值自觉及责任伦理,并付诸行动,外化出来。实践是价值认同的外部确证,价值认同最终要通过价值践行来实现自身。其中“原理”课应突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它能回答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所面临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还应突出实践理论教育,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实践的理论渊源。“概论”课应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除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原因外,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断进行实践。“纲要”课应让大学生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这门课是思政课中唯一“寓教于史”的一门课程,通过讲授近代以来的历史,阐明没有一条从实际出发的正确道路的引领,要想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不可能的。“思修”课则突出理想教育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性,从教育方式上,把理论教育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要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

    其实践真谛则在于通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理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发展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修养理念,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切实奠定在充分的文化自觉与普遍的社会共识的基础之上。

    高校思政课的四门课程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统一整体。性质的认识,内容的理解,实践的检验这三方面的主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中必不可少的,在四门课中表面上看似内容重复,但是每门课出发的角度不同,对学生的启发则不同。“马原”注重经典,“毛概”体现创新,“纲要”重现历史,“思修”开启心灵。以高校思政课为主渠道、主阵地去传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增强各门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眼参考文献?演

     ?眼1?演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眼M?演.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眼2?演何红连,傅艳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回避的五大问题?眼J?演.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5).?眼3?演周向军,王瑜,高奇.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六大关系?眼J?演.烟台大学学报?穴哲学社会科学版?雪,2013,(2).

    ?眼责任编辑:程文燕?演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