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媒介背景下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唐青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已充斥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中。艺术类课程在交互媒介背景下,给艺术生带来了学习和思想上的高度转变,同时也为艺术类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对授课老师的专业理论基础、教学方式、适应交互媒介的素养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交互媒介;艺术类课程;现状;改革与创新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已充斥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中。本文从交互媒介背景下艺术类课程模式的发展现状出发,深入研究其改革与创新发展,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交互媒介就是在网络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双方或者多方之间交流信息需要用到的相关多媒体技术或产品。实际上,交互活动在传统面对面教学中同样存在。在网络教学中,交互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群、在线会议或其他双向传播媒体进行。
艺术类课程是艺术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增强学生自身能力、提高学生艺术品位和素质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的深入改革,艺术类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各领域的渗透,形成了交互媒介背景下艺术类课程教学的新模式,给艺术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交互媒介背景下,艺术课程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学生在未知领域的探索创作。
1 提高艺术教学定位
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对艺术类课程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认为其只是简单追求视觉享受的课程,也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才会选择的课程,所以清晰地定位艺术类课程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实际上,由古至今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他们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广为流传。而在交互媒介日益盛行的当下,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逐渐多样化,人们通过在交互媒介环境下的双向交流和学习,重新树立了对艺术类课程的认识。笔者认为交互媒介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保证了对艺术类课程模式的重新定位。利用交互媒介的多样优势创新艺术类课程模式,增强了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强化了艺术类课程的文化性,通过线上的多方交流,激发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潜力,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品位,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创造灵感。
2 教学方法多元化
艺术类课程教学在交互媒介背景下,尊重学生的多样需求和个性化发展。艺术类课程的模式在逐渐改革后,创新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逐渐有机结合艺术理论教学和艺术实践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手机、微博、微信等,搭设教与学沟通交流的桥梁,提高了艺术类课程教学的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生动的课堂内容讲解,并可以多次进行艺术学习心得交流体会等活动。同时,授课老师与艺术类学生的主体定位也逐渐从传统的传授知识更新升级,授课老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艺术课程教学的协助者、促进者,积极探寻系统化、交互性、人文性和文化性的教学模式,增强美术课程教学吸引力。改革与创新是艺术生命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形式上的改革未必能带动内容上的健康发展,观念没更新、内容缺创新,形式上再热闹、再花哨,也难以取得良好发展。
3 整合艺术课程教学资源
在不同时代的背景下,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资源也是不同的。随着时代的变换,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新媒体快速融入课堂教学领域,艺术课程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单一的灌入式面授已不复存在,目前更多的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加以整合,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教学模式,充分实现艺术课程丰富的教学资源。授课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实物、文字材料和媒体图片等,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艺术资源,建立高端的艺术教学资源库,方便日后能够灵活、快速地获取有用的教学资源,实现艺术类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热情。
4 结语
艺术类课程在交互媒介背景下给艺术生带来了学习和思想上的高度转变,同时也为艺术类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新型的教學模式对授课老师的专业理论基础、教学方式、适应交互媒介的素养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定位和教学资源三个改革和创新之处,分析研究了艺术类课程模式在交互媒介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沈素燕.浅析美术类课程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改革和创新[J].文艺教学,2016.
[2] 曹英,吴帅发.从新媒体艺术看艺术教育的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4).
[3] 朱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
[4] 林晓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形式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